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狐狸精
——“女祸”喜
喜素来被称为“中国第一祸水”,人们习惯性地将夏亡国的多半责任归咎于喜。可是就算没有喜的出现,夏朝灭亡的事实仍不会改变。一个国家腐朽的根源是制度,而不是女人。
世有佳人
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国君,他即位以来轻仁德,尚武功,以暴治政,使得整个华夏大地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很多部族为了免遭桀的不断侵略而选择妥协,每年会向夏朝朝贡。东方的施氏部族势力孱弱,不敢与夏为敌,也选择了朝贡之路。不过施氏贡献出的不是珍奇异宝,也不是奴仆封地,而是倾城倾国的美色。桀残暴好色,每年都会有一些部族上贡美女,但是施氏部族贡献的美艳女色却是独一无二的。
施氏献出的美女名叫喜,关于她的来历和身份,历史上一直没有定论。有史料记载她出身低贱,是一介平民,也有史料记载她是施氏部族的王室成员。
喜貌如初发芙蓉,美态自然,明眸皓齿,仙姿玉貌,一亮相就将其他妃子比了下去,自然得到了桀的宠爱。桀为了讨喜的欢心,无所不用其极,对她的任何要求都极力满足。有了桀这样的宠溺,喜变得骄横便不意外。
有了喜相伴,桀终日沉溺在歌舞、酒池之中,尽情释放心里开闸的欲念,将朝政大事抛诸脑后。而此时夏朝的朝臣们,要么灰心失望,远走他乡;要么倒戈相向,准备起义;要么跟着桀、喜一起混日子。总之,朝堂上下人心尽散,桀亡国已是注定之事。
历史传说
其实关于喜,正史鲜有记载,大部分记载出于《列女传》《帝王世纪》等书中。因此,今人看到的关于喜的历史或许有些偏颇,并不完全客观。不过对于一个跟亡国之君整日享乐的女子来说,历史从来不愿意给她宽恕。
由于正史对喜之事鲜有记载,所以流传到现在的关于喜经历的版本有许多,不管是她来到桀身边的目的,还是对她的评价,都不相同。不过流传最广、最有趣的,还是间谍一说。拥护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喜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阴谋,是外族推翻暴君计划中的关键一步,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国语·晋语一》中记载:“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喜女焉;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伊尹是成就商汤帝王之位的功臣之一,有“第一名相”之称。当年伊尹见桀气数已尽,便向汤献计,佯装叛商前往夏,并很快跟喜取得灭夏共识。于是,喜的任务除了要混淆桀的视听之外,还得甄别出一些有利于汤攻夏的信息。有了喜和伊尹的通力合作,夏朝想不亡也不行。这样看来,喜是商汤灭夏的一大功臣,可是最后也难逃被杀的命运。《史记·殷本纪》注引《淮南子》说:“汤败桀于历山,与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后人大多认为,商汤赐死喜,一来是告诉天下,新君不会沉溺美色,不会重蹈桀之覆辙;二来是喜知道太多汤的隐秘之事,不得不死,正应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
因为喜之死众说纷纭,所以才有了另一个版本的立足之地,即喜帮助汤是为了报复。这个说法的佐证是《竹中纪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年夏桀攻打岷山,岷山国主为了自保,也献出了两个绝代佳人,琬和琰。据说这二人也是能歌善舞,媚态万千,把桀迷得神魂颠倒。桀为了表示对她们的珍爱,特地在苕玉和华玉上刻上了两人的名字。新人得宠,旧人得愁,喜从此被冷落在洛水一带。后宫之中争宠夺爱本就是常见之事,得宠者呼风唤雨,失宠者妒火焚心。喜眼见自己的一切都被琬和琰夺去,心里渐渐生恨。此时恰逢伊尹来夏刺探军情,喜便自然而然与之交好,把一腔妒火都变成灭夏的决心。也许在喜看来,只有将桀变成一个亡国之君,才不会有人跟自己争抢。
喜一边将军情透露给伊尹,帮助商汤大军摸清夏的软肋;一边在国内大肆宣扬,说桀做了一个梦,梦见西方有个太阳,东方也有个太阳,两个太阳互相争斗,最后西方的太阳胜利了,东方的太阳陨落了。当时,商在西,夏在东,西日获胜,预示着商会取代夏的地位。这样的言论传出后,百姓坚信夏灭亡指日可待,而汤则会成为新的领袖。民心所向,再加上舆论引导,商汤很快获得了出兵的正当理由,夏遂亡。
喜的报复算是成功,但她没有想到的是,桀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是没有资格再享受荣华富贵的,甚至连性命都不保。于是,当桀被流放历山的时候,喜也有一定的悔意,自愿跟随桀一同赴死。
独特的癖好
一个祸国殃民的绝色美女,似乎总是有一些令人发指的不良习惯。传说喜有几个特殊的癖好:听绢帛撕裂的声音,看人们在酒池里寻欢作乐,戴男人的官帽。
《帝王世纪》记载:“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据说喜有一次听到绢帛撕裂的声音,觉得十分好听,从此便沉迷于此。桀为了博美人一笑,便从国库里搬出大量的绢帛,命宫女撕给喜听。国库绢帛不够,桀便横征暴敛,增重百姓的苛捐杂税,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因为喜喜欢看人们挤在酒池喝酒,桀为了让美人高兴,于是下令在宫内挖了一个大池子,并往池子里注满美酒,美酒源源不断,池子永不会干涸。平时,桀会与喜坐在龙船上,在酒池里行驶,又命令三千宫女一齐起舞,二人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歌舞。然而喜并不知足,她让桀找来三千臣仆,在酒池里放纵喝酒。臣仆一醉,丑态百出,甚至有许多人醉死在酒池边,喜这才莞尔一笑。
至于喜戴男人官帽,恐怕就不是一个习惯那么简单了,其背后隐藏的是渴望参与政治的男儿心态。这一点十分符合喜是间谍的说法,她从出现在桀身边的那一刻起就是带着政治任务的,可见这个女人的骨子里透着一丝英雄气概。但大多史学家认为这一点恐怕是《列女传》的杜撰。
不管喜是以间谍身份来到夏,还是以被朝贡的奴隶身份来到夏,都带有很明显的俘虏色彩,归根结底,她也只是个无法自由生活的可怜女人。而桀也成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暴君,荒淫无度,最终丢掉了国家,也丢掉了性命。
红颜不老,几为人妻
——夏姬的风流秘史
《列女传·孽嬖篇》记载:“陈女夏姬者,陈大夫夏征舒之母,御叔之妻也。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者。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由于对女性行为操守的束缚尚未形成,所以导致了春秋男女之事的混乱和开放。而夏姬这位乱世之中有名的美女,可以说是典型中的典型。她与君臣三人同时交好,七次下嫁于人,而在她身边的男人多数不得善果。究竟是红颜祸水,还是祸及红颜,难以说明。
天生丽质
夏姬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的女儿,生得国色天香,艳若桃李,是许多男人梦寐以求的美丽女子。在尚未出嫁的时候,她就已经跟郑国一些朝臣有染,甚至跟自己的庶兄公子蛮有私情。到了出嫁的年龄,夏姬被父亲嫁给陈国大夫夏御叔,而公子蛮在她出嫁之前亡故了。
嫁给夏御叔不到九个月,夏姬便生下一个男孩,名为夏徵舒。这尴尬的产子时间让夏御叔明白过来,自己不仅跟一个非处子结了婚,还要替别的男人养孩子。尽管如此,夏御叔也没有追究夏姬的不贞洁,因为他娶夏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爱,而是政治利益。然而,夏御叔的“不追究”并没有为自己换来夏姬的真心对待,在夏徵舒12岁的时候,他便撒手人寰,不明不白死在了壮年时期。
在结识陈国国君陈灵公之前,夏姬跟陈灵公的臣子孔宁、仪行父先行结识,并开始了一女二“夫”的床帏生涯。那年夏姬年近四十,常年幽居株林。由于孔宁、仪行父早年与夏御叔交好,来往甚密,便对夏姬垂涎三尺,只是碍于夏御叔而无法得手。夏御叔死后,孔宁、仪行父便借口探望故人而常常进出株林,与夏姬行床笫之欢。
据说有一次,孔宁跟夏姬翻云覆雨之后,偷了夏姬的锦裆向仪行父炫耀。仪行父妒火中烧,便四处寻找可助床帏之事的药物,让自己变得强壮,好博取夏姬的欢心。相比起孔宁的单薄,仪行父的伟岸身材更能赢得夏姬的青睐,再加上药物相助,更是让夏姬愈陷愈深。
委身陈灵公
孔宁眼看夏姬与仪行父关系越来越密切,醋意大发,便想了个计策,要把二人分开。这一天,孔宁谒见陈灵公,有意将夏姬的绝世容貌和玲珑身材告知陈灵公,并大赞夏姬床笫之术高超。陈灵公原本也是个好色之徒,没有治国伟略,有的只是酒色之志。早年间他便听说夏御叔的妻子是个绝色美女,只是在君臣礼仪的约束之下不便染指。夏御叔死后,夏姬年届四十,陈灵公认为这个年纪的夏姬,即使再美丽也会有岁月痕迹,美貌定然不复当年,也就没有多想。可此刻听得孔宁盛赞,又听说那夏姬虽然已是少妇,可美貌不减当年,甚至别有韵味,心里早已按捺不住。
不久之后,在孔宁的热心安排下,陈灵公以慰问征战有功的夏徵舒为名,来到了夏姬居住的地方。世人都知陈灵公到访夏家所为何事,只有陈灵公还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他在欢愉之时从未想过,悠悠众口就是他遗臭万年的助推器。
《诗经》中有首诗名为《株林》:“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讽刺的就是陈灵公借口看望夏南(夏徵舒别名),实则跟夏姬通好的事。
陈灵公要到访,夏姬前一天就从孔宁那里得到了消息。她是个深谙男女之道的女人,也明白陈灵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早早就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又把屋子内外打扫得一尘不染,还命人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准备跟陈灵公擦出点暧昧的火花。等到陈灵公到达夏家的时候,第一眼就被夏姬深深吸引。此后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此一晚,陈灵公就被夏姬迷住了。
得偿所愿的陈灵公回到朝堂,召来孔宁和仪行父,先是大赞孔宁举荐有功,然后又责备二人跟夏姬私通。二人一听,又惊又恐,连忙说没有这回事。原来陈灵公与夏姬苟且当晚,曾问夏姬是否倾心于他。夏姬听闻陈灵公此问,以为自己跟孔宁、仪行父二人之事败露,便一五一十将三人之事告知陈灵公。她以为这下要受些责罚,哪知陈灵公不仅不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说难怪孔宁对她内外之事无不知晓。
孔宁、仪行父突然遭到陈灵公的质问,难免有些心虚。但见陈灵公毫无怒色,反而有欣喜之情,心里的大石才缓缓落下。孔宁是个能说会道的小人,他知道夏姬一定在陈灵公面前透露过实情,再嘴硬也没有意义,于是便说“君有食物,臣先尝之;父有食物,子先尝之。如若不美味,又怎敢进献于君”。其实此时陈灵公完全没有责怪之意,只是迫不及待想与孔、仪二人分享夏姬的美态。他拿出夏姬送他的贴身内衣,一边摩挲,一边向二人炫耀。而孔、仪二人也不甘示弱,各自拿出夏姬送的贴身物件来互相攀比。三个人,君不君,臣不臣,仪态全无,国事、百姓全部抛诸脑后,想的只是如何更加快活。
从此之后,夏姬的住处常常出没三个人,陈灵公、孔宁和仪行父。四个人经常在一起厮混,淫声艳语不绝于耳。此时的夏徵舒早已懂事,知道母亲与三个男人之间的丑事,早想发作。可经常出入株林的是陈灵公,乃一国之主,夏徵舒再恨之入骨,也不能轻举妄动。
待到夏徵舒18岁的时候,陈灵公恩准其承袭父亲司马一职,掌握兵权。夏徵舒感激陈灵公,特地在家里设宴款待他。跟陈灵公一起来赴宴的自然是孔宁和仪行父。君臣几人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开怀畅饮,几杯酒下肚,便有了些许醉意,言辞之间又放浪起来,毫不顾忌夏徵舒在旁。夏徵舒越听越怒,后来索性推辞已醉,离开了酒桌,躲在屏风后偷听几人谈话。只听得陈灵公对仪行父说:“徵舒身强体壮,很是像你,是不是你生的?”仪行父笑着说:“我看他眉宇之间十分有神,倒跟主公十分相似,恐怕是主公生的。”此时孔宁又说:“他的亲爹是谁,恐怕连夏夫人也不知道。”
夏徵舒听到这些,再也遏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他先行将母亲反锁在屋内,然后召集了数十兵士,将宅院包围了个水泄不通,又发下号令,要取陈灵公一行人的性命。夏徵舒佩齐刀剑,带着几名家丁冲进屋里。陈灵公等人大惊,四散奔逃。此时夏姬闻声不对,想要出门搭救,也无能为力。最后,陈灵公毙命于夏徵舒的弓箭之下,孔宁和仪行父则逃到了楚国,再也不敢回来。
夏徵舒杀了陈灵公,对外说是陈灵公酒后急病致死。随后,跟其他大臣拥立太子午为新君,是为陈成公。其实陈灵公到底是怎么死的,朝野上下包括陈成公在内都心知肚明,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这并不奇怪,对于朝臣来说,少个昏君未免不是件好事;对于陈成公而言,如果陈灵公不死,他也没有机会成为新君。因此,夏徵舒一举也算大快人心。
不过对于夏徵舒而言,始终是顶着弑君的危险,随时可能东窗事发。一旦罪行被披露,即使成公有心保他不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徵舒打算为自己找条后路,他将后路铺在晋国,积极督促陈成公与晋国交好,心想即使有一天在陈国混不下去,也能逃到晋国安身立命。
在夏徵舒的竭力推动下,陈成公打算向晋国低头示好,并亲自去晋国。而就在陈成公离开陈国期间,夏徵舒也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孔宁与仪行父逃往楚国之后,便怂恿楚庄王伐陈,说夏徵舒弑君,如今不仅没有被处死,反而手握重权,在朝堂上呼风唤雨。楚庄王早有伐陈之心,如今听闻孔、仪二人所言,正好有了恰当又合理的借口,直接带兵杀到了陈国。陈国此时马瘦兵弱,最怕的就是类似晋、秦、楚这样的大诸侯国来伐。大臣们一听说楚庄王带兵杀到,连忙把夏徵舒交了出去,将所有罪责都推到他一人身上。
于是在成公元年(前598),夏徵舒被楚庄公所杀,夏姬的命运也随之发生变化。
巫臣之好
楚庄王在杀了夏徵舒的同时,也被夏姬的美貌所迷,打算将她带回楚国。但是此举却遭到了申公巫臣的阻止,巫臣给出的理由是:君主此行是来讨伐罪人的,不是来纳妾的。如果收了夏姬,就是贪恋美色,贪色就是淫乱。淫乱可是大罪,当年周文王缔造周王朝,特地在《周书》中言明“明德慎罚”,一个好的君主就是要修明德行、小心刑罚。如果今天君主因为贪色而犯下淫乱之罪,致使国家遭到其他诸侯的讨伐,那么就得不偿失了。楚庄公认为巫臣所言合情合理,便打消了纳夏姬的念头。
事情发展到这里,人们都会感叹巫臣是个忠君爱国的好臣子。可当事情一步步继续发展下去的时候,巫臣真正的心思才逐渐暴露出来。
楚国上下,除了楚庄王之外,还有许多人等着跟夏姬交好,司马子反就是其中一个。当巫臣得知子反要娶夏姬的时候,他再一次出面阻止,说夏姬是个不吉祥的女人,先是让公子蛮夭折,然后克死丈夫夏御叔,累死陈灵公,害死亲生儿子夏南,间接赶走孔宁、仪行父,最后还使得陈国亡国,没有比她更不吉祥的女人了。天下间那么多美貌的妇人,司马何必一定要娶一个不祥之人?子反一听,也认为十分有理,便也打消了跟夏姬交好的念头。
后来,楚庄王将夏姬赐给了连尹襄老,可襄老不久后就战死郑国,连尸体都没找到。他的儿子黑要不顾父亲死活,要跟夏姬私通。巫臣又坐不住,干脆跑到夏姬面前说:“归!吾聘女。”意思是说回郑国去,我会娶你为妻。
至此为止,巫臣的用心已经昭然若揭。他先前三番五次阻止多人迎娶夏姬,就是为了这一句话。不难想象,一个年近中年的女人,虽然尚有几分姿色,但却如无根浮萍,来回漂泊,心里多少有些空虚寂寞。肉体再欢愉,恐怕也难以填补精神的空洞。就在她彷徨不定的时候,有个男人肯说“吾聘女”,实在是个令人感动的好消息。
夏姬当下就答应了巫臣,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离开楚国。巫臣又想了个办法,派人从郑国传来口信,说找到了襄老的尸体,让夏姬去接。夏姬将此事奏明楚庄王,表示想到郑国去接回丈夫的尸体。楚庄王弄不清夏姬此举的虚实,便找来巫臣询问。巫臣按照事先想好的套路回答道:“夏姬说的可信。如今晋国重臣荀首的儿子知在我国做人质,郑国皇戌跟荀首交情素来很好,而且也非常喜欢知,必定会帮助荀首救回儿子。而救回知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拿襄老尸体来作交换。而且郑国怕之战(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在郑国的大败晋军,史称“之战”)得罪了晋国,所以也一定会竭尽全力来讨好晋国。”
巫臣言之凿凿,楚庄王岂能不信,当下便下令送夏姬回郑国。夏姬临别之时,对送行之人说:“如果此行接不到丈夫的尸体,我就不会回来了。”这听上去似乎是一位伤心妻子在表达对亡夫的爱。可事实上,这却是一句内有玄机的告别。夏姬知道这一切都是巫臣的计策,哪里会真的有襄老的尸体。只要接不到襄老的尸体,她就可以光明正大留在郑国,等巫臣来娶。
不久之后,巫臣终于说动郑国,迎娶了夏姬。巫臣终于得偿所愿,抱得美人归。而他对夏姬也着实是一片深情,可以为了她背叛自己的君主和国家。不久之后,楚庄王逝世。巫臣担心事情败露,带着夏姬逃到了晋国,在晋国当起了刑大夫,并一直助晋联吴伐楚,而楚国也就此开始没落。
夏姬和巫臣之好并不被人支持。巫臣本是一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的谋臣,却为了一个女人改变志向和原则,不惜离君叛国。但就感情而言,巫臣却实现了“吾聘女”的沉重诺言,不失为一个重情之人。在乱世之中,忠诚比任何才情都来得重要。
Thesecretsofseraglio
从烟花巷到黄金宫
——赵姬之乱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中举行弱冠之礼,长信侯嫪毐突然持嬴政与太后赵姬的玉玺围攻宫殿,发动政变。嫪毐为何许人?他为何企图造反?他又是如何盗得帝后的玉玺?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女人,一位将身影隐藏在历史谜云中的太后——赵姬。
前尘往事吕不韦
自从有了帝王史,就有了宫闱史。从严格意义上说,赵姬是中国第一个宫廷中的女人,因为她的儿子是中国第一位大一统的帝王——秦王嬴政。然而,赵姬的出身并不高贵,她本是邯郸城中的一名歌伎,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也正是她从烟花歌伎到一国之母的曲折人生经历。
有一种常见的误会,认为歌伎是地位十分低贱的社会人群。其实不然,中国最初的伎馆由春秋时期的名相管仲创立,旨在增加国库收入,以扩充军备、称霸诸侯,后来果然收效良好。歌伎在当时是有技术含量、有社会地位的普通职业,很多歌伎在年老色衰后嫁给官员或富商。美貌温婉、聪慧灵巧的赵姬也同样在某个适当的时机嫁给了卫国富商吕不韦。
如果说赵姬是这场政治游戏的演员的话,那吕不韦就是幕后导演。当时秦国的王孙嬴异人被软禁在赵国做人质,擅长政治投机的吕不韦从一开始就认定异人“奇货可居”,便极力为郁郁不得志的王孙雪中送炭,很快被异人视为心腹知己。
为了炒高自己手中的货物,吕不韦决定先将异人捧为太子。异人的父亲安国君是王储,但他的姬妾很多,儿子也不少,异人的母亲不得宠,家族地位相当不利。吕不韦审时度势,决定先买通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的姐姐,让她劝说无嗣的华阳夫人认养异人为义子。此举果然奏效,异人不久就被封为太子。
邯郸献宠,一步登高
在欢庆胜利的一场宴会上,赵姬隆重出场,歌舞妙曼,惊艳四座。嬴异人对赵姬顿起觊觎之心,于是借着酒意,表达了想要将赵姬据为己有的心愿,试探吕不韦的意思。据史料记载,吕不韦顿时大怒,然后说:“太子啊,我为了你已然是倾家荡产,难道连一个女人都不愿让出吗?”这话说得好不情真意切,异人太子感激涕零。
持历史阴谋论的人倾向于认为吕不韦是将当时已经怀有身孕的赵姬献给嬴异人,不少正史均支持这种说法。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言:“吕不韦娶邯郸姬绝美者与居,知其有娠??既而献之,孕期年而生子政??”班固在《汉书》中甚至直呼秦王嬴政为“吕政”,暗示吕不韦才是秦始皇的生身父亲。
史书固然言之凿凿,但细究这些史书,无不出自汉朝的史官之手,他们会诋毁秦始皇的出身也不足为奇。您可能会发问,难不成连太史公司马迁也会故意说谎,诋毁他人?非也。司马迁写史惯用的是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就是说对人对事既不全然赞扬,也不全然批判,只是实录其事而已。然而,别人的床笫之事他又如何能“实录其事”呢?所以,他记录的只是当时社会对这一事件的一般看法而已。
公元前259年,赵姬产下一子,为嬴政。在其后的数年之内,安国君(秦孝文王)与嬴异人(秦庄襄王)相继即位,又相继病逝。有传闻说,嬴异人之死是因为赵姬夜夜献宠,极尽妍媚之能事,致异人虚耗身亡。作为当事人的嬴异人至死也没能验证嬴政是否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也许他只是满足于能得到赵姬的欢心与爱情,而赵姬也只是想得到嬴异人能给予她的地位与尊荣。公元前247年,嬴政即位,年仅13岁,吕不韦以相国身份摄政,由此登上了他一生权力的巅峰。
太后宣淫,金蝉脱壳
人性的诡谲之处在于,对一个流落烟花之所的年轻女子而言,荣华富贵是不可抗拒的诱惑,然而一朝贵于万众之上,又渴望爱情。赵姬与吕不韦本有前缘,她现今年轻寡居,难免深闺寂寞,于是时常留宿吕不韦。这件事史称“太后宣淫”,意为太后宣旨召见吕不韦,并留宿他。
对于与赵姬的关系,吕不韦怀有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他难以拒绝赵姬的真情,割舍不掉对赵姬多情妩媚的眷恋;另一方面,他又深恐他人知道这件事后对自己不利。尽管吕不韦行事隐秘,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宫中的使女、太监大多对此事心照不宣,唯一被蒙在鼓里的只有年幼的嬴政。嬴政一天天长大,吕不韦看出他虽年纪幼小,却有着万丈野心和志向,真是悲喜参半,于是醒悟,如果自己不彻底斩断与赵姬的关系,必将铸成大错。为了金蝉脱壳,撇清关系,他搜罗到了一个精通房中之术的名叫嫪毐的年轻男子献给赵姬。
嫪毐是长安城中的奇人,在《史记》中亦有记载。太史公司马迁曾用一种阴阳怪气的语气叙述:此人阳具奇伟,被称作“大阴人”,“以其阴关桐轮而行”,即能将阳具插入一个桐木车轮使之不停转动。
该名男子拔去胡子,假扮宦官,被送入宫中,并很快讨得太后的欢心,两人竟日夜形影不离,难分难舍,太后很快怀有身孕。为掩饰丑事,太后请风水师为她占卜,谎称自己所住的殿宇风水不好,与嫪毐一同移往咸阳城外幽僻的雍城居住。此后两人更是如鱼得水,太后连生两子。
嫪毐本是市井小人,凭着太后男宠的身份,一朝身价暴涨,备受权贵的追捧,便得意扬扬起来。嬴政对这些虽然也有风闻,但因吞并六国的大业在即,无暇顾及这些事情。一夜,嫪毐酒后与一大臣争执,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该大臣十分愤愤,便告知嬴政。嬴政命探子将整件事调查清楚,得知太后与嫪毐生有两子,而且嫪毐已经在筹划谋反。嬴政不动声色,静待其变。
后宫哗变,浮华踏空
公元前238年,嬴政年满20岁,赴太后所居的雍城行弱冠之礼。嫪毐盗得秦王玉玺及太后宝玺发动政变,围攻嬴政的行宫——蕲年宫。嬴政不慌不忙迎战,并对周边侍从说:“凡为我而战者皆可封爵。”玉玺是假,功名是真,嬴政身边的兵将无不踊跃迎战,很快大败叛军。嫪毐遭车裂,并被诛杀三族,嫪毐余党重者遭枭首,轻者身陷牢狱,连嬴政的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也被摔死,太后被囚阳宫。嬴政当时只有20岁,真可谓当机立断、心狠手辣,四月的雍城一片血雨腥风。
这样一番纷乱不可能不累及相国吕不韦,当然,一半也是为了扫除政敌,嬴政顺势将吕不韦贬往河南封地。在吕不韦居于河南封地期间,嬴政写过一封手书给他,这封信一半是斥责,一半是疑问,看是怒,实则是泪,他在信中说:“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就能封侯拜相?你跟我到底是什么关系,就敢称我的仲父?”
吕不韦看到这封信,不由得肝肠寸断,因为事实的真相将是年轻高傲的秦王所不能接受的,左思右想都难有生路,于是他带着秘密,饮毒酒身亡。赵姬见吕不韦被逼死,回思与他多年的风雨,竟累及于他,自己浮华尽头,一步踏空。三四年后,她郁郁而亡,死后与庄襄王合葬在芷阳。
这场风波以一个男人的谋略而始,以一个女子的歌舞唱响,以一位历史强人的挥剑斩断而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