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79581
  • 作      者:
    杨高举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杨高举著的这本《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的视角》首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基本表现作初步分析,在解决“统计假象”问题、准确衡量国际分工地位的基础上,实证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区域差距,并借此进一步分析“统计假象”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市场势力的扭曲效应,以验证新分析框架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进而从国内因素的视角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升级的动力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探索其升级的主要动力;再基于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演进作案例分析;最后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
作者简介
  杨高举,1982年生于甘肃西和,2011年在浙江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浙江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起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学系讲师,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领域,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并获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2015年度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杨高举著的这本《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的视角》基于改进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首先,在解决“统计假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准确测试一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地区表现差异进行了实证测试;其次,基于国际分工地位的测试方法,从内部动力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影响发展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主要因素的理论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再次,构建了发展中国家借助产业转移阶段技术吸收能力提升和自我技术研发积累三者的互动,以取得本国技术水平的“蛙跳”(Leapfrogging)式进步,进而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的路径选择模型;最后以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和中国高铁技术引进为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特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一  高技术与国际分工地位的概念界定
二  高技术产业与经济进步
三  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
四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及政府的支持战略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与升级:理论进展
一  分工模式与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
二  国际分工地位与产业转型和产品质量提升
第三节  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与升级:实证研究
一  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二  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  简要评述
第三章  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测度方法
第一节  分析基础
第二节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的测度方法
一  跨国比较方法
二  区域比较方法
第四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实证测度
第一节  中国高技术产业概况
一  发展概况
二  国际分工地位初步分析
第二节  跨国比较分析
一  数据来源及处理
二  分工地位的跨国比较
第三节  区域差异分析
一  各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二  国际分工地位的区域差异
第四节  基于市场势力的进一步验证
一  研究方法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三  实证结果讨论
小结
第五章  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升级:影响因素
第一节  分析基础
第二节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测度法的理论模型
一  假设
二  模型推导
小结
第六章  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升级影响因素:实证检验
第一节  跨国数据实证检验
一  数据及处理
二  实证结果讨论
第二节  区域数据实证检验
一  数据及处理
二  实证结果讨论
小结
第七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升级:路径选择
第一节  模型分析
一  基本假定
二  模型推导
三  模型结论
第二节  升级路径选择
第八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演进:案例分析
第一节  案例选择
一  “嵌入”效应案例
二  “蛙跳”式发展案例
第二节  平湖案例分析
一  分析方法
二  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概况
三  调研数据分析
四  平湖案例的经验借鉴
第三节  高铁案例分析
一  技术引进策略
二  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三  高铁案例的经验借鉴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
附表2  高技术产业统计资料整理公布格式
附表3  参照OECD分类办法将我国高技术产业细分类归成的大类
附表4  中国已颁布的高技术产品目录一览
附表5  OECD对制造业不同技术层级产业的分类目录
附表6  部分国家或地区高技术产业的RSCA指数
附表7  部分国家或地区高技术产业的GL指数
附表8  部分国家或地区高技术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构成
附表9  部分国家或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国内完全增加值系数构成
附表10  部分国家或地区高技术产业的直接就业系数构成
附表11  部分国家或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完全就业系数构成
附表12  中国代表性省市高技术出口的国内完全增加值系数构成
附表13  中国代表性省市高技术出口的完全就业系数构成
附表14  中国及代表性省市投入产出表部门归并方法
附表15  高技术企业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