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43556
  • 作      者:
    汪海霞,王蕾,王力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汪海霞,籍贯安徽,石河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及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014—2015年在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访学。主持和参与课题8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10多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CSSCI期刊5篇,核心期刊10多篇);多次主持和参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项目规划和项目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不单纯是个经济问题、民族问题,而且还是个社会问题,如果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转化为政治问题。所以,在解决西部民族地区问题上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长期的以外源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经实践证明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培植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才是长久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出路。《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经济类: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根据区域发展的发展主体视角,认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关键在于区域发展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和发展,这些区域的发展主体大体可区分为政府、企业和家庭,主体发展能力强调的是其发展的自身基础和造血功能,但它不排斥外部力量对这一区域经济社会等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经济类: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的研究是以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社会发展现状、人力资源现状、自然资本现状以及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为了更清晰各个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分别对西部民族地区政府、企业和家庭自我发展能力进行分析。结合不同主体自我发展的特点,构建相应的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不同的实证方法对各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并且对西部民族地区综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水平进行了科学评价。然后分别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中各主体在自我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新疆为例,对新疆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然后对新疆自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高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措施。
展开
精彩书摘
  《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经济类: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就西部民族地区而言,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面临着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三大机遇”。强调自我发展,对推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第一,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是中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受贫富两极分化程度的加重和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等因素制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未实现从贫穷到小康的跨越,尚处于绝对贫困之中。”“截至2004年末,西部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1305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比重为5.7010;西部地区的低收人人口为2396万,占该地区农村人口的比重为10.5%。其中绝大多数是民族地区。”加快消除这一地区的贫困,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切实缩小地区之间乃至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
  第二,西部民族地区所处的生态环境具有全国意义。我国主要江河的源头多数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民族自治地方农村的森林面积占全国的42.27%,草原面积占全国的75%,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66%。“西部民族地区的多种丰富资源和某些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中西部地区包括民族地区开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由此看来,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关系到其他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实现。
  第三,民族问题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民族发展问题。“民族问题是一个人类种族共同体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中,基于民族间差别而产生的一切问题和关系的总和。”“民族问题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也就是说,民族问题包括了民族发展问题,而民族发展问题是历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大国,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使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比较落后,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差距更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视民族发展问题为民族的重点,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起点相对较低,交通不便,文化教育事业跟不上,所以使西部民族地区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历史长期遗留下来的诟病不能指望在这有限的几十年内完全消除。所以现在的西部民族地区,还没有从根源上解决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这个难题,而且一些社会问题也是因为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外加,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导致民族问题的敏感性和特殊性,从而使民族问题会轻易上升为国内、国际的政治问题。所以,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成为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四,自我发展能力属于内生变量,是事物内在基本要素的建构及其存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所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也好,一个国家的发展也罢,真正的发展是建立自我发展的能力,并在这一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因地制宜地实现当地或本国的发展”。因此,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首先应坚持民族地区自力更生为主、国家帮助为辅的方针。“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只有充分发挥民族经济自身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培植自己的'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迅速有效地改变本地区的落后面貌。”“激发农民的自主意识,催生农业和农村的内部活力,增强农业、农村和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由此可以得出,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根本和核心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它既包括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实力方面的发展能力,如经济总体实力、经济产业结构比例、农林牧渔的产业化和规模经营等,也包括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民生方面的发展能力,如文化教育问题、生产就业问题、生活安全问题等。由此,也可以说,推动农牧民富裕的最有效和持久力量是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加速农牧民增收的外部驱动力是外源性增收,所以必须促使和引导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快速增强。因此,要加快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自我发展能力相关理论基础
2.1 发展理论研究的演变
2.2 能力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3 自我发展能力评价理论
2.4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内涵及主体界定
2.5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内外动力
2.6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路径

第3章 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现状
3.1 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现状
3.2 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4章 西部民族地区政府自我发展能力
4.1 西部民族地区政府自我发展能力概述
4.2 西部民族地区政府自我发展能力的现状
4.3 西部民族地区政府能力的评价

第5章 西部民族地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5.1 西部民族地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现状
5.2 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构成要素
5.3 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指标构建
5.4 数据的选取和说明
5.5 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5.6 西部民族地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聚类分析

第6章 西部民族地区家庭自我发展能力评价
6.1 西部民族地区家庭对区域自我发展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6.2 指标体系构建
6.3 实证分析

第7章 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7.1 综合评价方法介绍及数据选择
7.2 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测评
7.3 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存在的不足
7.4 提升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保障措施

第8章 新疆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案例研究
8.1 新疆区域概况
8.2 新疆区域自我发展的劣势和优势
8.3 新疆民族地区主体自我发展能力的实证分析
8.4 新疆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综合实证分析
8.5 提高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措施

第9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