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烈士传丛书:袁国平传》:
袁国平看到教材内容都是老师们自行选编的故事、游戏、小说,由浅人深,妙趣横生,一下子就对学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向学生传授语文、算学、常识方面的基础知识,采取“教、学、作”三合一的教学方法,即学生作什么,就学什么,作学合一;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写什么,讲写合一;老师一边指导,学生一边练习,教作合一。袁国平非常喜欢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加之聪明好学,成绩优异,每学期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成为该校的高材生。
循程学校非常注重思想和品德教育,倡导“公、勤、实、勇”四字校训。“公”就是做人要讲公德,“勤”就是人人动手,“实”就是做人要老老实实,“勇”就是有勇气。此校训在袁国平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还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传授革命道理,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启发学生树立崇高理想。袁国平入学不久,就听说学校主要创办人之一的李洞天,在循程学校开办后的次年即1913年,就因宣传革命真理,被湖南督军汤芗铭残害致死。
袁国平在循程学校读书的那三年,每天都和同学们一起放声高唱循程学校校歌。这首校歌诞生于1914年3月,其歌词是:“六岭西峙,邵水前横,此处有循程,庄严雄伟,创业何艰辛。愿吾侪发扬光大,莫使前贤笑后生。须知道,学问如同浩海,时光不肯留停,趁今朝还是青年,努力研求。试听:催人深省,有山寺送传钟声。”催人奋进的歌词,优美流畅的旋律,不断激励着袁国平奋发向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袁国平更渴望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有一天,袁国平的级任老师吴聪省带着他们班的同学郊游。宝庆郊外,邵水河畔,有一座巍峨的佘湖山,这里是学生游览登临的好地方。吴老师面对着远山近水,启发学生们的诗兴。
喜欢古典文学的袁国平,才思敏捷,很快吟诵出七绝二首《登佘湖山》。其一:“万山围绕乱如麻,何处登临望眼赊;堪羡高峰能独立,巍然不被晚云遮。”其二:“山势高撑可摘星,游人来去不曾停;高瞻远瞩谁知我?将谓来庵听佛经。”吴老师吟诵再三,甚为满意;称赞袁国平年纪虽小,但气魄不凡。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消息很快传到邵阳,得到了循程学校师生的热烈响应。年已14岁的袁国平,在校长刘葆初和体育教师石建殊的带领下,和师生们一起上街游行,高呼“打倒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卖国贼”等口号,进行反帝爱国宣传。
1921年3月,就在袁国平只差几个月就要毕业的时候,父亲袁九洄却过度劳累因病去世,家境因此而迅速恶化。刘冬秀苦撑着供袁国平读到毕业,再也无力供他升中学。6月,袁国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家帮助母亲与哥哥支撑门面。但袁国平酷爱学习,一边跟着哥哥袁醉如弹棉花,一边抽空自学,真是三更灯火五更鸡,身处逆境志不移。
袁国平从校长刘葆初等进步老师那里借来《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经常读到深更半夜。袁国平从这些书刊中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开阔了视野。
受循程学校革命传统的影响,袁国平十分关心国内外大事,为中国的前途命运担忧。袁国平离开循程学校后,学校的革命风气日炽,就在袁国平毕业两年后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循程学校的进步教师及时向师生介绍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1925年年底,循程学校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曾占该校教师的一半。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循程学校师生参加了邵阳现代史上不少影响深远的革命活动。循程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浓厚的革命氛围,对袁国平等有志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和学业上的成就有着重要的启蒙和奠基作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