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四个中心”创新升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2012927
  • 作      者:
    石良平,沈开艳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石良平,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特聘成员,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曾任上海市统计局综合平衡处副处长、上海市统计科学应用研究所所长、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院长、上海海关学院副校长等职。
  曾在上海市统计局长期从事国民收入核算工作,在国民核算体系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近年来,在宏观经济理论及国际贸易与投资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目前是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方向)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石良平工作室”的领军人物和首席专家。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有《景气循环与预测导论》、《结构性通货膨胀论》、《经济大国的贸易安全与贸易监管》等学术专著十余部,文集2部,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曾获中国统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和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科研奖项。
  
  沈开艳,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工程”学科首席专家。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华东师范大学、浦东新区党校兼职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系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印度尼赫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作访问学者和项目培训。
  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及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印度经济等。出版有《上海城市功能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中国期货市场运行与发展》等十余部学术著作。在CSSCl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和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2010年起担任《上海经济蓝皮书》(曾获全国优秀皮书一、二、三等奖)主编。曾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四个中心”创新升级研究》全面把握“四个中心”创新升级的总体态势,指出在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之后,“四个中心”的内涵与形态也会发生新的变化。未来三十年,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新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上海的城市功能将朝着移动化和扁平化方向发展与演变。基于此,上海将逐渐实现从“四个中心”向“一个中心”,即综合性的国际经济中心飞跃。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国际经济中心的内涵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或服务业,而是日益丰富,产业形态更加高端化,包括信息、金融和科创三大功能板块。其中,航运和贸易功能集中体现为流量经济归并为信息功能,而金融、科创功能或将进一步强化。
展开
精彩书摘
  《上海“四个中心”创新升级研究》:
  与此同时,从产业发展的驱动力看,21世纪的科技创新正在为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要素与新能量。就金融、贸易和航运服务质量的提升而言,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的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的更新与升级。发达国家主要城市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债危机的洗礼后,开始出现从“财富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调整迹象,美国和德国相继实施了“再工业化”和“工业4.0”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崛起,被认为是走出危机引领世界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同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关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所推动的四阶段发展论,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的线性发展思维有所不同,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使得各种驱动和主导经济增长因素之间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相互切换,呈现非线性的螺旋式上升态势。一方面,科技创新位于金融、贸易和航运服务的底层,为金融、贸易和航运的联动发展提供科技平台,基于知识前沿催生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另一方面,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也反过来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既为“草根”创新提供孵化资源与成长空间,又为“精英”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与组合。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的城市双融合发展战略符合互联网时代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结构变迁趋势。
  为此,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建设的科学内涵,不应只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简单叠加,也不只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服务对象,而应指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它位于产业结构的底层,为金融、贸易和航运等现代服务业提供基本的科技服务;但又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包括总部经济和科技研发创新中心等)为主要内容、以全球科技资源配置为基本任务、以科技创新和产业能级辐射为重要特征的。建设国际经济中心是上海承担的国家战略。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上海时,提出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明确了上海“四个中心”联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上海“四个中心”创新升级意义深远。
  首先,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与重点抓手,顺应世界经济与新产业革命浪潮的发展趋势。新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方兴未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引领新产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从发达国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渗透与传输,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造成颠覆性影响。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路径也产生了重要变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使得发展中国家不必依附于发达国家,走产业转移的老路,而是可以在科技、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大有所为,实现“弯道超车”。为此,关注由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流量空间资源配置权力的变化,对于正在迈向“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而言,意义非凡。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篇 总论
导论:对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及其升级版的基本判断
第一章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沿革、特征与评价
第一节 城市功能升级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发展沿革
第三节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联动发展
第四节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总体评价
第二章 上海“四个中心”创新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大国经济“新格局”与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
第二节 转型发展“新常态”与国内环境变量的影响
第三节 结构升级与上海城市基础变量的影响
第四节 创新驱动与上海城市功能变量的影响

第二篇 国际经济中心建设
第三章 上海“经济中心”的定位与内涵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国际经济中心
第三节 21世纪初:“四个中心”与“科创中心”
第四节 “经济中心”的内涵
第四章 上海“经济中心”建设的历程与现状
第一节 推进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背景
第二节 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第三节 上海“经济中心”功能的变化与现状
第四节 上海“经济中心”地位与国际比较
第五章 未来三十年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展望与分析
第一节 影响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建设的变量因素分析
第二节 未来上海“国际经济中心”三个阶段的展望

第三篇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第六章 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发展
第一节 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发展格局
第二节 伦敦金融中心的发展
第三节 纽约金融中心的发展
第四节 东京金融中心的发展
第五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机遇
第七章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历程
第一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优势
第三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瓶颈问题
第八章 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
第一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机遇
第二节 金融市场规模
第三节 金融服务功能
第四节 205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第四篇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第九章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全球经验
第一节 纽约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与经验
第二节 伦敦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与特点
第三节 东京国际贸易中心的演变与启示
第四节 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特色与借鉴
第十章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近代上海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1843-1949年)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衰落(1949-1978年)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启与加速(1978-2014年)
第十一章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现状
第一节 上海贸易发展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关键指标评估
第三节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章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未来愿景与战略措施
第一节 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二节 未来30年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愿景
第三节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战略措施

第五篇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第十三章 全球主要国际航运中心比较
第一节 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现状
第三节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比较
第十四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历史沿革
第一节 上海港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
第二节 体制推动下的初建阶段
第三节 市场推动下的加快建设阶段
第四节 政府和市场合力推动下的转型升级阶段
第十五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现状评估
第十六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未来愿景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影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因素
第二节 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 202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展望
第四节 203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展望

结语 从“四个中心”到“一个中心”的飞跃
第一节 互联网对“四个中心”演变的影响
第二节 未来影响城市功能培育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 未来30年上海城市功能分步走战略及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