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富论彩图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358714
  • 作      者:
    (英)亚当·斯密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国富论》是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首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富论》不仅是一本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内容还涉及政治、制度、教育、宗教、历史、哲学等。
展开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袁星岳,经济学硕士,任职于经济学专业媒体,曾在相关主流报刊发表多篇经济学论文,文字独到,见解深刻。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该书发表于1776年,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首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它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是一部在任何时代都被经济学家推崇备至的经济学巨著。200多年以来,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在它的架构上做一些修补工作,完善、细化其分析,基本是沿用斯密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国富论》还是一部将经济学、政治理论、哲学、历史和实践计划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著作,不同的人读《国富论》会有不同的收获,而且往往还会有意外收获。
  为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本书辑录了原著的经典篇章,在精确诠释原著内容的基础上,插入了大量精美的图片,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图解版《国富论》。相信它在提升你的阅读效率的同时,更会加深你对《国富论》这部经济学名著的认知和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论分工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进步,以及所有劳动指向和应用的地方展现出的熟练程度、技能和判断力的提高,似乎都缘于分工。
  考察一些特殊制造业中的分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工在社会一般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人们习惯认为,越是微不足道的小制造业,分工反而越细。也许事实并不全如人们所想的那样。不重要的制造业之所以表现得比重要制造业中的分工更细,是因为它们本身需求量小,雇工也不多。这样一来,供职于各个部门的劳动者往往会集中在同一个地点工作,观察者能够一目了然。反之,在那些需求量大的重要制造业中,由于各个部门劳动者众多,全部集中在一起工作显然不可能,我们大多只能看到一个部门的工作者。因此,尽管大制造业中的工作划分比小制造业更细致,却常常因为这个原因而被人们忽视。
  作为一种微小制造业,制针业的分工屡屡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我们就将其引为例证来分析。一个人如果没有接受过这种职业(制针已经因为分工而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技能的培训,又不懂得操作相关的机械(这种机械的发明大概也与分工有关),那么即使他倾尽全力,恐怕一天也难造一枚针,更别提20枚了。但是,按现行的生产模式,制针不仅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还派生出许多部门,而这些部门中的大多数工作也同样是专门的职业。一个人抽铁丝,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针尖,一个人磨圆另一端以便装上针头。仅装针头一项,就包括两三道工序,装针头,把针涂白。甚至外包装,都成为专门的职业。如此一来,制针的流程就包含了大约18项操作。这18项操作在有些工厂中分别由18人完成,当然也有些是一个人包办两三项。我见过这样的一个小厂,因为只有10个工人,所以有人身兼两三项操作。虽然这样的小厂资金匮乏、设备简陋,但只要工人们勤恳工作,一天生产12磅针也不成问题。依每磅4000枚中号针来算,10个工人日产针4.8万枚,平均下来每人每天产针4800枚。假如让他们在没有经过全程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下独立工作,别说一天造20枚针,恐怕连一枚也造不出来。也就是说,他们不仅完不成分工合作情况下产量的1/240,甚至连1/4800也达不到。
  分工使同样人数的劳动者得以完成远超从前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每一个特定环节的工人技能得到提升;第二,免除了在不同类型工作之间来回转换耗损的时间;第三,大量精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人的工作。
  第一,工人技能提升,必然会使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增加。由于实施了分工,各个工人的业务变成了一种单一的操作,终其一生都在重复进行,当然能够大大提升熟练程度。
  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时损失的那些时间,节省下来将会使我们得到超乎想象的利益。人们很难快速地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尤其是二者需要使用完全不同的工具,而且在不同场所进行时。一个还要耕种田地的农村纺织工,从织机到田间,再从田间转回到织机旁,总会耗费许多时间。如果能将两种技艺在同一工作地点进行,无疑能降低不少时间上的损失,但即便如此,损失仍旧不小。
  第三,利用适当的机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精简劳动,这点相信大家都熟知,就不再提供佐证。在这里我只想阐明一点:那些简化和节省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也是分工的结果。人把注意力倾注在单一目标上,比分散在多个目标上能更快更轻易地找出达到目的的捷径。分工能够使每个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集中于某一简单事物上。因此,假以时日,各个具体的劳动部门中必然会有人发现一些专门针对自己工作的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只要工作性质上还有改良的余地。当今分工最细致的各种制造业上应用的那些机械,很多都是由普通工人发明的。他们始终重复着单一的操作,自然会想到一些让操作更简便的方法。每一个去制造厂参观的人看到的那些精妙机械,都是普通工人为了更快更轻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发明的。
  但是,并非一切机械的改良,都只依靠机械操作工的灵光乍现。当机械制造演变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之后,还有许多是来自机械制造师的创造。另外还有一些,则来源于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智慧。哲学家和思想家们没有什么实事做,整天都在观察周遭的事物,因而他们常常能够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各种事物巧妙地结合起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哲学和推想也同其他职业一样,成为某一类人的主要业务和专门工作。并且哲学也像其他职业一样,派生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支,给各个研究领域的哲学家提供了施展的舞台。哲学上这种分工,也像其他职业上的分工一样,既提升技能又节约时间。每个人都在自己熟悉的工作领域内拥有专长,不仅增加了全体的工作产量,而且大大提升了产业的科技含量。
  由于分工的存在,各行各业的产量大幅增加,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连最下层的民众也能普遍过上富裕生活。工人的劳动成果,除了满足自身需要以外,还剩余大量产品可供出售;因为处在相同的环境中,其他的每个劳动者也都拥有大量自己生产的物品可以拿来交换,也就是说,都能换得其他劳动者持有的相同价值的大量产物。别人所需的物品,自己有能力供应;对于自身的需求,别人也能给予充分满足。这样一来,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
  去看看文明、富强的国家里一个最普通技工或日工的生活用品吧!你会发现,在这种生活用品的生产过程中,有难以计数的劳动者参与,尽管每个劳动者只是完成其中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就拿一个日工所穿的粗呢外套来说,尽管粗劣,却也是由众多劳动者联合生产的。为了生产这件日用品,牧羊人、选毛工、刷毛工、染色工、粗梳工、纺工、织工、漂洗工、缝纫工,以及其他许多人须得联合起来工作。另外,由于材料往往需要在这些彼此相隔甚远的劳动者之间来回运送,就需要有很多商人和运输者参与其中。再有,染色工所用的药料购自世界各地,这需要有多少商业和航运业参与,才能把各种药料收集在一处?更别说其中的船工、水手、制帆人和制绳者了!要生产这些最普通劳动者所使用的工具,又需要多少种劳动啊!暂且不说如水手工作的船、漂洗工用的水车或织工用的织机这些大型机械,单单是牧羊人剪毛时所用的剪刀这样的简单工具,其制造就得经过多少种不同的劳动!生产一把极其普通的剪刀,就得动用矿工、熔炉制造者、伐木人、熔炉工、制砖工、泥水匠、煅工、机械安装工、铁匠等,需要将他们的各种技艺结合起来。假如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考察一个劳动者的服装和家用器具:贴身穿的麻布衬衣,脚上穿的鞋子,睡觉用的床及各种床上用品,烹调用的炉灶,由地下采掘出来后经过海陆交通运输到达的煤炭,厨房中的一切用具,餐桌上的所有器具,盛取食物用的陶瓷和锡制器皿,烘面包和酿酒的用具,还有透光透热、遮风挡雨的玻璃窗(少了这项伟大发明,人类没法在地球北部如此舒适地安居),制造它们时必备的一切知识和科技,以及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器具等,当我们结合每样东西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劳动去探究这一切,我们就会知道,假如没有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分工协作,一个文明国家里的普通平民,将连一件极为简单平凡、不起眼的日常用品也享用不起。诚然,比起富贵人家的奢靡享受,他的日常生活需求算是极为简朴的了,但是不由得你不信,一个欧洲君主虽然比一个勤俭的农民享有的生活用品多,但这个农民享有的生活用品却比非洲国王多得多。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  论分工/2
第二章  论分工的起因/5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7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货币效用/10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和货币价格/14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23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27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31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38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44
第一节  基于职业本身性质的不平等/44
第二节  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平等/53
第十一章  论地租/64
第一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64
第二节  论间或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71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间或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  二者价值比例之变动/78
本章的结论/82

第二篇  论资产的性质、积累与使用
第一章  论资产的划分/86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费用的货币/92
第三章  论资本的积累及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117
第四章  论放贷取息的资产/132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137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的财富发展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增长/150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衰亡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抑制/155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衰亡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163
第四章  城市商业如何对农村改良做出贡献/170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一章  重商主义的原理/180
第二章  论限制输入本国能生产的商品/194
第三章  论对那些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通商国家的所有商品实施的输入限制/206
第一节  即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206
第二节  根据其他原则,这种异常的限制也不合理/214
第四章  论退税/220
第五章  论奖励金/222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234
第七章  论殖民地/239
第一节  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239
第二节  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243
第三节  美洲和经好望角到达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给欧洲带来的利益/252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269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280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298
第一节  论国防经费/298
第二节  论司法费用/309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315
第四节  论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348
本章的结论/349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国家收入的来源/350
第一节  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来源/350
第二节  论赋税/352
第三章  论公债/40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