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范儿:春秋时期的人与事》:
季礼说:“美好却又浮动,粗犷而又婉转,变化曲折却又易于流转,如果加上德行的辅助,其国君就可以成为贤明的君主了。”乐工为他唱《唐风》。季札说:“忧思深远啊!其国君大概是帝尧的后代吧!如果不是这样,忧思为什么会这样深远呢?如果不是有美德者的后代,谁能像这样呢?”乐工为他歌唱《陈风》。季札说:“国家没有主人,难道能够长久吗?”再歌唱《郐风》以下的歌曲,季礼就不评论了。
乐工为季札唱《小雅》。季札说:“华美啊!有忧思而没有贰心,有怨恨而不言说,这大概是周朝德政衰微时的歌曲吧!但还是有先王的遗民在啊}”乐工为他唱《大雅》。季札说:“广阔啊!曲折而有端直的主体,这大概是周文王时的音乐吧。”乐工为他唱《颂》。季札说:“好到极点了!正直而不傲慢,婉转而不厌倦,哀伤而不忧愁,欢乐而不荒淫,利用而不匮乏,宽广而不张扬,施予而不耗损,收取而不贪求,安守而不停滞,流行而不泛滥。五声和谐,八音协调;节拍有法度,乐器先后有序。这都是拥有大德大行的人共有的品格啊!”
季札看见《象箫》和《南龠》两种舞蹈后说:“很好了,但还有美中不足!”看到跳《大武》时说:“美好啊,周朝兴盛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子吧。”看到跳《陬》时说:“圣人如此伟大,仍然有惭愧之处,做圣人真不容易啊!”看到跳《大夏》时说:“美好啊!勤于民事而不自以为有功。除了夏禹外,谁还能做这样的乐舞呢!”看到跳《陬箫》时说:“德行达到顶点了!伟大啊,就像上天无所不覆盖、像大地无所不容纳一样!即便再有大德大行的,恐怕也超不过这个了。欣赏达到止境了!如果还有其他歌舞,我也不敢再请求欣赏了!”
季札能从各国的音乐听出时代背景和国运的兴衰,这样的耳朵也太神奇了!但这还不是最牛的。《左传》中还记载过更神奇的耳朵。鲁僖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31年),介国国君葛卢到鲁国朝见鲁僖公。鲁僖公高规格接待葛卢,在宴会上以杀牛的太牢之礼待客。葛卢听到了牛被杀时的叫声,就说:“这头牛生了三头牛,结果三头牛都在祭祀时被杀了。我从它的叫声里就听出来了。”询问之下,这头牛的情况还真和葛卢说的情况一模一样。从一头牛的叫声中就能听出它的悲苦身世,你说神奇不神奇?
耳朵是听声音的,噪音还是乐音耳朵能听出来,这没问题。可是,季札和葛卢的耳朵非但能辨别出音乐之好坏,而且还能从声音中“读”出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信息,这在今人看来实在不可思议,但史书上真真切切有这样的记载,由不得我们不信。
不过,孔子向师襄学音乐的故事似乎可以为我们理解“神奇的耳朵”找到一条路径。孔子向师襄学习演奏音乐,老师是顶级乐师,学生是以好学著称的孔子,这样的师生组合,想不创造佳话都难。很快,孔子就能把一首曲子演奏得很好了。师襄对孔子说:“你演奏得不错了,可以换一首曲子了。”孑L子却说:“不行,我只会弹这首曲子的旋律,还没有掌握到演奏它的技巧。”又弹了好几天,孔子的演奏技巧也炉火纯青了,师襄对他说:“这首曲子你完全可以演奏了,换一首曲子吧。”孔子说:“不行,我掌握了演奏技巧但还未领悟作曲者的心意。”后来,孔子又练习了一段时间,曲子当然演奏得就更好了。师襄再次建议他换曲子,孔子答:“不行。我现在理解了作曲者的心意,但我不知道作曲者长什么样子?”师襄只得让孔子继续练习。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最后孔子说:“我知道这个人是谁了:他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之后,对孔子佩服至极,“避席再拜”,离开自己老师的坐席,对孔子拜了两次,然后说:“我的老师也认为这首曲子就是《文王操》。”
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发现圣人孔子好像也有一双“神奇的耳朵”,他通过一首曲子就能听出这首曲子的作者长得什么样,这样的功夫亦非凡人可比!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