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谁都逃不掉的泡沫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60295
  • 作      者:
    何塞·施可曼(Jose A. Scheinkman)[等]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只要存在金融市场,就存在泡沫。所谓泡沫,即资产价格严重超出其内在价值,并且常常造成严重后果的时刻。关于泡沫产生的根本原因,经济学家达成的共识甚少。在《谁都逃不掉的泡沫》中,何塞·施可曼针对泡沫之谜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深刻见解。施可曼关注到了泡沫的部分共性,例如在泡沫发生时股票成交量增加,以及股票供给增长和泡沫破灭同时发生等,并基于投资者观念差异提出了一个旨在解释这些共性的模型。


展开
作者简介

  何塞·施可曼,哥伦比亚大学埃德温·W·里克特经济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西奥多·A·威尔斯1929级经济学名誉教授,以动态优化、寡占理论、非线性动力学、社会互动以及金融市场泡沫研究著称。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会员,计量经济学会及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只要存在金融市场,就存在泡沫。所谓泡沫,即资产价格严重超出其内在价值,并且常常造成严重后果的时刻。关于泡沫产生的根本原因,经济学家达成的共识甚少。在《肯尼斯·J.阿罗讲座系列:谁都逃不掉的泡沫》中,何塞·施可曼针对泡沫之谜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深刻见解。施可曼关注到了泡沫的部分共性,例如在泡沫发生时股票成交量增加,以及股票供给增长和泡沫破灭同时发生等,并基于投资者观念差异提出了一个旨在解释这些共性的模型。
展开
精彩书评
  ★关于金融市场泡沫影响及其政策挑战的讨论甚多。这些讨论经常以对泡沫如何形成的非正式且不精确的看法为前提。但施可曼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泡沫及其后果的清晰模型并进行了精彩探讨,从而使得我们对泡沫的思考更为正式化。我大力推荐这篇精彩的论述。
  ——拉尔斯·皮特·汉森 芝加哥大学教授,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施可曼基于交易者的观念差异构建了一个有趣的泡沫模型。他对交易者在泡沫出现时倾向于增加股票供给的分析,对于何时应监管衍生品何时应作壁上观极具意义。施可曼的书是理论和政策分析的杰作,是对肯尼斯·阿罗的致敬。
  ——托马斯·萨金特 纽约大学教授,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展开
精彩书摘
  《肯尼斯·J.阿罗讲座系列:谁都逃不掉的泡沫》:
  在1929年股市崩盘前,美国工业的增长速度惊人。1880~1929年间出现过次数惊人的冒险与崩盘,其中最后一次的规模相当大。这次冒险可谓非常成功,结果是美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世界上的主要工业强国。
  看一下今天的中国以及中国股市的市值,与2000年时相比,你可以说所有已知的行业都存在过度冒险。你也可以持相反意见。在5年内,如果它会从今天的价格下跌50%,你可以称之为过度,但是如果没有,你可以说它是理性的。这种情况告诉所有的人,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准确的估值衡量标准。
  但问题在于杠杆而非估值。想想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假设房价的涨幅只有实际涨幅的50%,但人们的杠杆使用率是原先的两倍。我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果即使不会更糟,也会出现同样的崩盘。
  房价崩盘的负面结果是民众的消费缩减比重会高于其财富真实价值的缩减比重,因为他们的一部分财富不过是幻觉。这一幻觉是全面借贷所导致的房价过度上涨造成的。如果消费者无法借助借贷来推高房价,我认为任何地方的房价崩溃都不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如果没有杠杆的话,就不会有金融危机发生。只要未来我们还有消费水平的杠杆,过往的金融危机就会再出现。
  人们关注一个明显的杠杆使用问题,即过度借债。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回头看网络泡沫,会发现这不是一次由债务推动的泡沫,它实际上是股权推动的泡沫。这是一个令人关注且与众不同的看法,让我想起了保罗·萨缪尔森(1958)的货币世代交叠模型。当时的公司是如何融资的?方法是发行股票。在那令人惊叹的岁月,即便美联储在2003年把利率降得很低,你仍然会通过发售股票来融资,而不是去银行借钱。在这一时期,股票具有货币性。的确,这些企业的利润通常为负,但是由于股权的价值,你仍能发现很多人在财务意义上都成了亿万富翁。
  股权所创造的货币性就是点火的燃料。回到萨缪尔森的文章,你会问为何发行的那些纸会有价值。这是因为你将它传给了下一代,他们愿意持有它,然后把它传给再下一代,如此重复,世代相传。
  ……
展开
目录

序 言

哥大经济学研究的点滴往事

肯尼斯·阿罗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丛书导言

阿罗经济学理论引发的思考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投机、交易与泡沫

南海泡沫

三个典型事实

卖空成本过高与过度自信

创造与消灭泡沫的力量

来自中国的其他证据

牢记在心的教训

点评1

正在发生的泡沫和即将到来的崩溃

帕特里克·博尔顿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点评2

过度冒险催生泡沫

桑福德·格罗斯曼

QFS资产管理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点评3

不确定环境中的个人理性

肯尼斯·阿罗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讨 论

为什么泡沫会突然破灭

附 录

正式模型

相关作者简介

注 释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