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银子:一部生活史:a life histor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63488
  • 作      者:
    (英)菲利帕·梅里曼(Philippa Merriman)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银子:一部生活史》语言简洁明快,谈及与银子相关的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神话传说、趣闻轶事等,可读性强。书中配有丰富而精美的大英博物馆藏白银珍品的图片。

  内文用纸为120g富士樱花。此种纸张质地紧密不透色,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平滑度良好,呈色效果佳。

展开
作者简介

  [英] 菲利帕·梅里曼(Philippa Merriman),高级职业银器匠人,梅里曼银器公司董事,对银子的历史与制作工艺有着深入的研究。在从事制银行业之前,为哲学讲师。


展开
内容介绍

  《银子:一部生活史》在古埃及文明中,神被认为具有黄金之肤和白银之骨;在玛雅文明中,白银被称为"月之泪"。白银的美令人如此迷醉。
  几个世纪以来,白银被作为流通的金属货币、贮藏的珍贵财富、庆典的各级装饰,以及个人的衣饰配件和身份地位象征,而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它还与魔幻、幸运等字眼具有神秘的联系。它易于熔铸,也能作为加工时的光泽剂,甚至具有抗生素的特性,这些独特品质使它颇受人们欢迎。
  《银子:一部生活史》以通俗晓畅、精炼明晰的语言,谈及白银的特质、价值、地位和象征意义,并配以丰富而精美的大英博物馆藏白银珍品的图片。对于任何一个曾穿戴、使用、享受和崇敬白银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完美的礼物。

展开
精彩书摘
译后记
翻译这本小书堪称是一个等待久远的缘分。很多很多年以前,当我买第一件银饰,一个小小的银挂坠的时候,并不知道以后自己会成为一个不可救药的银子控。也是很多年前——虽然不如做银子控那么久——当我开始痴迷于欧洲史,尤其是英国史的时候,也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这样一本书的译者。

这本书,是银子与历史、生活世界的有趣结合。古埃及有个传说,说众神的骨头是银子做的,而这本书,是从银子这个特别的角度切入,以大英博物馆的馆藏银器为基础,来描述英国、世界,以至全人类的生活史。银子构成了这部小历史纤细、别致而美丽的骨骼。

英国作为一个曾经的“日不落”老大帝国,历史久远,胸怀浩瀚,然而细想来,它经历的每一场重要转折,个中似乎都闪烁着银子的光泽。起初,英伦三岛在地理和文化意义上,都只是世界边缘。公元前54 年之后,古罗马人顽强入侵,他们带来政治制度、经济管理,带来统治与抗争,也带来了手艺精湛的金属匠人。本书中提到的多件银器、多个宝藏,都产自古罗马时期。它们的工艺之精美绝伦,至今让人叹为观止。罗马衰落,8 世纪前后,维京人乘船而来。维京人不像罗马人那样是殖民者和建设者,他们更多是劫掠者,银子是他们重要的劫掠目标之一。维京人带来的战乱,也是书中提到的多个宝藏被埋下的原由。15 世纪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以后,以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等不世出的君主为主倡的英国宗教改革,既深刻塑造了英国人自己的民族意识,也深刻影响了银器文化。18 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在全球推动政治经济扩张的同时,在文化上,英国也渐成胸怀天下之国,这一点,从今天大英博物馆的馆藏之丰之广可见一斑。银器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北非的埃及,到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从中东的伊斯兰地区,到远东的中国、泰国、日本,大英博物馆中的银器馆藏,不折不扣,形成了一部全人类的器物生活史。而本书,正是通过对这些银器的欣赏探察,描摹出不同地域人们的经济、文化、宗教及精神样态。因此,这本书堪称是一部生动有趣而精致的人类微型生活史。

作为最重要而基本的两种贵金属,金子和银子,同样承载财富与野心,表达人类的物质欲望和精神愿望。只是与金子向来享有的华丽优崇、张扬耀目的光华不同,银子虽然也有自己的明耀光泽,但它更沉静、内敛、细腻,如夜晚的湖水与月光。银子更像是人类的精神内里和不善言说的语言背面。本书中有提到,在历史上,有的地域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人们会觉得佩戴黄金饰物过于夸耀冒犯,他们因此创造出了安详别致、有时繁复的乌银工艺。这是银子与人类文化精神最美好的契合之一。银子不像金子那样有时会冒犯和灼伤人类隐秘深刻的内心,只会安静地照亮和表达。在悠久的人类生活史中,这正是银器工艺的内核所在,也是本书之所以吸引译者的重要原因。

翻译本书的过程很是愉悦。本书作者关于银子的知识渊博丰富,他自己同时也是位银器匠人,对银子的特别质感及美感有天然的敏锐。这两者结合,形成了本书简洁明快、鱼跃鸟飞般的叙事风格。谈及与银子相关的宗教文化、经济政治,作者皆信手拈来,三言两语即道清要害,神话传说、趣闻轶事亦如银器花纹般镶嵌其间。考虑到书中涉及的一些名词和事物虽然在银器业界或博物馆界耳熟能详,但本书的许多读者可能并不是特别清楚,故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添加了若干译注。

对于有些人来说,银子不仅仅是物质,它更因其特别的光泽和设计而与观者或用者的精神世界发生奇妙的勾联。多年以后,译者渐近中年,生存日益喧哗而内心日益缄默,过去集下的许多银子也渐被束之高阁,因为疏离肌肤之亲而锈迹生起。翻译此书的过程中,常有很多悠远细微的往事浮上心头。是的,与银子相关的事物,常常是悠远的,细腻的,不像现实本身那样有浮光艳色。

感谢策划编辑谭燕提供给我翻译此书的机会,感谢责任编辑赵维的细心敬业。她们是两位美好明快的女子,能与她们共事,是译者的幸运。书中如有错讹,皆因译者心力有所不逮,在此恳请指正,深表感谢。


安静
2016 年1 月21 日
展开
目录
引论 1
第一章 价值与财富 9
第二章 银子与地位 29
第三章 银饰 47
第四章 银匠 73
第五章 象征价值 95
第六章 鉴定和标识,假货与赝品 115
第七章 制作工具与技术 135
致谢 149
延伸阅读 151
译后记 15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