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致命武器发展研究》:
非致命热激光器计划是脉冲能量发射器计划的后续项目。脉冲能量发射器可发射红外激光束加热目标人员的表层皮肤,造成灼伤般的疼痛感,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但该项目饱受争议,且技术要点仍停留在概念层面上。此外,激光诱导等离子通道技术通过激光电离空气,在系统和目标之间产生导电通路,同时发射电流使车辆等目标失去作用,美国陆军曾在皮卡汀尼兵工厂进行了相关试验。
非致命武器管理委员会的另一个努力方向就是模拟仿真试验,它们将现有的非致命武器能力模型与联合冲突和战术模拟(JCATS)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防御模型和模拟试验计划,而联合冲突和战术模拟已经成为非致命武器性能的分析工具。军队也致力于综合性能的研究,特别着重于在城市中使用的性能。非致命武器管理委员会通过持续性的投入经费进行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俄罗斯非致命武器的发展和规划主要由俄罗斯内务部负责,其目的主要是执法、维和及反恐,俄罗斯国防部也在积极谋划非致命武器的发展,在制定的2030年前俄罗斯武装力量建设计划中,将非致命武器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内容,目前正在加紧非致命武器研究,并在莫斯科附近建立实验中心。受经济实力限制,俄罗斯在非致命武器设计理念更重视武器的关键效能,以较低的代价和成本实现概念的创新,由此涌现出了一大批研制商,如莫斯科光谱内视研究所、尤塔公司、休尔杰利公司等,这些公司在微波非致命技术、激光非致命技术、声波非致命技术以及爆炸物检测等非致命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2年10月23日,50名车臣恐怖分子持枪闯入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将里面800人扣为人质,世人高度关注普京政府将采取什么手段化解危机,解救人质。在谈判无效情况下,俄特种部队果断行动,使用了一种神秘气体消灭了恐怖分子,这种神秘麻醉气体当初引起世人普遍关注和猜测,事后了解它是一种高度麻醉气体“芬必奴”,事件虽然造成128名人质死亡,但无疑是当今世界上反恐非致命武器应用的典型案例,事后,各国都加大对这种武器的研究力度。
英国非致命武器技术发展历史较长,也是最早在实战使用非致命武器的国家,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英空军曾经使用了激光眩目装置。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英军先后研制、装备了数10种非致命武器,其中,1GW微波弹、舰载激光致盲武器、衰减能量射弹、车辆拦阻网系统等最具代表性。其研发机构主要是内政部科学开发部、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奎奈蒂克公司等。英国在非致命炮弹研发方面走在各国前列,这种弹药仅装几克炸药,其作用只是在弹药接近目标时打开弹壳内的发射器,通过无线波发射电子,造成作用范围内的飞机、汽车、坦克、雷达及指挥控制系统等武器装备电子系统瘫痪,国家电力网络中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