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宏观调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56583
  • 作      者:
    陈鹏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陈鹏,山东聊城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上海市2014年度“曙光”学者。曾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思想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宏观调控》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维度,对宏观调控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领域的重要现象展开学术研究。廓清了宏观调控的概念界定、基本内涵和经济哲学特征。从经济哲学视角系统地研究了宏观调控主体的本质及其优化、宏观调控客体涵盖的经济关系类型和特点、宏观调控目标确定遵循的原则和手段实施要点。回顾了中国宏观调控的历史,揭示了我国宏观调控新发展的经济哲学意蕴,并探讨了宏观调控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宏观调控》:
  可以看出,朴素逻辑事实上是一种思维和现实活动混沌未分的状态,而称名逻辑、形式逻辑、表象逻辑和辩证逻辑都属于思维逻辑。形式逻辑否定朴素逻辑,但这种否定使得它不能甄别朴素逻辑中的正确与错误。称名逻辑工作完成之后,若要对概念和属性进行继续加工,就要用到形式逻辑,若要对若干属性组成的整体进行加工,则需要表象逻辑。称名逻辑提供齿轮,形式逻辑使之运转起来。称名逻辑只能进行一次转换,而形式逻辑是一个不断推导的过程。形式逻辑可以说是辩证逻辑的特殊情况,或者是在论述量变,或者是在描述处于稳定状态下的矛盾,或者在论述一般性。形式逻辑可以提供精确的、具有必然性的真实结论;而辩证逻辑能对形式逻辑的大前提进行批判。辩证逻辑推理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把推理过程看作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它对于发展科学和提高人类的理论思维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逻辑。人的创造性来源于这种思维逻辑,它将诸要素和关系的抽象在思维中进行联系和发展,因而有产生出新质的可能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说明客观真理并进行思维创新的科学手段。但是这种思维逻辑的结果是一种思维中的新质,究竟可否能行还需要放到现实实践中检验。掌握和运用辩证逻辑有利于和形而上学划清界限,但如果运用不好的话可能滑向主观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实用主义。
  3.实践逻辑才是元逻辑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科学的实践逻辑才真正建立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全面地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逻辑体系,吸取了他关于辩证逻辑的许多合理思想,提出了科学的实践逻辑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在实践基础上相统一的立场出发,把客观世界的运动及其反映在人的认识中的思维运动看作是自然历史过程,阐明了思维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思维规律与人的认识发展在实践系统中的历史性互动关系。强调只有从实践出发,以对概念的辩证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并且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世界的运动和变化,使之不断满足人的历史性需要。
  他们都在自己的研究和著述中实际运用了实践逻辑。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运用实践逻辑的典范。他不但在研究资本主义大量经济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形成各种概念、范畴,并在把概念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进程中,再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揭示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更重要的是使这个理论和现实互动,用其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为人类自由解放的根本长远需要的实现发挥自觉的作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也对实践逻辑的许多重要方面做了专门的论述,如:实践中人的认识和自然规律之间的互动关系、思维形式与人的认识过程的关系、思维形式和方法的辩证法等等。他阐明了实践逻辑认识领域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向。
  ……
展开
目录
自序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视角对宏观调控的意义
二、经济哲学和宏观调控的理论发展及互动现状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和宏观调控结合的思想方法及具体展现

第一章 宏观调控的概念界定和基本内涵
第一节 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经济范畴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是宏观调控的哲学依据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和支撑背景
第四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宏观调控的主体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主体:政府
第二节 政府的职能
第三节 宏观调控主体的优化

第三章 宏观调控的客体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客体:经济关系
第二节 宏观经济关系中的波动与失衡
第三节 我国宏观调控的客体

第四章 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目标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手段

第五章 中国宏观调控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我国宏观调控的历史
第二节 我国宏观经济关系的现状
第三节 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四节 对外国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借鉴

第六章 中国宏观调控的模式建设
第一节 中国宏观调控模式建设的运作机制
第二节 中国宏观调控模式建设的体系框架

结语 宏观调控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社会的意义
一、宏观调控的新发展所折射的经济哲学意蕴
二、我国经济哲学和宏观调控理论的发展及意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经济新秩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