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6,创新发展先行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86307
  • 作      者:
    沈开艳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沈开艳,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工程”学科首席专家。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华东师范大学、浦东新区党校兼职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系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印度尼赫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外高校作访问学者和项目培训。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及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印度经济等。出版有《上海城市功能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中国期货市场运行与发展》等十余部学术著作。在CSSCI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和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2010年起担任《上海经济蓝皮书》(曾获全国优秀皮书一、二、三等奖)主编。曾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6) 创新发展先行者》介绍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采取“两步走”战略,通过制度变革打造科技创新链,用“负面清单”激发科技创新的市场活力,用“正面清单”约束政府权力。
  2015年,上海着力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改善科技创新文化生态、完善科技立法体系和人才环境方面打破原有制度瓶颈,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新体系框架,进一步强化“双自联动”共振作用,放大自贸区溢出效应,争做创新发展先行者。
展开
精彩书摘
  《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6) 创新发展先行者》:
  “国企大而不强、外企强而不为、民企长而不大”,企业难以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这某种程度上与上海整体环境缺乏创新氛围、不利于创新主体成长密切相关。造成创新主体的成长受限、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缺乏的影响因素复杂。但是如果聚焦于创新主体自身对于创新的主观认识将会发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极大地扭曲了其创新行为,使得企业主体的创新能力难以真正实现。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仅限于单纯的技术研发,对技术后续的转化利用和产业化不重视,仅以发表的重要论文数或获得专利的数量来衡量科技创新绩效和能力。事实上,论文数量和专利数量并不能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有效指标。二是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局限于工业生产上的投入与产出,认为多投入就能多产出,就能形成更高的创新能力。对此,应该看到,科技创新活动与工业生产活动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科技创新更多地需要依赖人的创新能动性和软环境建设。软环境越好,人的创新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从投入到产出以及能力形成之间的转化系数就越高。 
  3.政府在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上的瓶颈 
  一直以来,上海市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甚至主导性的作用。强势政府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具体到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对创新的主体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上海,由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对强势的地位,政府往往愿意投注更多的目光在这些市场主体上,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往往不够。
  ……
展开
目录
I 总报告
1 制度变革引领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
一 全球科技创新与科创中心建设新趋势
二 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总体优势
三 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面临的挑战与瓶颈
四 制度变革与上海“科创22条”
五 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Ⅱ 科创中心篇
2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人才环境研究
3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法制环境研究
4 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氛围营造研究

Ⅲ 创新空间篇
5 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和溢出效应分析
6 上海、广东、福建和天津自贸试验区比较分析
7 “一带一路”战略下上海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互动发展研究

Ⅳ 创新经济篇
8 上海“互联网+”创新趋势及对产业的影响
9 上海“四新”经济发展相关领域竞争力分析
10 上海中小微企业发展景气研究
11 上海城市管理创新研究
12 农业发展推动上海城乡一体化的作用研究——以浦东新区泥城镇为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