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善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624017
  • 作      者:
    金作怡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金善宝,农业教育家、农学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享誉国际的农学家,被称为“远东神农”。浙江诸暨人。早期曾鉴评推广“江东门”、“武进无 芒”、“南京赤壳”和“姜堰黄皮”等一批优良地方品种。部分研究成果散见《中国小麦分类之初步》、《小麦开花之时期研究》、《近代玉米育种法》、《用统计 方法比较籼粳糯米之胀性》和《大豆几种性状与油分、蛋白质之关系》等文。
  《金善宝》 将以传记的形式展限其传奇一生。金老的一生,集中体现了一位进步知识分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 他的一生,始终对祖国挚着热爱,以平凡而高尚的工作,真正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自己取得的不平凡成就,金老只是谦虚地认为,这是顺乎自然 和社会的发展而已。
展开
作者简介
  金作怡,原籍浙江诸暨,金善宝之三女。1957年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系毕业,1990年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退休。长期从事铁道经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与父亲金善宝朝夕相处,共同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见证了他献身农业科学教育事业的艰辛历程。
展开
内容介绍
  金善宝是我国现代卓*的农业教育家和科学家,是20世纪研究中国小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金作怡、吴阶平、杨福家、吴文俊、袁隆平、孙家栋等主编的《金善宝》主要介绍了金善宝的成长、学习经历、工作的钻研与对农业事业的奉献与贡献。他少年时代生活的艰辛和早年丧父的磨难,炼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童真,培养了金善宝对自然的依赖和热爱的感情;他自幼热爱劳动,培养了他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精神;农民的疾苦和农业生产的落后,强烈地激发了他的求知和改善农村状况的愿望;而勤奋学习得到的扎实基础知识和他对影响农作物生长的诸多因素的观察记录,则是他日后大展宏图的“本钱”;他始终有着对祖国执着的热爱之情,以平凡而高尚的工作真正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那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敦厚正直、朴实无华的品质,是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永远学习的楷模。
展开
精彩书摘
  二、一个山娃子 金善宝从7岁开始在父亲的私塾里读书。父亲对 学生管教十分严格,对这个小儿子也不例外,金善宝 常常因为淘气,遭受父亲的戒尺之苦。有时,幼小的 金善宝耐不住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偷偷和邻里几个 孩子,相伴去山上玩耍,一旦被父亲发现,免不了一 顿痛打,两只小手,常常被父亲的戒尺打得又红又肿 ,这时,他的母亲就会心疼地抱着小儿子,哭着说: “读书尬苦格?这个书我这里弗读哉!”(读书这么 苦呀?这个书我们不读了!)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 金善宝在私塾就读了7年,第一年只是识识字,读读 《百家姓》《千字文》;第二年开始读《诗经》,《 诗经》多是4字一句,容易上口,读得顺,记得牢; 读完《诗经》又读《左传》、唐诗、四书。四书中, 他对孟子的印象最深,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 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些句子,他到晚年还能背诵 。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绍兴一带农业歉收。
  正月,绍兴、诸暨县城发生饥民抢米风潮。7月,秋 瑾女士被清朝政府杀害,有的石峡口村民在绍兴轩亭 口亲眼目睹这一壮烈情景,回村后绘声绘色地向村民 们讲述,轰动了整个山村。几千年来,忠君顺民的思 想禁锢着山村人民,男尊女卑,被视为天经地义,现 在突然有个女子敢于出来反对朝廷,提倡革命、民主 ,提倡男女平等,真是闻所未闻的奇事。更奇的是, 她被绑赴法场之际,竟然没有丝毫惧怕,在广大民众 面前高呼口号,从容就义。这一切,对闭塞落后的山 村农民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它却深深震撼了 一个年轻稚嫩的心灵,赋予他重要的人生启迪。这一 年,金善宝已经12岁了,秋瑾女士英勇节烈的精神, 给他上了人生的第一课。当时,虽然他并不理解秋瑾 女士的革命思想,可是,他从内心深处敬佩她的英勇 无畏,敬佩她为正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他开始认 识到,在石峡口之外,还有一个广阔的世界,那里的 人们在想着什么?干着什么?我们的国家发生了什么 大事?都是这个山娃子迫切想知道的!所有这些,在 私塾的四书五经里都找不到答案,而身任私塾教师的 父亲,也不可能作出任何解释。为此,他暗暗企盼着 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山村,去了解社会、去学习四书五 经之外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山村人民做一些 有益的事情。
  不幸的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夏天,金善 宝刚满13岁的时候,父亲背上长了一个疔疮(俗称瘩 背疮),在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没有得到及时治 疗,年仅55岁就离开了人世。父亲临终前对这个小儿 子说:“我没有给你留下什么家私,只给你留下两句 话,做人最重要的,一是要有气节,二是要有本事。
  ”这两句话深深刻印在金善宝幼小的心灵里,伴随着 他一起成长,在祖国多灾多难的岁月里,使他进一步 理解了父亲这两句遗言的哲理,从而奉之为自己终身 恪守的座右铭。
  父亲去世后,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就更加拮据了。
  今后的生活怎么办?特别是金善宝的升学问题,成为 亲友们议论的焦点:“我这里个只家好读书格?”(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经济情况,能读得起书的吗?)他 们说得对,对于一个偏僻山村的孩子,能够读完私塾 已经很幸运了,他的哥哥金善同不是也在父亲的私塾 里读了几年书,就参加农业生产了吗?!就在这个决 定金善宝命运的关键时刻,是他的母亲毅然决定,扩 大她的家庭养蚕业,全力支持儿子继续升学! 金善宝母亲的养蚕技术在家乡是有名的。早在他 母亲出嫁前,在娘家做姑娘时,就是方圆几十里有名 的养蚕能手。她培育蚕种有一套独到的方法,每到冬 天,天天晚上把蚕种拿到屋外去冷冻,清晨取回来, 用白纸或棉花包好,放在自己的胸怀内,用体温孵化 ,连续一个多月。这样经过低温锻炼后培育的蚕种, 抗病性能好,孵化出来的春蚕,个个生长健壮,蚕种 的成活率和成蚕率都很高,周围的蚕农都喜欢买她的 蚕种。
  他母亲养蚕就像护理婴儿一样,十分精细。小蚕 孵化前,要用石灰水喷洒蚕室,用烧酒喷洒蚕具(大 竹篾、竹架)消毒,预防病害;养蚕季节,为避免蚕 病感染,家里闭门谢客,生人绝不准进入蚕室,也不 能高声说话;蚕室内要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消 灭蚊蝇,蚕宝宝4眠之后;他母亲天天晚上要起来好 几遍,替蚕宝宝换桑叶,清理蚕具,有时甚至彻夜不 眠…… 在朴实山村里生长的金善宝,从小就养成了勤劳 的生活习惯,他深谙母亲的辛劳,总想为母亲分担一 份生活的重担,母亲养蚕,他帮母亲采桑叶,洗桑叶 ,清理蚕具;蚕宝宝大了,要结蚕了,他帮母亲捆扎 结蚕的稻草架子;缫蚕丝是一个技术活,从没有干过 的他,也要笨手笨脚地来帮忙,母亲不让他干,他却 背着母亲偷偷上了缫丝车,一不小心,左手被开水烫 伤了,造成他的左手食指终身弯曲,不能伸直,留下 了一个永久的纪念!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立志务农
一、古老、美丽的山村
二、一个山娃子
三、风雨中成长
四、攻读“南高”农科
五、献身小麦
六、初育良种
七、喜逢知音
八、第一部小麦分类文献
九、广泛的农业科学实践
第二章  辛勤耕耘
一、创办山村小学
二、执教浙大劳农学院
三、出版第一本小麦专著
四、赴美深造
五、应聘南京中央大学
六、战乱中的中大精神
第三章  风雨历程
一、火烧病麦立志自主创新
二、历尽艰辛育成中大2419
三、惊魂八千里山城团聚
四、大轰炸下完成研究论著
五、贫病交困中发现“云南小麦”
第四章  雾都灯塔
一、初识周恩来
二、组成自然科学座谈会
三、成立民主科学座谈会
四、毛主席接见促进了九三学社成立
五、依依惜别重庆山城
六、“九三”南京分社的斗争
第五章  梅园花开
一、太湖之滨的江南大学
二、五张任命书
三、心系灾区广大农民
四、三次出国访问
五、新的旅程
六、南大2419大面积推广
七、中国小麦的种类及其分布的研究
第六章  献身南农
一、满腔热忱探寻农业院校的办学之路
二、一片挚诚平息了一场“宗派”风波
三、开创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新形式
四、教育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五、创办中国第一个农业遗产研究室
六、狠抓学校基础建设
七、为南农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第七章  寒冬腊月
一、坐了两年冷板凳
二、刚直不阿反浮夸
三、“乱云飞渡仍从容”
四、义正词严批极左
五、横眉冷对“四人帮”
第八章  创新之路
一、在冬麦区选育春小麦
二、倡导小麦育种南繁北育、异地加代
三、一年繁殖三代小麦
四、育成京红1~9号小麦良种
五、育成“中字麦”系列优质小麦新品种
第九章  大地回春
一、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二、多方奔走恢复农业科学院
三、“把82岁当做28岁来过”
四、迅速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六项建议
五、为“六五”到“九五”攻关改善科研条件而奔波
六、华国锋同志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
七、“小麦是我的宝贝”
八、踏遍了山山水水
九、不断献计献策
十、主编小麦理论著作
十一、主持“小麦生态研究”重大课题
十二、为现代农学家立传
第十章  情系母校
一、剪不断的情缘
二、母校的厄运牵动着赤子之心
三、喜见桃李满园
四、欢度80周年校庆
五、最大的心愿
第十一章  山高水长
一、“长江后浪推前浪”
二、跨越世纪的友情
三、情牵海峡两岸
四、九十三岁贺“九三”
五、为“人民的儿子”默哀送行
六、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第十二章  百年沧桑
一、一个“乡下人”的感情
二、60年情缘
三、难忘故乡一草一木
四、喜迎百岁华诞
五、“科教兴国是我毕生的追求”
六、来自于人民、回归于人民
七、子女的思念
八、人民的追怀
附录
附录1  追思与怀念
颂金老
我国现代农业科学和教育的先驱
我国现代小麦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回忆金师
金师对农业教育、小麦科学事业的无私奉献
金师教书育人的爱国情怀
我敬仰的金老
铭记金老平易近人、坚持真理的高尚品德
深情的缅怀
回忆晚年的金老
父亲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爷爷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附录2  金善宝获奖项目
附录3  金善宝生平活动年表
附录4  金善宝文选目录
1.著作、报告
2.报(书)刊文章
附录5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6  更正声明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