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洋强人:割据军阀的人生沉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62642
  • 作      者:
    陈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陈钦,历史纪录片制作人、编导,民国历史类畅销书作家,凤凰网专栏作家,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委员,其创作的纪录片网络总点击达6亿,至今保持国内纪录片网络点播高纪录。出版有《我的河山——抗日正面战场全纪实》(三册)、《北洋大时代》、《北洋大时代:大师们的理想国》等畅销图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北洋强人:割据军阀的人生沉浮》刻画出了北洋时期的一大批军事强人们的群体雕像,正面再现了一些推动历史进步的人物,如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段祺瑞、陈炯明、吴佩孚、孙传芳、阎锡山等,揭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隐闻秘事,颠覆了人们对北洋军事强人们的既有认识,并以崭新的视角披露了北洋时期的军事纷争。
展开
精彩书摘
  《北洋强人:割据军阀的人生沉浮》:
  1911年,世界强国中只有法、美两个民主共和国家,英、日、德那时实行的都是君主立宪制。对于积弱的中国来说,法国那种激进的革命方式非但无法实现民主共和,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灾难。美国的民主道路比较顺利,但美国的情况极为特殊,它的文明史短暂,没有经历长时期的专制传统,建国时期的社会各阶层民众,已然接受并习惯了从英国舶来的议会政治。而中国经历过长达两千多年的帝王专制统治,以至于当时在中小城市和农村里,普通老百姓只知道皇帝,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总统。
  推翻帝制后,民主共和在中国的表现确实是令人失望的。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民国初建,共和国这个理想虽然在中国出现了,但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施民主共和的主、客观条件。对于90%人口是农民、80%人口是文盲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无论坐在龙廷的那个人叫皇帝还是总统,在省城管事的叫巡抚还是都督,都没有给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当时的国民思想整体封建保守,对于从天而降的共和体制都有些无所适从。社会问题随之日趋严重,老百姓普遍认为:皇帝就是王法的象征,没有皇帝,也就无所谓王法了;没有了王法的约束,原本暗藏的种种罪恶便随之凸显出来。原来贩卖私盐大都是地下交易,现在在市场上公开买卖;以前的土匪都是夜黑风高作案,现在光天化日之下就行凶抢劫。这就是袁世凯称帝前的社会状况,实际上已经处于全面瘫痪的临界状态。
  旧的权威打掉了,新的权威却没有及时树立起来,社会急需新权威的出现,以维系短时期内的稳定局面,杜绝社会秩序的完全崩溃。
  孙文借宋教仁被刺案之机发动二次革命,表面上刚刚稳定下来的国家再次陷入混乱。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彻底丧失与北洋集团抗衡的实力。没有不同派系的实力彼此制衡,资产阶级式的民主共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石。
  削弱最大的政敌后,袁世凯摆脱了原来的种种制约,开始实施中央集权。
  在打败了国民党后,袁世凯的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他拥有了在中国实现威权制度的机会和权力,中国当时的国情似乎也急需建立新的权威。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北洋集团和国民党,当时还存在300个以上形形色色的政治团体。此外,政府派将军到地方当督军,他们掌握军政大权后与中央貌合神离,拖欠税款之类的事情时有发生。
  袁世凯等社会政治精英发现:共和后的中国非但没有变得更加强大,反而愈加衰弱,看起来比以前更像一盘散沙了。而“二十一条”最终证明,共和体制下的集权并没有增强中国的外交实力,本国的凝聚力也随之下降。
  在内外交困中,袁世凯发现必须寻找一个东西,一个精神的东西、制度的东西,把中国重新扶起来。于是,他想到了有传统道德做支撑的皇帝权威。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专制皇帝肯定是不能当的,这一点袁世凯不会想不到。袁世凯称帝的年号为“洪宪”,从字面上不难看出,袁世凯称帝的本意是想实行君主立宪。
  从当时中国的国情来看,选择君主立宪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当时,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性宗教信仰,因而需要一种共同的精神信仰凝聚国人,最佳的选择莫过于延续了几千年的忠君爱国思想。在封建思想中,国家的代表者是君王,爱国就是忠君,忠君就是爱国。在这种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作用下,袁世凯想到了称帝,他想以君主的权威来凝聚国人。
  茅于轼先生这样评价袁世凯:“他手里头有很强的兵权,而且这个人很能干,他联络的社会各方面的人脉非常的广,所以孙中山斗不过他,临时大总统就只得让了位。在袁世凯最初当总统的几年,他摆平了中国的各种势力,他是想要把中国改变成有规则有制度的国家。但是他没有摆脱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他还是想当皇帝,认为利用皇帝的权威可以把中国当时的各种问题简单化,一切问题就好解决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他自己也有野心。但是,他的主要出发点,还是觉得独裁更有利于实现他的理想,他当时是必然有这么个考虑的。”
  对于当时中国的体制,美国宪法专家古德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数千年以来,狃于君主独裁之统治,学校阙如,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结果。”他很不看好民国的未来,断定中国将来必因总统继承问题“酿成祸乱”,他还预言“如一时不即扑灭,或驯至败坏中国之独立”。古德诺直接指出,中国必须实施君主立宪才有未来,否则将有混乱及亡国的危险。这些话还是有一定的预见性的,后来,袁世凯取消帝制,民国总统更换频繁,导致国家混乱,国力日益衰弱,直至日本侵华,几乎亡国。
  称帝前的准备阶段,袁世凯忽略了一点:老百姓被几千年的皇权政治害苦了,对皇帝深恶痛绝,根本不管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有着什么区别,只要是与皇帝有关的东西,就全盘视为封建君主专制的余孽。
  总结袁世凯称帝失败的原因,其中主要一点就是:他没有动用国家强大的宣传机器,向天下人普及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的区别。位居极权的他,误以为自己称帝是众望所归,全国臣民每天都在心悦诚服劝进。以至于称帝后,他才恍然发现原来很多人是反对的。为此,他曾经怒斥周围那些劝进的人:“就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从帝制到民主是一种进化,是不容许倒退的过程,当全民认同民主共和要好于帝制的时候,老百姓不管也分不清楚你这个君主立不立宪,只要是当皇帝就是倒退,就是复辟,就要推翻。
  如果袁世凯不称帝,各省反抗中央要背着反叛的罪名。袁世凯一旦称帝,各省就有了一个“反复辟、反倒退”的正当借口,而这个借口的力量空前的强大,蔡锷三千护国军一声呐喊,几个月之内全国的形势都随之改变了。
  袁世凯不是民族英雄,但也不是十恶不赦的民族罪人。即使是那些视袁世凯为窃国大盗的人,也无法回避一个事实:袁世凯是把中国带进民主体制的第一人。
  遗憾的是,历史只给了他几十天的时间,连拿出个宪政框架的时间都不够。如果袁世凯多活几年,也许中华民族会少些后来的不堪与苦难呢!
  ……
展开
目录
袁世凯:共和的尝试者与“背叛”者
袁世凯的发迹
近代史上击败日军的第一人
小站练兵
北洋集团的崛起
谁来收拾辛亥年的一地鸡毛
诡异的“二十一条”事件真相之谜
袁大头何以成为“冤”大头
袁世凯称帝的“零和博弈”
袁世凯称帝的真实意图
民国没有他真不行了
黎元洪:一怒毁共和
冯国璋:史上最会创收的总统
徐世昌:被湮没的辛亥元勋
史上最会当官的官员
乱世掌国艰难支撑
曹锟:从卖布郎到大总统
卖布郎愤而从戎
贿选总统毁一世英名
晚年曹锟的气节
段祺瑞:三造共和的末路英雄
段祺瑞的坎坷人生
一造共和助袁世凯登宝座
反袁称帝,再造共和
粉碎张勋复辟,三造共和
段祺瑞的无奈战争
直皖大战五天打碎段祺瑞“统一梦”
吃斋念佛的大国总理
段祺瑞与他的“八勿”遗言
张作霖:不朽的传奇
草根英雄的创业奇迹
还原真实的东北王
王士珍:冒名顶替上学成大器的大将军
蔡锷:投身革命守共和
爱情与政治的无间道
护国英雄还是乱世魔王
唐继尧:护国护法急先锋
张勋:身在民国心系清
忠勇义士还是逆流小丑
复辟的戏剧性内幕
螳螂捕蝉迷局的幕后
徐树铮:收复外蒙古的第一功臣
孙传芳:一生尚武终死佛堂
雄霸东南祸起萧墙
急流勇退后的沉寂
高僧神算寿命果天数
吴佩孚:中国最强者
第一个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吴佩孚在湘鄂川打响回马枪
直奉备战,吴佩孚洛阳兴兵
吴佩孚直奉第一战赶走张作霖
书生学者从戎传奇
张宗昌: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急先锋
陈炯明: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陈炯明、孙中山分歧真相
陈炯明的理想国和实践
冯玉祥:终守民本思想的军事强人
“倒戈将军”的三大“逆天之举”
当官即不许发财
阎锡山:中国奇迹的制造者
中国义务教育第一人
“山西王”阎锡山的民本理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