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是吴国》:
但“吴钩”的名称保留了下来,用来泛指武器,唐宋诗家常用吴钩指代兵器。李贺《南园》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白《侠客行》诗:“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辛弃疾《水龙吟》词:“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里面的吴钩就不是具体地指吴人所佩戴的钩状武器了,而是指用来安邦定国的武器,甚至沉淀为一种人格和担当。
把戈和矛结合在一起的是戟。戟兼有戈和矛两种功能,是一种杀伤力更大的兵器,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使用了很长时期,它的长度在二米至二米五之间,各地都有出土。戟的制作很讲究,长柄上缠绕着织物,织物外还涂上漆色。新的戟一定闪闪发光,长柄鲜红光滑,显得很漂亮。
然而,在吴人制造的兵器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剑。最早的铜剑见于西周早期,后很快流行开来,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剑盛行一时,各国各地风格各异,形状很多,同时也产生了一批闻名天下的铸剑师。他们铸造出来一批天下名剑。
现在存世的阖闾剑至少有十把。自铭是“攻敌王光”的青铜剑至少出土过五把。“攻敌”即勾吴,光即吴王姬光(阖闾)。一九六四年山西原平县峙峪村的一座春秋时代晋国士大夫的墓内出土了一把有箍剑,全长五十点七厘米,剑身饰有火焰状花纹,熠熠生辉,剑身有“攻敌王光自作用剑”八个字铭文。
一九七八年在安徽南陵县一座极普通的土墩墓里出土了一把有箍剑,无纹饰,剑身有铭文“攻敌王光自作用剑,以赏勇人”。一九七四年在安徽庐江县出土一把有箍剑,铭文中也有“攻敌王光自作用剑”的字样。此外在荷兰博物馆中还收藏有一把阖阊剑。私人藏家收藏阖闾剑的不详,据我了解,台湾一藏家藏有两把品相很好的阖闾剑。上海博物馆亦存有一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