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最后的记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37470
  • 作      者:
    裘黎阳,方军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巨献

  著名摄影记者唐师曾亲自操刀旅日作家萨苏隆重推

  作家方军20年来抢救式采访500多位抗战老兵

  首次披露亲赴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真实观感

展开
作者简介

  裘黎阳,浙江绿城集团图森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爱老兵”网理事长。


  方军,1954年生于北京,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职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专事写作,曾出版《我认识的鬼子兵》《最后一次集结》《亲历“九一八”》《最后的尊严》《重温胜利时光》等书。


  唐师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新华社主任记者。多次冒生命危险亲临一线采访,为新华社拍摄了上万张珍贵照片。曾出版《我的诺曼底》《重返巴格达》等书。


  唐亚述,唐师曾之子。

展开
内容介绍

  《最后的记忆:抗战最后一批见证者亲口讲述》作者裘黎阳、方军对曾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兵进行了系统的采访,并以口述实录的形式将这些采访整理成文,本书即是根据采访资料整理而成。书中除将关注目光投于抗战中共产党老兵之外,还将目光和笔墨放在那些长期以来被媒体和大众忽略的国民党老兵身上,如张灵甫遗孀王玉龄、黄埔军校最后的教官李文烈、劳改局中的话剧演员商贵吾、曾在“飞虎队”驾驶B-25轰炸机的戴自谨等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同样用热血灌溉中华大地,为了保卫家国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本书作者方军多年来执着采访亲历抗战的“最后一批人”,笔耕不辍,博客访问量已达千万。其文章文笔犀利、感情充沛、图文并茂,广受网友追捧,诸多网友因读了他的采访而落泪。

展开
精彩书摘

  方军:观看俄罗斯阅兵式让我泪流满面

  2015 年5 月9 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俄罗斯海参崴举行的阅兵仪式,俄罗斯的阅兵让我感动。

  关于俄罗斯阅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前。1818 年,莫斯科红场上就举行过阅兵仪式。随着沙俄国力强盛,阅兵渐成传统。当时大阅兵多在圣彼得堡,1917 年十月革命后,改在莫斯科举行。

  1941 年6 月22 日,纳粹德国闪电突袭苏联,战争进行五个月,德军打到距离莫斯科仅仅十公里的地方。德军消灭了苏军十九个集团军和二百五十个整编师。

  1941 年11 月7 日,斯大林和朱可夫将军决定:为鼓舞士气,举行阅兵!处于德军包围的莫斯科举行了纪念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红场阅兵。受阅兵的军人在阅兵后直接奔赴前线。以其为转折,苏军击破德军不败的神话,并于当年12 月转入大反攻。

  1945 年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后,在1945 年6 月24 日,苏军在红场阅兵,被称为“最荣耀的阅兵”。从1995 年,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俄罗斯再次恢复红场阅兵。近十年,俄罗斯的阅兵几乎年年举行。而且,逐渐扩张到俄罗斯全境二十几座城市中。举行阅兵时,俄罗斯全境放假三天,公共汽车全部免费。老军人全部身穿旧军装。他们受到整个俄罗斯民族的推崇和热爱。这次,我参加的是在俄罗

  斯海参崴举行的阅兵式。当司令官宣布“给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军人们致敬”时,所有军人们都脱帽,

  单腿下跪。看到这个情景,我的眼泪“唰”的一下就涌了出来。我曾参加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六师汽车营曾牺牲了十七位战友,我一下就思念起他们来。我自己就是退役军人,飞机、大炮、坦克、导弹不能让我有丝毫的心动。但是,老百姓自发纪念亲人的河流涌动,让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整整流了近四十

  分钟,直到五万多由遗像组成的河流、大川从我面前消失……

  P46

  王玉龄: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

  一、理发馆中的见面

  王玉龄,1928 年6 月生于长沙的一个书香世家,祖辈任过清朝的尚书和两江提督。1945 年秋,经国民党元老、时任湖南省府主席的程潜出面充当介绍人,与大她二十四岁的张灵甫在上海金门饭店举行婚礼,当时她只有十七岁。我们采访抗战名将张灵甫将军的遗孀王玉龄女士时,她正在理发。北京电视台记者王淳华的第一个问题是:“听说,您和张灵甫将军第一次见面也是在理发店?”王玉龄女士听了笑而不答。我在一旁仔细观察,王女士只有几根白发,这让我吃惊不小,吃惊的原因是她已经近八十七岁高龄了。王玉龄女士身上有着端庄沉稳的大家闺秀风范。她说话声音很小,算是默认了“与张灵甫将军在理发馆见面”的提问,但她完全否认自己“头一次见到张灵甫将军就怦然心动”。王玉龄小声说:“我当时十七岁,我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为什么看我。为此,我还瞪了他一眼。”

  王玉龄女士把张灵甫将军的绝笔信凿刻在一块大理石的石碑上。碑文内容是:

  “余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以一弹饮绝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部属与人民。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侍之,幼子望养育之。玉龄吾妻,今永诀矣。灵甫绝笔。5 月16 日,孟良崮。”

  2005 年,由于儿子选择在上海经商,她也随之定居上海。在这里,她意外地接到了当年华野指挥官、粟裕大将侄子粟刚兵的邀请,前往孟良崮。王玉龄知道,当年与丈夫对垒的解放军一方的指挥官,正是粟裕。对方原本担心王玉龄不答应,她却说:“有什么关系呢,你说我能恨谁?我的先生是职业军人,战争本

  来就是残酷的。”

  在上海的玫瑰园,王玉龄给丈夫做了一个衣冠冢,碑铭是她为丈夫题的一首诗: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如今,每到清明节的时候她都会去祭奠,但是在她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终有一天,在孟良崮,她可以找到丈夫的遗骨。2007 年4 月28 日,王玉龄来到孟良崮,在丈夫殒命的山洞里,她放上了一束花环。“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就是在他最痛苦的时候,在最无依的时候,我没有跟他在一起,所以看到那个山洞的时候,我心里感慨很多。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他我爱他,他死了以后,我一直后悔莫及。我就觉得我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吝啬啊,连一句简单的话都不会讲,不曾讲。”

  ……

展开
目录

(序)我为什么要写《最后的记忆》

方军:观看俄罗斯阅兵式让我泪流满面         1

戴自谨:我曾在“飞虎队”驾驶B–25 轰炸机    11

商贵吾:劳改局中的话剧演员    39

王玉龄: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    46

蔡樟水:中国老兵、日本老兵,谁留下的故事多?     61

蔡凌云:侵华日军的野炮打得奇准    72

袁启龙:劳教三十二年的老军医    81

吴德明:百岁“独腿”抗战老兵    88

张荣华:我的一生有两个坎儿    91

郑仁校:高唱《大刀进行曲》的抗战老兵    96

汪献良:您让我怎么和子子孙孙交代呢?   107

杨耀胜:我曾参加远征军赴缅作战    119

吴其轺:三次被日军击落三次又重上蓝天的“飞虎队”老兵   126

周福康:寻找我的日本恋人边见须惠子  167

潘相福:受降日军最是激动人心   179

骆高木:“老土匪”的称号保护了我三十年   186

李文烈:最后的黄埔军校教官   192

叶增炎:曾目睹亲妹妹被日军糟蹋致死的老兵    203

徐有根:远征军老兵寻找他的香港初恋女友    215

钱青:毛泽东的文章曾影响了我     222

周凤楼:我是抱着为国家献身的目的参军的     236

詹春松:桂林保卫战后,我们团只剩下八个人     242

附录

张鸣:父亲的赎罪    24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