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共120回,说前三国的篇幅占据了79回,说三国的篇幅却仅用了41回,这样的布局,充分体现了两者的关系。
一段前三国史,加上魏、蜀、吴三国史,将整个的三国历史布列为四大板块。四大板块各有特色,百说不厌。为便于读者阅读更加明晰,我从曹魏析出了“前晋”板块,以集中了解三家归晋的过程与具象。
五
前三国的历史,可视为群雄逐鹿的历史。
逐鹿,典出《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攻逐之。”鹿,比喻为猎取的对象,对群雄而言,即是政权。
群雄逐鹿,几乎是每个乱世的特征。从春秋战国的五霸七雄,到民国前期的军阀混战,演出了无数场令人眼花缭乱的群雄逐鹿的大戏剧。
这群雄中,有枭雄,有豪雄,有英雄,有那难以冠名的种种雄。
群雄逐鹿,逐得甚嚣尘上,逐得白骨遍地,逐得千里无人烟,然最后鹿只能得于一人之手,或暂得二三人之手,故群雄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开路者,铺路者,或战死沙场,或举旗投降,或沦为阶下囚,或走上断头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一句词,揭示了群雄逐鹿的实质,概括了群雄逐鹿的悲剧。
前三国的群雄,多得枚不胜数,然值得一提的大雄,有董卓、吕布、袁绍、袁述、公孙瓒、陶谦、张绣、刘表、刘璋、张鲁。
曹操在得志后,在谦虚的外表下非常骄傲地说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是的,在曹、刘、孙的铁帚之下,在群雄的白相残杀下,破了称帝梦,破了称王梦,破了这样那样的富贵梦,成了牺牲,胜利者祭台上的牺牲。
大雄们虽没能称帝称王,然就整个历史大舞台而言,是他们构成了“群雄逐鹿”这出戏的完整戏剧效果。不妨设想一下,若从头到尾仅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在争逐,一部三国史,还能成为英雄辈出的典范时代?还能如此惊天地泣鬼神?还能被人们争说到至今?
显然,物竞天演的前三国诸色大雄,是《三国演义》的重要组成板块。
六
关于曹、刘、孙三家,或关于魏、蜀、吴三国(其实,三家就是三国,在家天下的古代中国,家与国不分,得了政权的家,就代表着国,意味着国),我只选一家(一国)说。这一家(一国),就是刘备及其所开的蜀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