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工党首相首次访华
应朱镕基总理邀请,布莱尔首相和夫人于1998年10月6日至9日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布莱尔参加香港交接仪式期间,会见过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给中国领导人留下了相当不错的印象。他是香港回归后英国访华的政府最高领导人,又是第一位访华的在任工党首相,受到我国的很大重视和隆重接待。江泽民主席会见了他,朱镕基总理同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会谈,双方最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英全面伙伴关系。
布莱尔访华前不久,在唐宁街10号会见了我,时间是1998年9月22日下午两点一刻。那天上午他刚从纽约回来,马上与来访的阿尔及利亚领导人进行了会谈和工作午餐,紧接着就和我见面。他把我迎进首相府的会客室,落座后对我表示,会见安排在这么个时间,实在不好意思。他告诉我这次是乘“协和号”飞机赶回来的,否则就要错过与阿尔及利亚总统的会晤。我问他乘超音速飞机有什么特殊感觉,他说他也第一次坐,“倒没有什么异样感觉,就是特别快,这确实能节省时间,就是票价太贵。”交谈中,我发现他嘴角上虽仍挂着习惯性的微笑,而那双颇有名气的“闪光”眼睛却有些睁不开。他显然很困乏,却没有忘记向中国推销“空客”新推出来的新型飞机。他说对中方访问的安排很满意,没有新的意见。接着他话题一转,说他访华期间,如果中国能够承诺定购几架飞机则更加理想,并要我务必向朱总理汇报这一条。讲完之后,他叫助手向我介绍有关细节,而他自己只是机械地不断点头。尽管他在竭力支撑,却无法掩饰那种昏昏欲睡的状态。我感觉谈得差不多了,又见他那么困倦的样子,就不想再拖延,起身向他告辞。他和我握手告别时抱歉地说:“对不起,我实在是太疲乏了,不能多和你交谈一会,请你原谅。”看来任何人精力都是有限的。平时他总给人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印象。而这一次,也许对我这个中国大使比较信任吧,他却在我面前显露出一个疲惫不堪的布莱尔。他在那样疲劳的情况下仍安排和我会见,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了他对中国重视的程度。
布莱尔在十分困乏情况下仍不忘推销“空客”飞机,其中有个缘故。空中客车公司是由法、德、英等国于1970年联合组建的欧洲最主要的飞机研发制造公司,目的是同美国波音等飞机公司争夺国际飞机市场。当时推出的A340-300型飞机,是一种大型远程民用运输机,与美国波音747竞争激烈。这种飞机的机翼由英国制造,并使用英国罗伊尔-罗伊斯发动机。每售出一架,英国可获取其中40%的利益。世界上订购这种飞机的航空公司尚较有限,所以特别重视开拓中国市场。后来我国把订购“空客”飞机作为“礼物”送给了法国,我曾问过英国人的感受,他们却毫不在意地说:“那没关系,反正我们是联合制造的,英国照样获益。”只要有利益可图,其他都不那么紧要,这也是英国的一个特点。
1998年10月6日清晨,王英凡副外长一行和我们夫妇到机场迎接英国首相来访,在场的还有英国大使高德年夫妇和驻华使馆一些人员。7点半,布莱尔乘坐的专机徐徐降落在首都机场南停机坪上,舱门打开,布莱尔和夫人出来,没有急忙走下,而是站在舷梯上停留了一会儿,默默环视了一下笼罩四周的晨雾,然后才含着微笑慢慢下来。我注意到他这一短暂的动作,也许这是他的习惯,也许他想把首次正式访华的第一瞬间铭刻在脑海里,也许……迄今我也没有弄明白他当时这一举动的想法。随同来访的人数较多,除了十几名随行人员外,同机到达的有30余名英国知名企业的负责人,另外还有33名英国媒体人员。
浩浩荡荡的车队穿过长安大街,驶进钓鱼台国宾馆。馆长陪布莱尔夫妇进入他们下榻的18号楼总统套间,房间的豪华和各种珍贵摆设和装饰,得到他们啧啧称赞。
10点,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欢迎仪式后,朱镕基总理同布莱尔先后进行小范围和大组会谈,会谈比较顺畅,达成不少共识。布莱尔当然忘不了飞机的事,朱总理做了解释。会谈结束后,两国总理见证了双方合作文件的签署,并与参加中英企业峰会人员会见。下午,布莱尔一行参观故宫,期间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现场采访。晚上,朱镕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为布莱尔举行了欢迎宴会,气氛非常热烈。席间有一道主菜是煎牛排,布莱尔见后悄悄问我:“今晚宴会是不是典型的中国菜?”我告诉他是中国菜,但不是典型的,因为选菜时要照顾到客人的口味。我说:“你要想吃典型的中餐,回伦敦后请到中国使馆来,我让厨师给你做一桌地道的中国饭菜。”他笑着说:“一定,一定。”后来我邀请过他几次,他都借口事情太多而没能应邀。我离任前见到他时提到此事,他抱歉地说:“我是很想去,但在伦敦的使团太多,去了中国使馆,就无法推辞其他使馆的邀请了,只好一个也不去。”
这一天活动安排得很满,一场接一场,布莱尔不顾长途飞行劳累,始终都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访问第一天一切都很顺利,第二天的重头戏是江泽民主席的会见。会见前有一段小插曲,使我对这次会见心中多少有点惴惴不安。
随着中英关系的改善与发展,英方决定邀请江主席访问英国。中英两国关系史上,中国国家元首从来没有对英国进行过正式国事访问。华国锋和胡耀邦先后于1979年10月、1985年6月访问过英国,他们当时分别是以总理和党的总书记身份,而不是国家元首。1986年10月英国女王访华时,曾表示欢迎李先念主席去英国访问,后来不知为何却不了了之。1989年6月的事件发生后,英国又立即“推迟”杨尚昆主席原定1990年的访英安排,此访终未成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英双方对江泽民主席的访英安排都很重视。英国女王以往每年邀请四位外国元首正式访问英国,后因年事渐高而改为上下半年各邀请一位。1999年原已安排美国总统上半年、匈牙利总统下半年往访,为了尽早实现江主席的访问,英方把匈牙利总统的访问推后,改为邀请江主席。后因美国总统克林顿临时取消访英,才又紧急安排上了匈牙利总统。江主席1999年下半年访英的事就这样基本定了下来。这次布莱尔访华期间,将代表女王向江主席正式发出邀请。江主席会见布莱尔前,听取汇报访问的情况,听到说是邀请他1999年下半年访英,就有点动气。原来,他记得英国驻华大使高德年对他当面讲过是上半年往访,一下子听说是下半年,他认为英国人出尔反尔,是对中国缺乏尊重,当即表示如这样的话,他要考虑还去不去。我听了后感到有些紧张,当时中英关系正处在上升的势头,元首访问具有重大推动和象征意义。在访问时间上是有误会,如因此突然取消访问,肯定将产生不小负面影响。
我还担心另外一件事。英国亲“藏独”势力较强,也颇具影响,英国议会有个议员西藏小组,经常借所谓“西藏问题”做文章,并一再给访华的英国政要施加压力,要他们向中方提出“西藏问题”。西藏是我国的一部分,如在正式会谈或会见中提西藏问题,就实质而论,是对我国内政的干涉,我们历来是坚决反对的。在外交经历中,我曾不止一次经历会谈或会见因为这件事闹得很不愉快的场面。布莱尔同朱总理会谈时没提人权、西藏一类问题。这次江主席会见布莱尔,计划是半个小时,多少属于礼节性会见。已经有了前面那段小插曲,我暗自祈盼千万不要再出其他什么问题。
会见在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江主席在香港见过他,一见面两人都挺热情,交谈气氛也非常好。布莱尔突然话题一转,轻声问能否向江主席提一个问题。此话一出,我顿时紧张起来。他随后神色严肃地说:“与中国同样,我们英国有一个北爱尔兰问题。北爱是英国的一部分,任何人在北爱问题上说三道四,我们都是很不高兴的。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别人无权在这个问题上指手画脚。但出于种种原因,英国确有些人关心西藏的情况,我只是想听听江主席的看法。”说完,笑容可掬地看着江主席,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经他这么一解释,气氛立即缓和下来。江主席朝他侧了侧身,温和地说:“我同意你的意见。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西藏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不允许外人干涉。许多外国人都没去过那里,对西藏情况根本不了解。我去过西藏,愿意向你讲讲西藏的真实情况。”接着,江主席详细地介绍了西藏的历史、现状和中央的政策。布莱尔始终嘴角含笑认真地听着,还不时点一点头。就这样,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却在相当轻松的氛围中妥善处置了。我心里暗想:“这家伙真有两下子,难怪这么年轻就当上英国首相。”这次会见原定半小时,结果却谈了90分钟,整整延长了一个钟点。布莱尔后来会见英国记者时宣称,他同江主席认真讨论了西藏问题。他既没有得罪中方,也对英国国内那些人有所交代。会见一结束,我就马上陪着布莱尔赶下一场活动了。陪见的外交部领导告诉我,会见后江主席交代说:“访英时间下半年就下半年,我们客随主便吧。”显然,江主席对布莱尔的表现是挺满意的。
布莱尔这次访华的一大目的,是推动英国同中国的经贸金融合作与往来。这方面的活动安排了不少,在北京主要有出席“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与英国的经验”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通过卫星联网主持英国在华投资企业开工仪式和武汉金融研讨会开幕式、会见出席“石油、天然气和洁净煤”研讨会人员、出席英国商会为英中企业界举行的宴会并讲话;在上海主要有参观斯派莎克工程(中国)有限公司新厂、出席英国皇家太阳保险集团上海办事处开业仪式、参观上海证券交易所并简短出席英国商会研讨会、出席“关于中英企业战略决策制定之比较”国际研讨会等等。所有这些活动,他都表现得兴致勃勃、精力充沛。
访华期间,布莱尔也充分显示出他的聪敏和公关作秀的西方政治家的特色。参观过北京白塔寺之后,他和夫人步行去访问一户普通居民家庭。一路上他不时停下来同路边摊贩交谈,问他们的生意情况。一位四川女摊主得知他是英国首相,机灵地从货架上取下两包火锅底料送给布莱尔,他笑嘻嘻接受了,并说:“我嫂子是个华人,她可以教我怎么做,这下能够尝到地道的四川菜了。”参观故宫博物院时,英方还特地安排英国广播公司(BBC)对他做现场电视采访。初秋的京城已露寒意,加之那天天色阴晦,我们都觉有点凉,他却脱掉了外衣,只穿着件蓝色衬衣接受采访。我对此有些不解,悄悄地问旁边团里的一位英国朋友。他朝我诡秘地笑了笑说:“这是政治作秀啊。不穿外衣,他要以此表现出自己精力旺盛。穿蓝色衬衣,表示自己是个普通人,看重蓝领阶层,令英国观众看着感到亲切。”原来这都是事先设计的,里面竟有那么多的讲究。他也很重视做青年人的工作,在参观北京古天文台时,专门安排同中国青年学者共进午餐,在上海放弃晚上游览外滩,而与申花青年足球队队员会见。这都赢得良好反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