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港口城市与入侵者:现代社会早期斯瓦希里海岸、印度和葡萄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903363
  • 作      者:
    (澳)迈克尔·皮尔森著
  • 出 版 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港口城市的历史与作用
  -----《港口城市与入侵者:现代社会早期斯瓦希里海岸、印度和葡萄牙》
  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此语表明对黄金的追求是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因。
  历史学家迈克尔·皮尔森在本书中探讨了早期现代时期的港口城市作用及其取向,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关系,世界经济中的海岸以及葡萄牙的影响。
  现代社会早期的非洲东海岸,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斯瓦希里地区。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社会结构变迁、某些持续的现象和不同类别的分析方法,将它们贯穿在本书的多个章节中。而黄金在本书中将是一再出现的商品,是连结沿海地区和内陆的纽带。
  首先,作者对世界海事概念下的斯瓦希里海岸和其东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这里的“东部”是指阿拉伯海、亚非海和印度洋。这一分析的关键在于海事史的真实、有效,同时还介绍了海岸或沿海社会容易混淆的概念。
  紧接着作者又尝试着分析什么使沿海地区和内陆之间互相联系,并描述了港口城市与内陆地区是如何联系的。在对这些斯瓦希里城邦的分析中,作者规范了一些术语的使用范围。同时还提出了港口城市的划分方法。这种划分方法对研究其他地区和时期的学者也很有启发。
  同时作者还探讨了世界体系中的政治经济概念,更准确地说是资本主义出现之前的世界经济类型。作者不仅引用了一些回顾东非政治经济的文献,而且还关注了近年来有关世界体系的研究成果,并运用沃勒斯坦的理论对前资本主义时期和现代世界体系进行初步简要的说明。通过研究,证明海岸和内陆之间存在联系,分析了这种联系在资本主义出现前的世界历史中扮演的经济角色。
  最后,作者通过葡萄牙人进入斯瓦希里海岸,探讨了沿海-内陆关系和海事主题。其中大量引用了记载现代社会早期葡萄牙人在世界各地活动的史料。其主要观点是尽管葡萄牙人野心勃勃,但他们在大部分地区从事的活动都以失败告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最早向外探索的欧洲人走向世界其他地区并不意味着能够“引起变革”,葡萄牙人的活动只是改变了某些事物,并部分地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中。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立体地观察事物,站在世界历史的角度审视印度洋上长期以来发生的变化。如果把现代工业以及今天它的发展视作过去两百年间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力量,这样会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它对东非的影响。
  作者迈克尔。皮尔森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很有名的历史教授。他在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参考文献,让读者可以将这本书视作简单的资料库:当库门打开时,不同学者可以对其中不同库存产生兴趣,可以就书中某一内容提出问题,并从中得到或多或少的帮助。
  “最好将本书视作能为自己的研究服务且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料汇编。”

展开
作者简介
  迈克尔.N.皮尔森,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名誉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是南亚和葡萄牙扩张方面的杰出学者。

展开
内容介绍
  《港口城市和入侵者:现代社会早期斯瓦希里海岸、印度和葡萄牙》主要内容涉及现代社会早期的非洲东海岸,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斯瓦希里地区。研究涉及一系列的社会结构变迁、某些持续的现象和不同类别的分析方法,它们贯穿在多个章节中。书中的很多资料来自东非,但我希望在更宽泛的语境下利用这些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所熟知的素材,使自己的分析可以通过涉及基于西印度洋和其它领域的类似研究得到充实与提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概论:东非海岸的定位
  第一章  概论:东非海岸的定位
  “世界史”的现代定义相对较新,并且仍在广大范围内被误读。时至今日,它仍在美国和其他地区的学术研讨中大量存在。“世界史”和“全球史”两个概念也许会使人困惑,但二者并不相同。世界史的研究方向并非关注我们这个星球的各个角落。“世界史”不是世界的历史,就像“世界音乐”并非全世界的音乐一样。政治经济学家,特别是他们中认同伊马缪?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世界体系”概念的那些人,长期以来详尽地撰写了“世界史”。20多年前,沃勒斯坦提出了“现代世界体系”的定义,这一概念将19世纪之后的全球视为一个整体。对于19世纪之前的时代,他使用了术语“‘世界’体系,不是因为它囊括整个世界,而是因为它远远大于任何一个法律界定的政治地理单元。”①5一些自称“世界史”学家的经济学人和作为他们传声筒的《世界历史杂志》(JournalofWorldHistory)同意这一观点。该刊物的编辑杰瑞?本特雷(JerryHBentley)认为世界历史无需囊括全球。确切地说,世界历史是“一个超出国界的历史视角”。而学者们需要“一个基于区域、大陆或者全球的评判标准”,以此来审视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抛开国别史。②世界史应该研究超越任何有关特定“国家”的主题、发展趋势和国家间的关系。
  但是,这里提到的“世界史”和“世界体系史”存在差异。由伊马缪?沃勒斯坦提出的后者较前者更加严格而缜密。“世界史”是分散甚至没有中心的,这个特点导致两种结果:一方面,意味着“世界史”并不被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特质束缚;但是另一方面,“世界史”没有“世界体系史”涵盖面大。无论这一理论是否可行,沃勒斯坦和他的追随者的理论旨在解释我们身在何处,去向何方。这种创新和宏大的视野追求显然不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本书第四章专门聚焦世界体系的理论在分析某一时期某一地方的作用。
  6初看,世界史很像过去所说的“比较”历史。即比较不同地区或历史时期的同源现象。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撰写世界历史时都并未意识到自己究竟要写什么。相对而言,我主张,比较历史最终经常得出诸如此人有苹果而彼人有橙子,或者此人在很长时间、很多地方都拥有苹果的结论。正如我所言,世界史最重要的革新在于它超越了单纯寻找异同的理论化自觉。因为毫无疑问,世界史是建立在一种范式或“理论”的基础上,这种“理论”比简单的经验主义赋予世界史更强大的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如果我们关注一位著名学者近期定义“世界历史”的尝试,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加清晰。菲利普?柯尔廷(PhilipDCurtin)称他的新书就是在套用世界史的比较问题。“‘比较’来自于关注特定的现象……并且在其中寻找异同;‘世界’是为脱离西方人种中心论的窠臼,而非试图‘覆盖’每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历史’则指关注较长时间里的社会变迁。”③由此看来,仅仅寻找“异同”是不够的。
  “世界史”还有另外一层的含义,就是摆脱欧洲特权书写世界历史。这一趋势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荷兰学者范?勒尔(JCvanLeur)就对前人撰写印度尼西亚历史的方法进行了批评:对荷兰人到达之前的历史记录是以印度尼西亚人的视角,但这一视角在写到荷兰人到来后的历史时发生偏移,印度尼西亚人只能通过荷兰人的眼睛反观自己。正如范?勒尔所言,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事情”。④从那时起,以殖民主义的视角书写历史的尝试从未终止。所幸欧洲以外的国家开始反对“欧洲中心论”,但是其间也遭遇少量的“人种中心论”回潮。今天,如果一部作品持“欧洲中心论”或“东方主义”的论调,一定会遭到谴责。
  ……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
作者序
第一章  概论:东非海岸的定位
第二章  亚非海中的斯瓦希里海岸
第三章  斯瓦希里海岸与内陆地区
第四章  世界经济中的东非
第五章  海岸上的葡萄牙人
第六章  结论
缩写列表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