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23)
史学的履迹
1、《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21)
2、大纲与史:民国学术观念的典范转移(2)
3、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2)
4、学术与社会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1999)
5、前瞻与开放的尝试:《新史学》七年(1998)
反思与展望
6、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24)
7、解读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关于近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简单反思(28)
8、让思想回归历史: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点反思(29)
9、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开放型新史学(1996)
1、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22)
研讨的取向
11、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1999)
12、民国史研究的倒放电影倾向(1999)
13、知常以观变:从基本处反思民国史研究(213)
14、历史记忆与五四新文化运动(2)
15、陈寅恪的史料解读与史学表述臆解(21)
史义的探索
16、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23)
17、 学术“对手方”与专业知识的建构——傅斯年先生的启示(24)
18、往昔非我:训诂、翻译与历史文本解读(21)
19、相异相关的往昔:史学的个性与通性(212)
2、非碎无以立通:简论以碎片为基础的史学(21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