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正面战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82233
  • 作      者:
    陈谦平, 张连红, 张生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由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庞绍堂主编,由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知名学者撰写,全套丛书共分8册,分别为《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大西洋战场》、《中国正面战场》和《中国敌后战场》。该套丛书既有磅礴大气的战争场面描写,也有精彩犀利的战略战术分析,更有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反思。每本书并配有精心挑选的图片多幅。该套丛书已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作为“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大半个地球激烈进行,其中一个主战场在中国。但长期以来英美话语控制了战争的诠释权,中国战场成了陪衬甚至消失在记忆中。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中国正面战场》有意识地纠正了这种偏见,八册中有两册是专写中国战场的,一册写中国正面战场,另一册写中国敌后战场,两册合在一起,全面表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抗日战争。二十年前还有人故意回避正面战场,今天我们都知道抗日战争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中国正面战场》便是其中一本。
展开
作者简介
  陈谦平,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抗日战争史研究,代表作有《抗战前后之中英西藏交涉(1935-1947)》(2003年)、《民国对外关系史论(1927-1949)》(2013年),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

  张连红,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抗日战争史研究。自工作以来,出版和发表有关民国史和南京大屠杀的著作、史料和论文80余篇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曾多次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张生,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历史学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上下册)、《华东地区日伪关系研究(1937-1945)》、《南京国民政府的税收(1927-1937)》等著作10余种(含合作)。主持、参与各类学术研究项目10余项。担任《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副主编。

展开
内容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中国正面战场》是由著名历史学教授钱乘旦先生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里的一种,由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资深历史学教授陈谦平、张连红、张生所著。本书描叙了自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来,到日军代表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止的整个抗日战争史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日杀敌的史实。全书史料翔实,描写生动,对大型战役如淞沪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的具体进程的描写生动感人,对中日两方作战的战略、双方的伤亡情况以及二战的整个局势变化对抗日战争发生的影响都有精彩的分析。可以说,在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书中,本书是一部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的难得的佳作。本书所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已纳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展开
精彩书摘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1931年9月18日深夜10点20分左右,万籁俱寂,突然一声轰天巨响,震撼了寂静的沈阳城。紧接着,枪炮声大作,埋伏在南满火车站和旅馆附近的日本炮兵开始向驻守北大营的东北陆军独立第7 旅猛烈轰击,在坦克掩护下的日本步兵亦从西、南、北三面发动进攻。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从此,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将中国人民推人长达14年的战乱苦难之中,日本迈出了战争的第一步,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也揭开了序幕。
  日本对中国领土垂涎已久,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就把矛头指向了地大物博而又赢弱不堪的中国,东北地区则成为日本侵华的首要目标。甲午战争使中国将台湾与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并赔银2亿两,但在俄、德、法三国干涉之下,日本占领辽东半岛的企图却未能实现。1904—1905年,日俄两国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了长达1年零 7个月的战争,以战胜国自居的日本趁机取代了沙俄在东北的支配地位,将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划人其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乘机派兵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州湾,并逼迫袁世凯政府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战后,由于中国人民反帝民族运动的兴起,加之美国主导下华盛顿体系的约束,日本在华侵略活动表面上有所收敛。
  以政友会总裁、陆军大将田中义一为首的军国主义分子不甘于币原的“协调外交”政策,田中于1927年4月就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后,积极推行公开干涉中国内政的强硬外交政策,把解决中国问题视为内阁的主要使命。他对张作霖的顾问町野武说: 这次我出来组阁,主要是想解决中国问题,亦即处理满洲问题。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如果保持满洲的现状,国内会有许多意见,我无法应付下去。……不过不得已时,恐怕会发生战争。
  同年6月27日至7月7日,田中内阁在东京召开“ 东方会议”,会后发表的《对华政策纲领》宣称,“万一动乱波及满蒙,治安混乱,我国在该地区之特殊地位及权益有受侵害之虞时,不问来自何方,均予以防卫,并有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措施的思想准备,保护已成为中外人士安居、发展之地。”“东方会议”的目的,在于阻止中国可能出现的统一局面,利用南北政府的对峙状态,尽快把满蒙从中国分裂出去,并为解决满蒙问题做好战争准备。
  为了维护日本在华的既得利益,日本政府策划了一系列挑衅行动: 1927年5月至1928年5月间,数次派军队在山东登陆,并在济南制造了空前的大惨案:肆意炮击、枪杀中国军民 6000余人,其中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主任兼山东交涉员蔡公时等17人遭受日军割鼻耳、挖眼舌的酷刑,壮烈殉国。
  1928年6月4日,关东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奉系军阀张作霖。日本最初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杀害张作霖个人,而是想在东北制造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挑起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最后由关东军来收拾残局,扶植傀儡政府,策划东北独立。
  但由于张学良秘密迅速地返回沈阳,又对张作霖之死秘不发丧,从而稳定了东北政局。张学良子承父位,主持东三省军政。他审时度势,不顾日本的威胁和利诱,摆脱日本的控制和亲日派的掣肘,于同年底毅然服从国民政府,走上了全国统一的道路。东北易帜,是张学良主政东北伊始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一大贡献,它挫败了日本侵略集团妄图分割东北的阴谋。张学良易帜后,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权益,拒绝日本提出的许多无理要求,限制日本势力在东北的扩张,引起了日本的仇视。日驻奉天代理总领事森岛向日本政府报告说:“张学良时代的对日态度,已从排日事件发展为对日攻势,并以铲除日本在满蒙的特殊地位为目标。” 从1929年起,日本开始了武装侵占中国东北的实际行动。关东军由作战参谋石原莞尔制定的《攻取奉天城计划》指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奉天集中兵力,攻取奉天城”,“ 要闪电般地消灭奉天附近军队,推翻其政权”。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认为: “要根本解决满洲问题,除非加以占领,使之成为日本的领土,别无他途。”于是,经过关东军的精心策划,终于在1931 年春拟定好了在柳条湖策动爆炸、为发动战争制造借口的侵略计划。下面且看日本为发动侵略所作的准备: ……
  ……
展开
目录

一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二 中国准备抗战
三 鲜血抛洒在卢沟桥上
四 血肉长城——从上海到南京
五 “皇军”也吃了败仗
六 “保卫大武汉”
七 全面切断中国补给线
八 日本陷入战争泥淖
九 长沙争夺战
十 中国不再孤立
十一 豫、湘、桂大溃败
十二 来之不易的胜利
中国正面战场大事记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