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孔子到马一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0949
  • 作      者:
    刘炜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炜,1978年生,湖北荆州人,200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要研究中国文学与思想,近期主要从事马一浮诗学研究,出版专著《六艺与诗一一马一浮思想论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另在《读书》、《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鹅湖月刊》(台湾),《文化中国》(加拿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从孔子到马一浮》收集了我十年来陆续所写的一些文字。第一辑是四篇讨论“论语”的文章,根据近年讲授“论语导读”的讲义整理而成。第二辑是两篇讨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文章,写于十年前读研究生期间。第三辑是四篇讨论马一浮思想的文章,前两篇的内容又见于拙著“六艺与诗——马一浮思想论衡”,这里单独成文,写法上稍有异同;后两篇是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一浮诗学研究”的阶段成果。第四辑是四篇读书札记。这些文字虽然没有一个集中的论题,但大都与先秦至现代的儒家思想有关,故名此书。最后,对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各位师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
精彩书摘
  通过语言并不能获得意义、把握“道”,但“道”、意义是可以获得的。庄子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粗精也”(《庄子·秋水》),又说,黄帝出游,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庄子·天地》)。道是不期粗精的,通过语言、意识不能获得,只有那无言无意的“象罔”才能把握。这无言无意的象罔即非理智的直觉和体悟。<br>  简言之,道家明确反对语言,但又不自觉或被迫承认了语言存在的必要性;道家反对语言,却认为文本意义是可以接受的,其方法是非理智的直觉和体悟。<br>  儒道两家,一肯定语言,虽自觉承认其局限性;一否定语言,虽消极承认其必要性。一以意逆志(包括知人论世),探寻文本意义;一直觉体悟,把握文本深处的“道”。这些差异与对立,也有其哲学依据。如前所述,儒家重“自然的人化”,而语言恰是自然人化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儒家重社会性,而语言恰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纽带,是人类存在的家园(海德格尔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言与名有紧密联系。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证·子路》),而孔子和儒家恰是要为人正名,为社会确定一套秩序规范。这是儒家“知言”的两个原因。而道家恰好与之相反,道家重“人的自然化”,认为语言的运用起于分辨之心,违背人性,且不能把握整体性的道。另一个原因则是道家要通过言的批判进而批判名,以及由名和言所形成的权力话语。这是道家“不言”的两个原因。<br>  ……
展开
目录
“诗”与“思”的探究<br>第一辑<br>《论语》论礼<br>《论语》论仁<br>《论语》论君子<br>《论语》论政治<br><br>第二辑<br>儒道美学异同论略<br>《二十四诗品》中的天人合一与道艺合一思想<br><br>第三辑<br>马一浮与现代学校教育的纠葛<br>马一浮与熊十力的复性书院之争<br>马一浮与同光体<br>马一浮的诗歌批评标准<br><br>第四辑<br>国学随谈&nbsp;大家手笔<br>——读张文勋先生《国学丛谭》<br>体大·虑周·思精<br>——读张国庆先生《(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br>一个矛盾贯通经学与赋<br>——读冯良方先生《汉赋与经学》<br>何谓现代性<br>——读马克斯·韦伯《以学术为业》<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