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走进山哈民族:畲族文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806792
  • 作      者:
    钟鸣,张恒著
  • 出 版 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的少数民族之一。它起源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后迁居福建、江西、浙江。现多数与汉族杂居。根据2000年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统计,畲族总人口为709592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5省80余县市,其中90%以上分布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近10%的人口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畲族居民现在仍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
展开
精彩书摘
  当这些“灵化”之物被部落或群体看作是保护自己的圣物,并将部族或群体的名称直接和某种灵物联系起来加以供奉和祈祷,这就是所谓的“图腾崇拜”。图腾(Totem)-词最早见于一七九一年英国人类学家龙格所著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一书。它是北美洲阿耳贡金人奥吉布瓦部族方言“奥图特曼”(ototeman)的译音,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原始人认为某种动物或自然物是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因而用来作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它反映的是一个民族对自我的认知,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在我国清代学者严复首先将“图腾”一词引进,他在一九○三年翻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社会通诠》中把“Totem”译成“图腾”,这成为之后我国学术界通用的名词。严复在该书的按语中说:“图腾者,蛮夷之徽帜,用以自别其众于余从也。”他认为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
  图腾可以分为三大类,其中氏族图腾最重要,它为整个氏族共有。其他还有性图腾和个人图腾,它们是为某一性别或个人所独有。氏族图腾看似是对动植物的崇拜,实际上是对祖先的崇拜,它与氏族的亲缘关系通常通过氏族起源神话和称呼体现出来。在我国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据史料记载,东南沿海一带,各部落多以鸟为图腾,史称“鸟夷”,《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这是商人的后代说自己的先祖是由玄鸟而生。郭沫若在《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中也说:“凤是玄鸟,是殷民族的图腾。”又如侗族传说其始祖母与一条大花蛇交配,生下一男一女,滋生繁衍成为侗族祖先。在原始人群早期的思维中,并不明白生育的由来,他们认为,生育是由于图腾入居妇女体内,死亡就是人返回至自己的氏族图腾。这是图腾氏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所以他们认为看到某物、梦到某物或接触图腾均可怀孕,故而古代感生神话层出不穷,这是远古图腾生育观念的遗留,也是早期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表征。到了父系社会,一些神话则变为男性与雌性动物或是人格化的动物结合,这说明原始人群中已经有了“种”的观念,也就是它们男性意识的增强。从一些图腾形象看,有的不再以动植物原型出现,而是化身为人,比如盘瓠,就是半人半犬的形象,这种从“非人”到“人”的图腾形象的转变,都可以看出原始人群主体意识正在逐渐加强。
  当原始人类的思维进一步发展以后,发现人与兽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虽然他们不再认为图腾可以生人,但图腾作为其祖先的观念根深蒂固,于是就产生了图腾保护神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古代的民俗文化中都有体现。比如古代闽越族人崇拜蛇,“闽”字当中的“虫”,指的便是“蛇”,因古人称蛇为“长虫”。在明清时期,福州闽江沿岸的水上居民(旧称蛋民),还保留着对蛇的崇拜,明代邝露《赤雅》记载:“蛋人神宫,画蛇以祭。”清初郁永河《海上纪略》说:“凡闽船中,必有一蛇,名木龙。”又如《礼记·礼运》中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四灵”形象在我国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它们也是我们古代华夏民族最具代表的图腾对象。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盘古开天到如今
第一节 族群之谱系
第二节 畲人之始祖
第三节 族名之由来

第二章 都是南京一路人
第一节 远古之符号
第二节 具象之符号
第三节 深层之符号

第三章 盘蓝雷钟共祖宗
第一节 族群之核心
第二节 凝聚之纽带
第三节 人生之仪式

第四章 山场地土由其种
第一节 生产之艰辛
第二节 饮食之特点
第三节 服饰之意味

第五章 高辛皇歌传世宝
第一节 传承之形式
第二节 客畲之交融
第三节 现代之传承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