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探讨多种经营冲击下企业的策略调整方式,这里的经营冲 击既有传统意义上的成本冲击,例如,由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带来的劳动 力成本上升,或是因增值税改革带来的企业税收减免;也包含广义上的各类经营风险变动,其可能源于宏观经济波动、需求面冲击或是竞争者的变化。在类型各异的经营冲击下,企业的调整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本书重点讨论了企业在定价策略和债务融资方式 (杠杆率、杠杆结构)上的调整模式。 以最低工资调整冲击为例,本书实证发现当最低工资上调时,企业的定价策略调整会受到两种因素影响:一是因同行业竞争者调价引发整体市场份额变动,进而对企业定价产生的间接影响,可称为“竞争效应”;二是由企业自身劳动力成本变动引发的直接效应,可称为“自身 效应”。以往研究往往只考虑了直接的“自身效应”,而忽视了企业竞争者也同时受到成本冲击这一事实。换句话说,只考虑“自身效应”是一种局部的思考方式,而没能在市场份额动态变化的整体框架下思考,所得结论自然也会与最终事实有偏。在讨论最低工资对于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时,本书也发现企业的应对策略是多维度的:企业不仅会改变杠杆率水平,还会对杠杆结构进行调整。具体而言,最低工资对于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可以分为“要素替代”和“盈利预期”两种效应。“要素替代”效应是指最低工资上升意味着资本相对劳动更为便宜,这会促使企业更多地以资本替代劳动,表现为债务的增加,且主要反映在长期债务上。 而“盈利预期”效应则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会恶化企业盈利预期,使得企业减少投资,同时整体性地收缩债务,这主要表现在短期债务调整上。仅从这两例中就不难看出,企业在应对各类经营冲击时调整的工具、模式、参照系、策略选择都是多种多样的,静态或是局部的思考方式都可能导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论。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新阶段,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都给企业提出了大量的新问题、新挑战,同时也是新机遇。如何应对这些应接不暇,甚至是不曾出现过的冲击? 本书希望以一些具体、常见的企业经营冲击为突破口,试图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揭示企业的应对策略, “以已知解未知”,希望能为读者理解多维度冲击下企业的应对模式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