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圈子·段子之皇帝与文官:亲密的危险关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422865
  • 作      者:
    张嵚著
  • 出 版 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大人物的奋斗历程

  小人物的成长感悟

  王朝兴衰的沉重教训

  皇帝与文官之间亦敌亦友、爱恨交织的朝堂往事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嵚,男,山东济南人,历史图书作家,出版历史图书十五部,代表作有《大明帝国日常生活直播》《一言难尽历史现场》《不容青史尽成灰》,并曾在多个电台开播历史讲座节目。


展开
内容介绍

  明朝的君臣关系,不同于汉唐时代的君权神授,更不同于清代的高度独裁,一面是煞费苦心,通过巧妙的分权,杜绝了所有挑战颠覆皇权的行政隐患;另一面严刑峻法,确立了强硬的官员管理制度和官员工资标准。这种奇特的治理制度反而促成了强大文官集团的诞生,成熟的明朝政治体制变成了皇权与文官集团之间激烈碰撞的新模式,这种奇特的关系也把明朝带入了灭亡。本书深度解读了明朝帝王与官员两个不一样的群体如何对碰,细节还原丝丝入扣,胜败进退的细微之处发人深省。


展开
精彩书摘

  用好这两个人,也许崇祯帝不会死

  明朝历代诸帝中,崇祯帝是个后人最同情的可怜人:辛苦十七年,劳心劳力励精图治,却内外败绩不断,打击连连,百官更是昏聩无用,不是混事就是败事。到最后大厦将倾,北京沦陷,崇祯帝落得悲情上吊于煤山的下场。崇祯帝临终前撕心裂肺高呼一句“诸臣误我”。几个世纪以来,也总令后人心痛。

  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崇祯帝呢?

  要论崇祯帝最可恨之处,对照他悲情的命运,可能有些残酷。但一个事实却是崇祯帝与一个铁腕君主最大的差距,不是勤劳,而是用人。

  他在位时期,曾经无比信用的臣子们,对照后来李自成占北京后的表现,绝大多数都十分不堪。最被他宠爱的内阁大学士陈演和魏藻德,一个被李自成查出贪赃,私吞的白银埋得家里满地窖都是,另一个主动卖身投靠,为了表忠心在农民军战士面前慷慨激昂,大骂崇祯帝无道,结果连打崇祯帝打了一辈子,素来暴虐的农民军大将刘宗敏都看不下去了,上来就是两个耳刮子:“崇祯帝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你竟这么说他!”

  就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说,崇祯帝这辈子,真是瞎了眼。

  要说他用过的人,一个好人没有,当然也不对。但更严重的情况是,即使遇到了靠谱的臣子,他也不会用。

  至少有两个人,倘若他能用对,不会亡得那样快。

  第一个人,便是卢象升。

  崇祯帝知道这个人,还得从他在位第二年,皇太极首次破关南下,兵临北京说起。当时大明防线崩溃,各路援军畏缩不前,十九岁的青年皇帝第一次体会到心寒齿冷的痛苦。

  却有一个年轻人,给他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不到三十岁的大名府知府卢象升,竟然在当地招募了一万多民团,千里迢迢到京城来勤王。面对凶悍的满洲八旗和烧杀劫掠的惨相,这群从未见过刀兵的民兵,以及那位相貌俊秀的知府,非但毫无惧色,反而群情激昂,多次积极请战,嗷嗷叫着要去玩命。至于卢知府本人,更屡次建言战事,对战局的分析和战略的制定,个个都丝丝入扣,事后对照,十分靠谱。

  于是崇祯帝也记住了这个靠谱的人,记住了他的聪明、睿智、带兵有方,更重要的是他的热血与忠诚。

  卢象升,字建斗,江苏宜兴人,天启二年中进士,先做户部主事,又做大名府知府。在崇祯二年(1629年)那场兵灾前,他的日子过得很普通,东林党众正盈朝时,大家都忙着巴结东林党,他偏不巴结。后来魏忠贤当权了,大家又忙着巴结阉党,他还不巴结。

  别人闲着的时候喜欢看书、下棋、听戏,他闲着的时候喜欢骑马、射箭、练武;别人读的书,最多是四书五经,他最喜欢的一本,多年来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却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然后就是崇祯二年,他彻底不普通了一把,后金军来了,别人要么缩头要么逃命,他招了一万人,雄赳赳气昂昂要上战场。

  从这以后,不普通的卢象升,就走上了一条不普通的人生路。崇祯三年(1630年)卢象升升了官,提拔成负责练兵的昌平、大名、邢台三地练兵的参政。巧合的是,这三个地区,恰是当年戚继光蓟州招兵的地方。卢象升捧着戚继光的书,有样学样地摸索着干,外带自己一点发明创造。

  到了崇祯六年(1633年),卢象升真练出了一支精锐来。这时明朝西北农民起义已经大起,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没完没了地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折腾。卢象升临危受命,先率军开赴山西,在山西冷水村大破农民军数万人。此战异常凶险,卢象升先率军破敌,将农民军逼至山崖,对方用冷箭射伤卢象升额头,卢象升不惧,抹着满脸血提刀带头冲锋,终把这股农民军击溃。此战得胜后,卢象升有了一个绰号“卢阎王”。这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被命名为“天雄军”。

  天雄军之所以战斗力强,与卢象升对戚继光军事思想的研读不无关系,但他同样也有自己的发明。天雄军的士兵,大多来自同一个地方,且相互之间多有亲属关系,凝聚力极强。与此同时,天雄军的中级军官,许多都是由富有战斗经验的文官担任,这些人无匪气、有血气,打起仗反而更勇猛,纪律性更?强。

  当然如此凝聚力,也得益于卢象升本人的“带头作用”,每次打仗,他都是冲在最前面,另外军队有军规:冲锋时,军官要冲在士兵前面,军官落在士兵后面的,战后定斩不饶,真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上面这几条,几百年后几个湖南书生有样学样,打造出了一支深远影响近代中国史的铁血强兵:

  湘军。

  从崇祯六年起,卢象升率领他的天雄军,先战湖北旬阳六县,率孤军深入山谷绝地,九战九捷,消灭农民军马回回部数万人,继而又在崇祯八年(1635年)官升“五省总理”,节制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并被赐尚方宝剑。六个月后,卢象升在洛阳大破李自成,并一路追杀到滁州,与三十万农民军血战,经一天一夜战斗,再次打垮李自成,迫使李自成逃往陕西。短短三年间,卢象升大小百余战,先后击败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等部,可谓大明朝的擎天柱石。

  此时的大明帝国,已经是内忧外患,如此擎天柱石,自然是哪里有裂缝往哪里顶。内战的裂缝刚刚顶住,外战又来了。崇祯九年(1636年)一月,清军(此时后金已经改国号为清)大举进攻宣府、大同地区,这两地自隆庆年间和蒙古封贡互市以来,已经“六十年不识兵革”,当地守将不敢接战,只是龟缩堡垒消极防守。二月,明王朝把正在与农民军血战的卢象升调任宣大总督。之后两年,卢象升在当地整顿军队,修筑边防工事,将一直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天雄军带来,在当地吸纳精壮,扩军备战,到崇祯十一年(1638年)时,已有了两万人规模。他深信,这支彼时中原战场最精锐的军队,将是他匡扶天下的利器。

  这段时间,崇祯帝对卢象升保持了推心置腹的信任,期间朝中不断有言官弹劾他,崇祯帝皆充耳不闻。特别是崇祯十年(1637年),卢象升的好友户部尚书侯旬(即戏剧家侯方域的父亲)获罪,刑部尚书郑三俊意图从宽发落,被大怒的崇祯帝连带陪绑。眼看两人性命不保,远在宣大的卢象升主动为二人说情,崇祯帝随即应允,将两人开释。这时期的崇祯帝,对卢象升是信任备至的,然而到了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卢象升遭遇了崇祯帝最大的信任危机。

  这年八月,清军再次集结八万大军,由多尔衮率领经蒙古草原绕道南下,进攻北京外围。九月二十二日,清军破密云,杀蓟辽总督吴阿衡,兵下通州,眼见北京城危在旦夕。卢象升火速驰援,临危受命被崇祯帝委任“总督天下兵”,赐尚方宝剑。彼时卢象升,手握宣大精骑、关宁铁骑等诸路劲旅,旌旗招展,与清军八旗相持。

  深知责任重大的卢象升决定主动出击。九月三十日,卢象升进军保定,决定先打保定清军。是日深夜,卢象升发起夜袭,派三千精锐奇袭,战前下死命令“刀必见血,马必喘汗,人必带伤,违者斩”。战事爆发后,卢象升身先士卒,明军奋勇冲杀,清军反应不及,一度溃却。

  当卢象升欲主动出击时,却惊讶地发现,他的后续部队竟突然消失了。原来崇祯帝派来的监军太监高起潜竟擅自撤退,把率先冲阵的卢象升给“晒”了。还好明军死战,终从清营突围而出,但是伤亡过半。经此一战,保定清军稍却。可兵部尚书杨嗣昌却大肆渲染,指责卢象升擅自出战,以至大败。次日卢象升被崇祯帝下诏申斥,满腔杀敌之心,连遭冷水。

  高起潜给卢象升捣乱,是因为人品问题。高起潜此人性情贪婪,是崇祯帝信任的“御马监总管”,出外监军时常大肆索贿,如洪承畴、邱禾嘉等人皆大笔贿赂,唯独卢象升不买账,自然结了梁子。

  杨嗣昌整卢象升,是因为“路线问题”,彼时明朝内忧外患,杨嗣昌坚信“攘外必先安内”,主张与清军媾和。卢象升却不愿搀和,在驰援京城面见崇祯帝时,就曾以“臣只知带兵打仗”一句,讽刺杨嗣昌的求和政策,二人因此结怨。

  崇祯帝本人也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定。卷进这个漩涡,卢象升自然处处掣?肘。

  保定之战后,崇祯帝求和之心大起,杨嗣昌又添油加醋,为不让卢象升给议和大事捣乱,崇祯帝一面命卢象升进兵巨鹿,一面将卢象升本部兵马尽数拆分。十一月,卢象升进抵巨鹿抗敌,身为“总督天下兵马”的他,手里竟然只剩下一万兵马,他的精锐天雄军大部以及原本应由他指挥的关宁铁骑,皆被高起潜扣着。

  巨鹿地处要冲,是清军必争之地,见卢象升兵少,清军起初存轻视之心,多次发动进攻,都被卢象升奋力打退,整整一个月,清军竟数度攻巨鹿不克。这时杨嗣昌又添乱,将卢象升的士兵又调出五千归高起潜。十二月,多尔衮集中八万主力围攻巨鹿。开战之前,卢象升抱定必死之心,召集当地乡民哭泣说:“我等死在旦夕,不愿连累百姓遭兵。”

  为免当地百姓生灵涂炭,卢象升决定主动进攻,向清军主力发起绝死攻击。百姓无不感动,纷纷捐出家中仅有口粮。十二月十五日,卢象升率部在蒿水桥与清军交战,八万清军将卢象升部重重包围,战斗从中午打到深夜,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清军终于全歼了卢象升部五千兵马,卢象升本人在杀了二十多名清军后,率仅有的二十余人冲向清军军阵,乱箭之中壮烈殉国。

  可恨的是,卢象升血战时,高起潜率领的数万精兵与他相隔五十里,却见死不救。卢象升殉国后,杨嗣昌还在拼命整他的黑材料,甚至逼迫巨鹿知府诬陷卢象升“畏敌怯战”,卢象升尸首被杨嗣昌扣押五十天不上报。卢象升死后,崇祯帝竟然两年多不给抚恤,直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才给予追谥,可谓刻薄之极。崇祯帝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卢象升坚决主战,不合他的心思。一棵擎天柱石,虽是被清军杀死,不如说是被崇祯帝坑死。

  卢象升的死,对明王朝的打击是沉重的,在明末农民起义时期,卢象升是对农民军胜率最高的将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皆一度被他打得奄奄一息,他亲手打造的天雄军,即使在对阵满洲八旗时也毫不逊色。人品上,卢象升为官清廉,作战身先士卒,公平处事,凡事起带头作用,比如部队缺粮,他就带头断粮,部队打仗,他就带头冲锋。其人格魅力,就连许多嚣张跋扈的兵匪也格外敬服,比如关宁铁骑的悍将祖宽,镇压农民起义初期是个出了名的贪婪横暴的角色,洪承畴、杨嗣昌皆不能节制他,他唯独对卢象升服服帖帖。如此人物,竟无法在崇祯帝手下施展拳脚,晚清名臣左宗棠西征时,读到《卢象升传》,不禁感叹道:“如此际遇,诚为天下志士恨。”

  卢象升的殉难,好比一根擎天大柱轰然倒塌,但除了卢象升外,当时大明,还有另一根坚实柱子:孙传庭。

  说到孙传庭,后人有一句通用的说法:“传庭死,明朝亡”,他是大明朝最后的希望。

  这个希望的破灭,其实是被崇祯帝自己掐灭的。

  孙传庭,字伯雅,山西代县人,和卢象升相似的是,史书上说他“性沉毅,多筹略”,是个性格内向多谋的人物。他也是在天启年间就入京为官,担任过吏部主事,魏忠贤当权时,孙传庭干脆辞官回家,此后十多年一直在家闲住。崇祯年间农民军大起,清军入寇不断,与孙传庭交好的京中陕西、山西籍官员不断有人举荐孙传庭出山,于是崇祯八年(1635年),孙传庭得到启用,先调为顺天知府,次年又擢升为陕西巡抚。

  ……

展开
目录

上篇 君圈 / 001

朱元璋做的这些事/003

明初的皇帝们很忙/017

建文帝竟要明朝回归奴隶社会/023

明宣宗缔造盛世/032

谁酿成了土木堡悲剧/046

崇祯皇帝错在哪儿/067

下篇 官圈 / 081

让朱元璋上了一辈子火的直臣/083

在朝鲜成为传说的大明男神/098

明朝最牛巡抚周忱的浮沉/114

明朝皇帝出巡很痛苦/126

唯一一位奴隶出身的明朝名将/139

明朝巨贪宦官刘瑾的发迹路/156

明朝“好官”严嵩的堕落史/176

反贪强人高拱的无奈谢幕/212

一碗绿豆汤预埋了张居正的悲剧命运/227

用好这两个人,也许崇祯帝不会死/239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250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