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危机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29980
  • 作      者:
    李锐著
  • 出 版 社 :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李锐,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站博士后,国防大学硕士,军事科学院博士,长期从事东北亚安全方向研究,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一等功1次,获得军队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牵头完成多项大型课题的研究工作,多次参与国家和军队部委重大问题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美国的朝鲜半岛危机管理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美国重要的官方报告,总统、国务院和五角大楼等的公开言论,美国应对朝鲜半岛危机的官方计划和智库关于朝鲜半岛危机的论著,以及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数个作战计划的基础上,本书对美国的朝鲜半岛危机管理及相关重要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系统性研究,同时分析了美国对朝鲜半岛实施危机管理的过程中起到影响作用的主要因素,认为国家利益、全球战略、实力对比、危机性质、盟国关系、国际舆论、意识形态、国内政治、领导决策风格以及压力与心理影响等多种因素是制约美国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此外,本书还探讨了美国的外交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底线,以及美国将危机升级、动用军事力量的可能性与可能方式。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朝鲜半岛危机的根源与动因

  朝鲜半岛之所以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冷战时期的桥头堡、美苏两大阵营对抗最凸显的牺牲品,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社会特征与历史机缘是分不开的。

  一、地缘位置决定了朝鲜半岛的战略地位

  朝鲜半岛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介于中国、俄罗斯、日本之间,地处东北亚核心。北面靠大陆,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接壤,东北的图们江下游与俄罗斯有165千米的边界,其余三面环水,西濒黄海与中国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相望,东临日本海与日本相邻。朝鲜半岛及其附属3300多个岛屿的总面积大约为222万平方千米,南北直线距离长约84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360千米,海岸线全长18万余千米,形状狭长,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全境多山,山地和高原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约4/5。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家地缘战略的重要性由该国的地理位置、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状况等综合因素决定。就朝鲜半岛而言,它不但地理位置独特,而且周边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其地缘战略位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朝鲜半岛扼守东北亚海上交通要道

  自近代以来,海洋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海洋的作用越发突出。21世纪是公认的“蓝色世纪”,是人类走向海洋的世纪。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减少和枯竭,各国都把开发的目光投向了占地球总面积4/5的海洋。海洋蕴藏着远比陆地丰富的油气、生物资源,以及太阳能、风能、波能、温差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海洋还是有着广阔空间资源的疆域。目前,世界上1/2以上的人口、3/4以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集中在狭长的沿海地带,70%的工业和80%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濒海地区。这些“黄金海岸”的安全和稳定,直接关系到各沿海国家的根本利益。此外,海洋通道的战略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目前,海洋是世界物流运输业的主要通途,全球国际贸易运输80%以上是由海运承担的,尤其是石油运输通道的战略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三大石油主要进口国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石油基本上都是依靠海上航线运送的。

  第一章导论0000 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危机管理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与中、日、俄三大国为邻。朝鲜半岛西部的黄海和东海在美国第一岛链范围之内,是美国竭力想遏制中国海洋力量发展的重要海域;东部的日本海海域则素来是美国太平洋舰队、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活动频繁的战略性海域,紧张程度高,发生战争的危险性大。朝鲜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就像一个突出的拇指,扼守东北亚的重要战略通道,对这一带海域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之间是宽度不大的朝鲜海峡,其间分布有对马岛等重要岛屿,海峡形势险要。朝鲜海峡是朝鲜半岛东西海岸海上联系的必经之路,是日本海的重要出口,也是联系日本海与黄海、东海的唯一通道,有“东北亚门户”之称。冷战期间,朝鲜海峡是美国及其盟国日本和韩国准备封锁苏联舰队的一道“鬼门关”。1986年2月,美国海军部将朝鲜海峡列为在全球必须控制的16个海上航道咽喉之一。美国宣布要控制的16个要道是:阿拉斯加湾、朝鲜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莫桑比克海峡和好望角航道、佛罗里达海峡和巴拿马运河等。美军宣称,一旦发生敌对行动,他们就截断和关闭这些咽喉点。世界上有上千个大小海峡,有航运价值的海峡有130余个。美国海军部宣布要控制的这16个海峡是其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通道,不但是环球贸易航线,也是军事补给通道,控制了它们,就控制了世界上连接几个大洋的海上交通线。美国海军认为,只要使用少量的兵力在盟国海军的配合下控制几个重要海峡,就可以有效地达到控制海洋的目的。参考美国海军战略与作战思想,http://aikanshucom/books/7466/206336htm。此外,美国海军1992年开始实施“由海向陆”战略,把全球海上重要航道由北至南划分为相互连接、相互支援的八个区域性海峡群,其中朝鲜海峡在其东北亚地区海峡群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支援津轻海峡、对马海峡与台湾海峡的重要通道。

  (二)朝鲜半岛是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边缘地带

  边缘地带理论是由美国现实主义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拜克曼所提出的理论。他的理论,又是根据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理论延伸而来。麦金德的理论是地缘政治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他在20世纪初提出,陆权和海权之间的较量是贯穿历史的一条主线。他还提出了世界“心脏地带”的概念,认为世界可以划分为欧亚非、南北美、澳洲几个大岛,其中欧亚非为世界岛,在世界岛上居于顶端部分的欧亚大陆“占据了战略中心位置,并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是决定世界的心脏地带。这个心脏地带的区域大概东起俄罗斯的叶尼塞河,西至东欧平原,向南包括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克什米尔等地。麦金德提出了这样的著名论断:“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控制大陆心脏;谁统治了大陆心脏,谁就能控制世界岛欧亚大陆;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能统治世界。”\[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71页。

  斯拜克曼部分继承了麦金德的理论,也将陆上力量与海上力量的对抗视为世界历史的主题。同时,面对世界的心脏地带为苏联所控制的实际情形,他又发展出了新的地缘政治理论。他与斯蒂芬·琼斯等理论家提出,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处在大陆心脏地带和边缘海之间,必须视之为重要的中间区域,在海上势力和陆上势力冲突中起着一个广大缓冲地带的作用。Stephen BJones,“Global Strategic Views”, Geographic Review,XLV ( October 1955) pp492-508如果在欧亚大陆的周围建立起新的工业力量和交通中心,那么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在战略上会比大陆心脏更为重要。在讨论“大陆心脏说”理论中有关外围或边缘地区“内部分界线”的价值时,斯拜克曼认为,如果海上强国试图从远处向地区力量的边缘部分施加影响,中心和周围地区是一种关系,而在边缘地区的力量中心或交通发展后,这种关系会改变。 Nicholas JSpykman,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 (New York:Harcourt Brace,1944)这意味着,仅仅控制心脏地带还不足以称霸全球,如能控制环绕心脏地带的欧亚沿海边缘地区,将足以遏制心脏地带国家的扩张。斯拜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为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展开全球争霸提供了地缘政治理论基础。美国设定的岛链位置正是边缘地带理论中需要控制的亚洲沿海地区。

  朝鲜半岛就地理位置而言,正处于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是陆权和海权两大地缘政治势力相互竞争的关键部位,因此在历史上备受瞩目,各强国都想占有和控制这一地区。朝鲜半岛后方是纵深广阔的欧亚大陆,是“大陆心脏”所在地;前方面对着浩瀚的太平洋,是海权中心所在地。朝鲜半岛既是大陆国家东向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海洋国家向陆地扩张的第一道障碍。根据乔治·利斯卡等理论家的研究,在国际关系中,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的冲突是一种反复出现的现象。某一大陆强国走上舞台,就要争取出海口,以扩大均势的范围,使其功能适于以大陆为核心的体系向海外扩展。而主导海洋的强国则要抵制和否决大陆强国的扩张。此时,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之间的冲突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与非岛国相比,岛国(以日本为例)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更加积极,都试图占据欧亚大陆的一部分。\[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83页。按照这些地缘政治学理论的解释,朝鲜半岛历经战火,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以及朝鲜战争等,实质上都是海洋势力与大陆势力争夺这块边缘地带的结果。日本作为海洋帝国,通过相继战胜作为大陆帝国的清政府与沙俄,一度控制了包括整个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南部在内的边缘地带,加强了在东北亚的霸权。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以美国为首的海洋势力与以苏联为首的大陆势力又对这一重要边缘地带展开争夺,分别占领了半岛南北部分,最终导致了朝鲜的分裂与朝鲜战争。

  (三)朝鲜半岛是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支轴

  朝鲜半岛介于俄罗斯、日本和中国三大国之间,同时受美国势力影响与控制,周围都是强国、大国,处于世界政治旋涡之中,是东北亚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朝鲜半岛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老谚语:“鲸鱼打架,殃及小虾。”朝鲜人将自己的国家比喻为“鲸鱼群中的一只小虾”,这虽是民族心态的表现,但也反映了朝鲜的地缘政治属性。韩国学者姜万吉在《韩国现代史》中指出,“朝鲜半岛在地理政治学上处于比较特别的地位——大国的夹缝之中”。\[韩\]姜万吉,陈文寿等译:《韩国现代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古老的谚语与学者的言论都反映出朝鲜人对自己国家的定位,即在大国中求生存,在夹缝中求生存。

  这一定位与汉斯·摩根索的均势理论不谋而合。摩根索认为,小国的独立总是依靠权力均衡,或者依靠某一保护国的优势。朝鲜半岛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毗邻中国,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它依靠强邻的控制和介入,作为一个自治国家而生存。每当中国的权力不足以维护朝鲜的自治地位时,另一个国家(主要是日本)就会试图在朝鲜半岛取得立足点。自公元1世纪以来,朝鲜的国际地位大体上一直由中国至高无上的地位或者中日之间的竞争所决定。公元7世纪朝鲜的统一就是中国介入的结果。从13世纪到19世纪中国权力的衰落为止,朝鲜听命于中国,与中国的关系是与宗主国的关系,在政治和文化上接受中国的领导。日本在入侵朝鲜未能取得持续的成功之后,便自16世纪末开始反对中国的要求,企图由它自己来控制朝鲜。由于在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中获胜,日本的要求得以实现。此后在控制朝鲜问题上,日本受到俄国的挑战,并且从1896年起俄国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日本与俄国就控制朝鲜的争夺由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俄国的战败而结束。日本于是确定了对朝鲜的控制,这种控制由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而告终。此后,美国取代日本来抗衡俄国对朝鲜的野心。中国通过参加朝鲜战争恢复了在朝鲜问题上的传统影响。因此,两千多年来,朝鲜的命运一直取决于一个国家控制朝鲜的优势,或者取决于两个竞相控制朝鲜的国家之间的权力均衡。”\[美\]汉斯·摩根索,徐昕等译:《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4—215页。

  朝鲜半岛不能独立决定自己国家的命运,并不代表其政治选择无足轻重。恰恰相反,在大国的较量中,朝鲜半岛的国家倒向可以起到打破均势或重建均势的作用。因此,美国前国务卿、著名国际政治学者布热津斯基认为,韩国是东北亚政治格局中的“支轴国家”。他在其地缘政治学著作《大棋局》中指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力量和动机,而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们潜在的脆弱状态对地缘战略棋手(布热津斯基将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界定为欧亚大陆政治地图上的五个关键的地缘战略棋手,称这些国家具有在国境之外运用其力量实现自身地缘战略利益的能力)行为造成的影响。最常用来界定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是它们的地理位置。由于这种位置,它们有时在决定某个重要棋手能否进入重要地区,或阻止它得到某种资源方面能起到特殊作用。一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有时能成为一个重要国家甚至一个地区的防卫屏障;有时其存在本身就可能对一个更活跃和相邻的地缘战略棋手产生十分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页。

  布热津斯基还指出,韩国地位的任何重大变化,不管是统一,还是“转而落入扩大中的中国势力范围”,都会极大地改变美国在远东的作用,并因此改变日本的作用。此外,韩国越来越强的经济力量也使它本身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空间”,控制这一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导论/ 1

第一节朝鲜半岛危机的根源与动因/ 1

第二节美国对朝鲜半岛危机管理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研究现状/

第四节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美国的危机管理概述/

第一节美国实施危机管理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美国的危机管理机制/

第三节美国实施危机管理的指导原则/

第四节美国实施危机管理的阶段性工作与流程/

第三章近代朝鲜半岛危机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沦为殖民地的危机——“云扬号”事件与《江华条约》/

第二节内战的危机——近代朝鲜政权争夺与农民起义/

第三节全面丧失自主权的危机——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

第四节亡国的危机——日本吞并朝鲜以及日本的殖民统治/

第四章二战后美国对朝鲜半岛实施危机管理的实例分析/

第一节信号模糊的悲剧——朝鲜战争中的危机管理/

第二节留有余地的成果——冷战期间的危机管理/

第三节走向成熟的管理——冷战后的危机管理/

第五章美国对朝鲜半岛危机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节关键性因素/

第二节关联性因素/

第三节非理性因素/

第六章美国对朝鲜半岛危机的预想/

第一节朝鲜半岛的现实危机/

第二节潜在的危机/

第七章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危机管理目标、手段与模式/

第一节危机管理的目标/

第二节危机管理的手段/

第三节危机管理的模式与特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