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主义民族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229965
  • 作      者:
    吴自聪著
  • 出 版 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吴自聪,政治学博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和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另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主义民族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书系》作者从不同的视角,进一步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理念,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做出理解和创新。这既是对当今时代和实践问题的现实分析和总结,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社会主义民族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书系》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主义民族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书系》:
  一、理论前提:民族识别
  要正确处理和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首先必须在科学的民族识别理论的指导下认识、了解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情况。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民族观的逻辑前提。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对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不断深入考察和了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识别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共同体基本理论的思想宝库。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对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类似现今民族的部落共同体,如夏、商、九黎、有苗、羌等,就有了明确的区分和界定。先秦时期,在夏、商、周各王朝的统治民族华夏民族中,其统治阶级就很重视夷、夏之分,’在政策上予以区别对待。孔子主张要“内诸夏而外夷狄”;《左传》则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这类极富民族意识的记载。这种所谓“严华夷之防”、区别对待的主张,一直为历代专制统治者所继承,成为他们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的思想基础。而历代专制统治者囿于其反动的民族观,对民族族别问题的认识又是十分混乱的。
  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中国民族族别、构成的认识有了历史性的进步,孙中山先生提出“五族共和”(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的主张。但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其统治,对少数民族实行强制同化政策,不仅抹杀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而且否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他们把汉族称为“国族”,而把各少数民族称为汉族的“同一血统的大小宗支”,连孙中山先生的五族共和也被抹杀了。其目的在于压迫和消灭国内少数民族,剥夺他们的平等权利。对此,毛泽东深刻指出:“国民党反人民集团否认中国有多民族存在,而把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称之为宗族。他们对于各少数民族,完全继承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政策,压迫剥削,无所不至。” 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总进程中不断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对中国各民族的调查研究和识别工作。早在1922年中共二大宣言就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特点和风俗习惯,认为“蒙古、西藏、新疆”等处在历史上为异种民族久远聚居的区域,因为这些地方的经济情况和本部不同,他们互相也有差异。
  1925年中共四届一次扩大执行委员会议《关于蒙古问题决议案》要求“宣传工作上要注意蒙古人的风俗言语及其他特点”。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解放苗瑶决议案》中强调,“苗瑶是一种古代民族,因汉族西来,避至湘、粤、川、黔、桂深山间,人口有一天天减少的趋势。生活已到了极痛苦而绝望的地步。……而汉族人士习于传说,以为苗瑶为极野蛮的民族,即灭亡亦不足惜。解放弱小民族为革命农民的志旨,我们对于同国异族的农民同胞,实有竭力提携的必要。”1928年7月,中共六大专门通过《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案》,指出“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对于革命有重大的意义,特委托中央委员会于第七次大会之前,准备中国少数民族的材料,以便第七次大会列入议事日程并加入党纲。同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提出:“为在其他民族工农分子中用其民族语言以便于工作起见,于当地委员会之下设立少数民族工作部。少数民族工作部,应在当地党部指导和监督下工作。”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建立民族工作机构。
  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强调:“少数民族问题,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各地党部应特别注意调查他们的生活状况及风俗习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本本主义”,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1930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在有少数民族区域的省委,应组织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以管理此事。”促进了党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调查工作的开展。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民族观的理论来源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萌芽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确立
三、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列宁的民族理论
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列宁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实践
第三节 斯大林的民族理论
一、斯大林民族理论的贡献
二、斯大林民族理论的偏差和民族政策与实践中的严重失误

第二章 社会主义民族观的形成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族观产生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华民族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三、中华民族的发展趋势
四、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族观的历史起点一一新中国成立后的毛泽东民族思想
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二、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內容和贡献
三、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一邓小平民族理论
一、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内容
三、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三章 社会主义民族观的内涵及基本框架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族观的内涵
一、民族的定义
二、民族问题产生及发展规律
三、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四、民族问题的实质
五、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族观的理论架构
一、理论前提:民族识別
二、理论基石: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三、理论核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理论归宿: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第四章 社会主义民族观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理论
一、民族发展的科学含义
二、促进我国各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战略举措
三、党和国家促进各民族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
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及其基本内容
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实质和本质特征
三、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
五、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路径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理论
一、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二、以民族权利为基础,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
三、以民族发展为目标,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第四节 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实践
一、民族干部政策
二、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三、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五、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第五章 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第一节 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一、关于民族发展的理论
二、关于民族关系的理论
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
四、关于民族主义的理论
五、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
第二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一、关于民族概念的理论
二、关于民族发展的理论
三、关于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理论
四、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
五、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三个不容”的理论
第三节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
一、关于民族问题理论
二、关于民族关系理论
三、关于民族发展理论
四、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
五、“五大发展理念”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