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河北省地方保卫团研究:1901-1937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2804904
  • 作      者:
    吕书额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筹划已久的“廊师研究文库”终于要面世了。看到这些展示我校科研学术水平的成果得以出版,心中感到由衷的高兴,遂欣然作序,置之卷首,以飨读者。
  廊坊师范学院成立于1946年,前身是安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努力打造以教师教育学科专业为主体,理、工、经、管、法等多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现开设本、专科专业90个,涵盖九大学科门类。学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推进应用本科转型等各项工作,努力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的目标迈进。
  2016年7月,为提升我校科研水平、整合学校文科研究资源、引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校引进了南炳文、乔治忠、万明三位来自南开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的知名专家,并与中华书局合作成立了“明史与明代文献研究中心”。学校将历史、文学、教育、政治等文科专业的主要师资力量都纳入研究中心的队伍中,整合出明代史学史、明代官私史籍整理与研究、明代北直隶教育研究、明清廊坊地方史研究等十个研究方向。中心主任南炳文教授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廊师研究文库”的想法也是南教授提出的。
  学校对“廊师研究文库”的出版规划非常重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根据规划,本文库拟分历史、文学、教育、经管等卷,每卷以10种为一辑。文库所收录成果将突出学术性,强调研究深度,严守学术规范,注重学术创新。学校专门设立评审委员会,对入选论著进行审核,具体的编辑工作则交给固定的出版社负责。
展开
精彩书摘
  《廊师研究文库·历史卷(第1辑):河北省地方保卫团研究(1901-1937)》:
  在探讨河北保卫团有关问题之前,有必要对这一社区的地理、历史及其社会等进行适当的了解。
  第一节 河北的自然地理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简称“冀”。它内环北京、天津两大都市,是京津通往全国各地的必经之地。它东邻渤海,东南部和南部与山东、河南两省接壤,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同内蒙古、辽宁相接。因此,它还是东北地区与关内各省区联系的通道,是华北、西北地区通向北方海上门户——天津港的通道。
  河北省背山面海,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山峦起伏,平原广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在境内,波状起伏的高原及呈串珠状的大小盆地,主要镶嵌在西北部和北部;广阔而坦荡的大平原大都分布在东南部。境内平原、山地、高原的面积比为4:5:1。境内河流多发源于山西高原和太行山、燕山山地,流经河北平原,注入渤海。其中,主要有海河、滦河两大水系。另外,在海河水系中,还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白洋淀。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寒暖适中,冬季寒冷,少雪。全省气温大体东南高西北低,各地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较大。河北省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年变率也很大。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侧迎风坡,形成两个多雨区,夏季降水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其他地区则常受旱灾之苦。总之,无论是春旱还是夏涝,对全省的农业生产都有很大威胁。
  河北省自古以来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旱、涝、大风、冰雹、暴雨、连阴雨、高温、干热风、霜冻、低温冻害及沿海地区的风暴潮。以上气象灾害每年均在不同范围内不同程度出现,其中以旱涝为甚,有“十年九旱”之说,且范围广、影响大、灾情重。涝灾多发生在某一区域,但大范围水涝亦不乏其例。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靠天吃饭”的河北民众收入不稳,一旦有天灾发生就可能面临经济拮据的困境。相对来说,京津一线以北的冀东地区因沿近海域,遭受的天灾更多,加上该处商业化程度较低,土地贫瘠,农作物收成少,农民更为贫困。保定以南、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冀中南地区,位处山麓平原,长期以来井灌发达,旱涝等灾害远少于冀东。这里经济作物(尤其棉花)种植普遍,农业生产率较高,棉纺等工商业较为发达,各地民众经济能力相对较好一些。
  受地形、气候等影响,河北省北部地广人稀,南部平原人口稠密。相对来说,冀东一带村庄组织松散;冀中南地区人口、村庄分布密集,村民多是聚族而居,背井离乡者不多。总体看来,河北省农村的社会分化程度不高,属于以自耕农为主的社会,90%左右的农户皆或多或少拥有耕地。据C.B.马龙和J.B.泰勒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调查,拥有50亩以上的农户仅占总农户的10%左右,拥有土地在100亩以上的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5%,拥有土地在200亩以上的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1%。
  河北省各地一般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制耕作。春季,主要种植高梁、糜谷等。到20世纪初,冀中、冀南一带开始广泛种植棉花。夏天是青纱帐起的时节,田间布满了玉米、小麦、高粱、糜谷、大豆、棉花、甘薯及花生等。秋天,各种农作物基本被收回,为河北省主要的收获季节,通常被称为“大秋”。进入冬季后,由于严寒和干旱,除冬小麦外,地里几乎没有其他作物,是农民较为闲散的时节。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舞台:天子脚下的河北地方
第一节 河北的自然地理
第二节 河北的历史
第三节 河北基层社会

第二章 历史的脚步:国家、地方与武装
第一节 传统中国的乡村治安
一、地方武装的历史渊源
二、国家于地方武装的态度及政策
第二节 河北近代地方武装

第三章 历史的形态:河北保卫团历史沿革
第一节 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的直隶地方保卫团
一、清末民初直隶保卫团的滥觞
二、《地方保卫团条例》的颁布与推行
三、1920年代地方保卫团的勃兴
第二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河北省保卫团
一、晋系当政时期的起步
二、奉系主冀时期的发展与确立
三、1935年后河北地方保卫团的改编与分化
第三节 个案:保卫团在定县、衡水县的发展
一、定县
二、衡水县
小结:河北省地方保卫团分析之一
一、保卫团是近代社会的产物
二、近代河北与地方保卫团的发展

第四章 角色的扮演:保卫团制度设计与实际操作
第一节 保卫团组织系统与人员结构
一、制度设计
二、实际执行
第二节 保卫团的职能
一、清查户口
二、围捕盗匪、保卫地方
第三节 保卫团的经费收支
一、经费来源
二、经费的保管与支出
三、保卫团经费收支中的流弊
第四节 保卫团的装备
一、保卫团枪支来源
二、枪支的保管、运用
三、保卫团的服装、帽饰
四、由装备引发的流弊

第五章 谁领风骚:保卫团与地方社会
余论:械归何处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