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6年第5辑:理论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211298
  • 作      者:
    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是全国信访系统中第1个分析和研究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专业机构,也是政府第1个利用信访资源专门从事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分析的研究机构。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是研究中心公开出版的全国信访系统第1份理论期刊,该刊以“研究社会矛盾,创新工作思路”为宗旨,主要从信访角度出发,透过从信访窗口所反映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对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展开深层次理论研究。本刊致力于发现社会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发展规律,积极发挥信访研究的参谋助手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决策参考,推动首都信访工作从过去表层汇总型信访向深层剖析型信访转变,从过去实务操作型信访向理论研究型信访转变,从过去参与保障型信访向服务决策型信访转变。
展开
精彩书摘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6年第5辑 理论版)》:
  二、“非访”产生的原因及几种基本情况
  “非访”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相关地方和部门工作不负责、不到位,又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从来京的“非访”人员群体分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开始是通过正常渠道进行信访的。但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他们反映的问题不重视、不负责,能推就推,能躲则躲,敷衍塞责,欺上瞒下,或解决问题不到位、不彻底,拖泥带水,被动应付,久而久之,一些正常信访人员迫于无奈便走上了“非访”之路。“非访”问题发生后,一些相关地方和部门又相互推卸责任,加之缺少相应的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机制,致使造成“非访”的部门和人员得不到相应的处理。长此以往,“非访”问题就在不断地制造和产生。
  二是工作导向存在问题。对于“非访”问题的出现,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办法。但这些做法,有些切合实际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有些则主观愿望是好的,但脱离客观实际,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和明显的错误导向,“非访”数量通报排名措施就是其一。对“非访”数量通报排名,主观想法是好的,是想通过通报排名,给各相关地方和部门施加压力,促使他们引起重视,将压力转变为动力,采取措施解决“非访”问题、减少“非访”数量。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一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和错误导向。“非访”问题是长年积累的,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解决“非访”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岂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于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尽快压减“非访”数量、下降排名,在“通报排名”的高压下,不是在认真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而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对“非访”人员围追堵截进行截访,有的无原则地突破法律底线和政策规定对“非访”人员有求必应,有的直接到有关部门“攻关”,等等。从统计数字看,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非访”数量是下降了,但实际“非访”人数并未减少,“非访”问题更未得到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做法,不仅引发了一系列腐败问题,而且无形中对“非访”人员及正常上访群众发出了一种错误信号,对解决“非访”问题积累了一大堆麻烦,并触发了新的“非访”问题的发生。一些“非访”人员找准了地方和部门害怕通报排名的软肋,胃口越吊越高,要求越提越离谱,钱花完了继续要,旧的问题解决了又无中生有提出新的问题,原诉求满足后又提出毫无道理的新诉求,如得不到满足就继续“非访”,以此要挟相关地方和部门。一些“非访”人员还互相交流经验,攀比、效仿“成功”做法,不断攀升所提要求。一些正常信访群众看到“非访”不但比正常信访能更引起重视,还能得到额外的好处,于是也纷纷效仿走上了“非访”之路。
  三是上访人自身方面的原因。北京的“非访”群体,大致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经常来京的老上访户。他们中多数反映的问题已经过地方和部门多次处理,有理又符合政策法律规定的都已解决到位,但这些人仍不服处理,又提出过高或无理要求。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不断“非访”,尤其是在全国“两会”及北京有重大政治活动期间。这在北京的“非访”群体中占大部分。还有一种是长期滞留在京的老上访户。他们在京上访的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或几十年。其反映的问题多数都已得到合理解决,但也有少数人的问题尚未解决到位。他们中的多数人已在北京找到谋生之道,不愿再返回原籍,为奢望得到相关利益便隔三差五地进行“非访”。这在北京的“非访”群体中占有一部分。再有一种是有理或部分有理的上访户。他们反映的问题确实有理或部分有理,又符合政策应该解决,但有关地方或部门就是顶着不给解决或不解决到位。他们为讨公道从地方一直上访到北京,从正常信访演变为“非访”。这在北京的“非访”群体中只占较小一部分。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由到京正常访转变为“非访”的上访户。这其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走上“非访”之路的。这部分人在京正常上访过程中,打听或了解到了“非访”能得到的种种好处,至少回程的路费可免单,于是正常上访之后又跑到非接待场所“非访”,地方在京工作组的同志便买了车票将他们送回。另一种是在京正常上访者,由在京的“非访”人员教唆后走上“非访”之路。一些长期在京的“非访”人员专门从事这一行当,有的还从中获利。
  ……
展开
目录
写在卷首
新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治理创新
专家访谈
基于社会建构的方式看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李程伟教授
理论视野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关系研究
社会治理中的分工与合作
——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分析框架
信访观察
关于“非访”发生发展及解决路径的思考
湖北省信访工作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信访听证法律制度探析
探索与思考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基础维度分析
网络舆情折射出的问题及舆情治理的路径
——以2015年河南省网络舆情事件为例
社会调查与案例分析
协商式治理:乡村治理发展瓶颈的突破与秩序重建
——以山东省J县为例
对社会建设中百姓积分卡的探索
——以Q市J街道为例
国际交流
预防社会矛盾需要良法之治
信息动态
观点摘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