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把领导群众变成了一门大学问
作为一个伟大的领导团队,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领导学,但她围绕人民、群众、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所形成的一整套理念、思路、制度、机制、经验、做法,已足以构成一门“群众工作学”,而这门学问,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这是任何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大学问。中国共产党认为,群众工作是一门充满政治智慧的大学问,必须善于运用辩证法贯彻好群众路线,统筹兼顾,正确把握若干基本关系。
(一)服务与领导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而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全部工作,都必须诚心诚意服务于人民,这固然是不错的。然而,这样一种本质性的规定,如何才能被转化为切实可行、可操作的实践?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深入地看,党与群众的关系,一方面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从性质上看,服务与领导,是同一种活动的两个方面,二者应当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做群众工作,绝对不是简单地服务群众,而应当是服务群众与领导群众的有机结合。具体地说,服务群众是目的,领导群众是手段,不以服务群众为目的,领导就变成了赤裸裸的统治行为;不以领导为手段,服务群众就是一句乏力的空话。在服务群众中忘记自己领导者的身份,是失职;在领导群众中忘记自己服务员的身份,是僭越,同样也是错误的。怎样实现二者的融合?用邓小平的话说,领导就是服务。高明的群众工作,应当在服务群众中实现对群众的领导,寓领导于服务之中,同时,在领导群众中达到服务群众的目的,寓服务于领导之中,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二)满足与唤醒的关系
满足群众,是指满足群众各方面的物质文化需要;唤醒群众,是指激发群众对党的奋斗目标的追求向往。二者同样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满足群众是为了调动群众参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所以共产党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等口号以动员群众。不能够在实际利益上满足群众,群众就无法被成功地动员起来,党提出的奋斗目标再美妙,也不能够打动人。同样,不能够在满足实际利益的基础上引导群众理解和接受党的奋斗目标,这种满足实际利益的举动,就丧失了其根本性的价值意义。不注重满足群众,成就不了工作的优秀;不注重唤醒群众,则成就不了工作的卓越。实际上,完整地理解以人为本,应当是一方面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另一方面启发人、教育人、提升人。具体到工作中,既要给群众看得见的物质文化利益,又要让群众认识到,他不但有自己的短期利益、眼前利益,还有长远利益、未来利益。而长远利益、未来利益,必须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才能得到满足。
(三)深入与集中的关系
社会实践是最生动的课本,人民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在深入与集中的关系上,毛泽东有个“学生与先生”的经典比喻,认为既要做群众的学生,同时又要做群众的先生。这个比喻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党在群众中的准确身份定位。当好学生,就必须“深入”,即党必须拜人民为师,发挥群众自下而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依靠最广大群众的力量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当好先生,就必须“集中”,即党自上而下地给予群众号召和指导,提供好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学生”与“先生”的辩证关系在于,只有先当学生,才有资格做先生;只有不断地当学生,才有资格持续地做先生。做学生时,不要忘记自己是个先生;作为先生,不要忘记自己的学生身份。“学生”与“先生”的身份界定,主要强调的不是访贫问苦、走街串巷之类的具体施政行为,而强调的是建立在见识、才学和洞察之上的思考力和行动力。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群众工作上的一个重大偏颇,就是把“走近群众”当作“深入群众”,把汇集群众建议当作集中群众智慧。
(四)感情与道理的关系
人民群众,特别是中国的老百姓,对于执政者有一种天然的情感需求,特别注重是否与他们形成了情感的连接纽带,所以共产党特别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对人民群众抱有深厚的感情,带着感情做事。我们所树立的先进典型,其事迹之所以感人,往往不在于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而在于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事迹。我们的理论工作者,也常常用 “鱼水关系”“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火水关系”来比喻党与群众由近及远的关系,借以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自命不凡、妄自尊大,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当然干不好工作。但是,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作为个体的人与作为群体的人,在心理上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群体冲动而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其情绪夸张而单纯,易走向极端。这就提醒我们,构建合理的党群关系,除感情纽带之外,还应当有更多更重要的内容,比如制度、法律等。制度法律是大道理,感情是小道理;大道理恒常,小道理易变;大道理管着小道理。干好治国理政这件大事,不能仅靠“感情用事”,而必须时时想着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民主法治手段、舆论引导手段做好群众工作,这才是根本性、基础性的工作。
(五)外求与内求的关系
广大党员干部是群众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做好群众工作,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的工作都是由党员干部承担的,出了问题,关键也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列宁说过,政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科学,关键在于遵章守纪、掌握规律;艺术,关键在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看,我们既要讲科学,又要讲艺术,二者缺一不可。周恩来说过,“我们应该做到,既要领导群众,又不脱离群众;既要身先士卒,又不要突出个人。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这是最高的领导艺术,也是最好的群众工作方式”。这就对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根本上看,群众工作既是党进行领导的基本方式,又是党进行自我提升的基本手段;群众工作是一种高度依赖于人的工作,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高明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政治技艺。因此,领导干部要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仅仅依赖于上级,即不能仅仅 “向外求”,还必须依赖于自身的德行、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即“向内求”。当前一些单位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时处处、口口声声都是“群众”,把群众高高举起,而忘记了提高领导素质和领导能力恰恰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注重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其结局,很可能是在活动结束时把群众又轻轻放下,效果可想而知。
(六)观点与路线的关系
主要源自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与主要源自唯物辩证法的群众路线,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群众观点主要解决世界观问题,群众路线主要解决方法论问题。没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就会流于形式主义和表面化,失之于油滑;没有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就会陷入理想主义的泥淖,失之于迂腐。群众观点属于“知”的范畴,群众路线属于“行”的范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知行合一”。目前存在的一个偏颇,就是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以谈感想、表态度、说体会、写汇报,取代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为人民群众做务实而具体的工作,特别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手足无措;说想法才思泉涌,拿办法智穷力竭。这显然很可气而又可笑,是对人民群众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
……
展开
——李君如(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总书记强调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的人必须是铁打的人。面对着我国发展起来的整体转型升级和实现民族复兴,值建党95周年之际,一群中央党校年青学者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长生久视之道,于中国发展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韩庆祥(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是一个很值得回答的大问题。黄相怀等几位年轻教师从不同角度作出的解读,对于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共产党有着重要意义。
——谢春涛(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
制度的自信很大程度来源于制度的效力和活力。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发挥着这样的双重作用。本书是一批在中央党校工作的青年学者合作完成的,体现了在这个特殊的教学科研机构工作的青年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青年人的思维活力和理论锐气,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永葆朝气。
——杨雪冬(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主任、研究员)
回答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奥秘,绝对是世界政治中*富有挑战性的一项大课题,也是令国外政治家和理论工作者着迷的话题。*了解中共的莫过于中国人自己,中共中央党校的黄相怀等几个年轻学人的严肃性学理探索,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