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穿越震荡 构建和谐:20世纪云南地震救灾模式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224242
  • 作      者:
    杨丽娥著
  • 出 版 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十年前,我完成了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当时我在论文的后记里写道:博士学位论文的脱稿,与其说是我学业的结束,不如说是学习的开始。当时我的想法、说法是真诚的,论文涉及的许多问题我还未能阐述清楚,我决心在毕业后好好学习,以完善我的学位论文。十年过去了,灾荒史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我作为地震灾害这一荒寂领域的首批探访者之一,还在原地踏步,我未能按照林超民老师的教导,精进前行,我深感愧疚!这么多年中,林老师多次鼓励我将论文修改出版,如今我才鼓起勇气做这事儿。由于我的学养、智慧的局限,《穿越震荡构建和谐:20世纪云南地震救灾模式研究》仍旧有深化修正的余地。我始终感谢我的导师林超民教授的言传身教!始终感谢潘先林老师的关心!再次感谢郑志惠老师、古永继老师、周琼老师、杨慧芳老师和赵启燕、陈国保、李明奎等同学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通海地震局原局长曾云文和他的同事们!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思路

四、资料使用说明

五、学术回顾



第一章 20世纪云南地震灾害考察

第一节 云南地震的时空分布

一、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

第二节 20世纪的地震认知

一、神怪迷信观

二、天人感应灾异观

三、科学认知

第三节 地震灾害损失及救灾统计

一、人口死亡统计

二、经济损失统计

三、救灾统计

第四节 地震灾害的社会影响

一、人口伤亡与物质财富损耗

二、社会失序

三、贫困及发展问题

四、生态问题



第二章 社会抗震救灾模式(1901—1949年)

第一节 1901—1949年的云南社会与地震救灾主体构成

一、民国时期的云南社会

二、民国时期的云南荒政与救灾主体构成

三、救灾主体

第二节 1901—1949年云南官方应对地震灾害的资源条件

一、财政制度与财政状况

二、粮食供应

三、地震救灾的信息通道

第三节 政府在地震救灾中的局限性

一、急赈中存在的问题

二、勘灾中的腐败现象

三、蠲免政策的失效

四、社会秩序的隐患

第四节 社会力量的拯救措施

一、士绅的救灾活动

二、民间组织在赈灾中的作用

三、其他社会组织的救灾行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抗震救灾模式(1949—1978年)

第一节 总体性社会与国家单一抗震救灾主体的生成

第二节 抗震救灾中的国家政治动员

一、中央慰问电与救灾方针

二、对中央慰问电与救灾方针的创造性解读

三、抗震救灾的策略

第三节 国家主体的抗震救灾成绩

一、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

二、防、抗、救一体化的地震救灾工作体系

第四节 国家一元化意识形态在抗震救灾中遭遇的尴尬

一、“十六字”方针遭受的挑战——通海“自力更生”经验失效

二、抗震救灾中的怠工现象

三、媒体导向的错误

四、中央与云南地方政府在救灾投入上的矛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边疆民族地区抗震救灾模式(1979—2000年)

第一节 国家构筑多救灾主体的努力

一、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

二、多救灾主体的成长

三、动员式救灾的行政化与制度化

第二节 分化性社会背景中的云南民族地区抗灾能力

一、社会分化与云南社会经济的滞后发展

二、云南民族地区的抗灾能力

第三节 救灾分级管理体制与云南地震救灾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云南地震救灾经费需求

二、救灾分级管理体制

三、救灾分级管理体制在云南的矛盾

第四节 云南的选择:大地震与大发展

本章小结

结语

一、20世纪云南地震灾害与救灾特点

二、20世纪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与云南3种抗震救灾模式的形成

附录一:20世纪云南地震年表

附录二:1900年以前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