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和文集(一):报海一浪》: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进程中,国有经济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
一、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企业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分析国际发展经验和我国目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快速向知识化、全球化方向转变,企业竞争的焦点已经由生产经营前移到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前沿,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西方发达国家目前财政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都在2%以上,其中美国、日本、韩国接近3%,欧盟2010年将提高到3%,而我国目前还不到1%。目前90%的跨国公司已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都在5%以上。发达国家不但以强劲的技术创新能力控制了绝大多数行业领域的科技制高点,而且利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等手段,加大了对其技术创新和竞争优势的保护力度。我国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将越走越窄,我国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中低端甚至末端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企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压力和冲击将日益加大。要扭转这种局面,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GDP年均增速高达9.6%,但这种高速增长主要不是靠技术创新驱动的,而是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资源消耗等驱动的。未来15年中,要继续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改变资源瓶颈约束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利用研发优势改善产品性能质量,或者利用先进工艺设备优势创造同质低价产品,或者利用品牌优势支配流通领域,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寻求到新的发展机会。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要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信心。我国企业实现自主创新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200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四位,财政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万多亿元,我国已经具备加大研发投入的经济实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经过20多年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小,目前每个行业都有一些企业的技术装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依靠技术创新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公司大集团,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目前,仅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就达2770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有225万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企业家和技术骨干脱颖而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