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559372
  • 作      者:
    柳建辉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95年的历史,就是党围绕这个主题和主线,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基于此,在撰写体例上,我们紧紧围绕这个根本问题,以党开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为基本历史线索,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以便读者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从中深刻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提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导新的实践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这是人类历史上极其伟大而又空前艰巨的事业!而一切正义事业胜利的逻辑,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史是好的教科书。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汲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未来的成功道路,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认知。写作中,我们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实践观,来正确看待党走过的道路,重点反映中国共产党95年来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深刻阐释在艰难困苦中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科学揭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为今天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经验》:
  在共产国际的世界革命战略中,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列宁在认真考察了东方落后国家革命的基础上,形成了民族殖民地革命学说,指出殖民地国家的革命一开始不会是共产主义革命,而是民族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应当支持、参加资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实现对运动的领导权;要力争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再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以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探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问题,指出中国的首要问题是要从外国的羁绊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土地收归国有,创立一个简单邦联式的民主主义共和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共产党必须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盟,支持资产阶级民族运动,同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要做领袖、做栋梁,并要唤醒农民参加革命。列宁的民族殖民地学说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分析,对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党的二大初步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此,二大在仍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纲领的同时,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作为党的最低纲领。这一新的民主革命纲领,全面涉及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领导、性质、前途和转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革命对象、任务及性质问题上,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中国革命的任务目前只能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建立一个“真正民主共和国”。在革命动力和领导问题上,初步认定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其中工人是“伟大势力”,农民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二者握手革命,“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并且工人革命运动“发展无已的结果,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①在革命前途和转变问题上,提出两种设想,一是“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不过得着一些自由与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二是“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刻成功的”。②
  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应当说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而是带有明显的新旧民主主义交织的特点。在肯定它有新民主主义因素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它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冲破旧民主主义的框架,在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上还有许多错误和不科学之处。比如:在革命动力问题上,二大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为主体的主张,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把工农群众放在“扶助”、“援助”、“帮助”资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助手和帮工的地位。谁为领导谁为主体,正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而这个问题二大并没有解决。在革命对象问题上,只提出反对封建军阀,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地主阶级。继一大把资产阶级看作革命对象后,又笼统地把资产阶级看成动力,没有对资产阶级两部分进行区分。在革命前途问题上,出现两种设想。一种是照搬了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模式,认为民主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国家,然后再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质是二次革命论。一是照搬了俄国革命模式,认为如果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可以在民主革命胜利后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在革命方法上,还没有找到与资产阶级合作的途径,也没有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
展开
目录
代序
引言

上篇
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结果
(四)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二、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曲折探索
(一)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探索的成就与失误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探索的新进展和严重失误
(三)从遵义会议到瓦窑堡会议:探索的重大转折和突破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逐步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主要内容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发展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及其启示
四、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与实践
(一)独创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原因
(三)社会主义改造及后期的失误
(四)转变问题上的是非得失
五、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八大前后探索的良好开端
(二)探索中出现巨大曲折
(三)国民经济调整与“左”倾错误逐步占上风
六、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挫折
(一)党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人误区
(二)毛泽东社会主义构想中的失误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是建国以来党内“左”倾错误理论和实践发展到极端的产物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开辟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酝酿和准备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新道路在总结历史经验、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中逐步发展,形成主题
(四)从十二大到十三大前:新道路在全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展开,继续拓展
(五)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开辟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续发展
(一)在国际国内变局严峻考验中,成功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以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
(三)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
下篇
结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