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511480
  • 作      者:
    (美)姜士彬(David G. Johnson)著
  • 出 版 社 :
    中西书局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姜士彬先生的《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一书,不仅是西方汉学界较早系统研究中国中古时期社会结构,尤其是上层统治阶层的开拓性研究之一,而且也以其“寡头阶层”的结论对前贤的“贵族阶层”论断进行了反思,认为中古中国是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结合。姜士彬的研究既讲究对社会学理论的运用借鉴,对敦煌氏族谱这类文献的谱系辨析亦深受西方文献学的影响。迄今看来,在学术史和方法论层面均有相当高的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姜士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早年专注中古中国士族研究,近年关注明清大众文化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中世纪的中国是一个贵族国家呢?还是一个官僚国家?”此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它是两者的独特的结合。权力最终来自对政府的供职,而非来自血统/家族/门第,但是在大约5世纪至10世纪时期出任官职,比在中华帝国的任何时期都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门第出身。从晋至唐,大约数百个大姓在政治上、社会上支配了中国——一种寡头政治。只是到了五代宋初,他们才最后失势。敦煌发现的某些谱牒保存了唐代某些姓氏的名称。较早的谱牒由政府机构编成,其实质是官方圈定上层阶级的成员资格。这些家庭出身的人物被赋予竞争官职的特殊优势,从而在5至10世纪之间把持着中央政府绝大部分的官职。隋唐时期改革了选择官员的方式,出现了有关社会地位的新观念,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制度开始有所变化,终唐之世,世家大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权势。正是鉴于这些家族在中世纪如此重要,《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一书仔细地考察了这些家族的结构和如何发挥功能。本书的结论是,在宋代以前的时期内,大家族与其说近似于“姓氏”,不如说最近似于今天人类学家所称为的“宗族”。

展开
目录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士:中古统治阶层的定义
第二章  任官与地位
第三章  大族:中古统治阶层的概念
第四章  唐代氏族谱与身份制度的演变
第五章  敦煌唐代姓望氏族谱考释
第六章  中古中国的氏族
第七章  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

附录一  浅谈两个方法论问题
附录二  唐代官员的任命及迁转
附录三  唐代三件氏族谱关系略考
        ——A谱(位79)、C谱(S.2052)和E谱(池田温据《太平寰宇记》复原)
附录四  唐代姓望氏族谱文本
附录五  唐代郡望表所见氏族索引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