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互联网+物流导航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762689
  • 作      者:
    黄滨,石忠佳,刘军飞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黄滨,

  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校外研究生导师、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副总裁、物流信息化专家、“物流透明3。0”理论体系创立者


  石忠佳,

  2011年毕业于广西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潜心物流供应链及互联网的调查研究。


  刘军飞,

  毕业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学学士。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潜心物流供应链及互联网的调查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1、剖析“互联网+”给物流行业带来的困惑;

  2、描绘了“互联网+物流”的蓝图;

  3、阐述针对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及物流企业的物流互联网化策略;

  4、阐述企业系统如何实现物流互联化转型,给出导航路径;

  5、在互联网+物流转型方面,给企业指出具体的可行办法和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互联网+”刚流行不久,“互联网+物流”以及“互联网+传统行业”就流行起来了。后来有人跳出来说,不应该是“互联网+”而应该是“+互联网”,于是“物流+互联网”也就被炒起来了。

  究竟是“互联网+物流”还是“物流+互联网”,在物流业内似乎“物流+互联网”稍稍占了上风。原因不在于观点的说服力,而在于人的本位思想。“互联网+物流”,会使人感觉互联网是主体,而物流是从属的附加要素;“物流+互联网” 给人的感觉是物流是主体,互联网是从属的附加工具。

  其实这样的争论并没有什么意义。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就像新婚的一对新人,不断磨合、互相适应, 在融合、在创造新的生活和希望。所以,“互联网+物流”或“物流+互联网”, 其实都是一回事。一回事的两种叫法,没必要去争论,继续下去反而使我们陷入困惑。

  更严谨一点分析,“互联网+”其实是传统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企业精英人士对“产业互联网”的概括提法,强调IT及互联网的信息处理基础;而“+互联网”则是传统行业精英人士基于行业发展诉求,对产业互联网的理解和诠释,强调传统行业要素是构成产业互联网的基本内容。所以,“互联网+物流”及“物流+互联网”都是强调互联网与物流的融合,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一、物流O2OO2O:Online-to-Offline,线上到线下。为什么突然间不灵了

  近一年多来,有很多物流O2O项目悄然兴起,然后偃旗息鼓,还在坚持的只剩少数。这让行业人士感觉到,物流O2O失灵了,“互联网+物流”遭遇了挫折。实际上,不只是物流O2O没落,其他领域的O2O也都在碰壁。物流O2O给行业带来的困惑正在形成行业的焦虑。

  物流O2O的逻辑本身是正确的,线上与线下结合,协同输出服务以提高效率。但将它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时会受到很多现实条件的束缚。例如,以某公司的快递众包业务为例,在某城市的同城快递,白天送货起步价为12元(3千米),如果超出3千米,则每增加1千米多收15元。快递业务员是以众包的形式召集的, 这个快递员可能是出租司机,可能是跳广场舞的大妈。相对于传统快递,这种模式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模式在实践中势必面临着各种现实条件的束缚,比如客户规模、需求频次、人工成本、人员的专业性、业务网络设施,等等。并不是“快递众包”没有希望,而是这种在逻辑上很美妙的业务模式需要克服种种现实条件的束缚。这种束缚就是,缺乏“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这个基础。

  物流O2O多与电商相结合,例如,与快餐外卖、网购生鲜水果、网购日用品等相结合。物流O2O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是在局部区域范围内适用。原因在于快餐、水果、日用品的客单价比较低,物流费用占每一个订单的销售金额的比重大,如果没有规模的支撑,则难以摊销物流成本。

  物流O2O的没落,不是因为O2O的逻辑本身,而是因为它的应用会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约束,尤其是缺乏“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这个基础。因而在“互联网+物流”的道路上,物流O2O仅仅是一种策略或思路,物流O2O受到追捧或者质疑是行业发展的正常现象。物流O2O的“失灵”,不在于它的功效,而是在于行业内部的不合理放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以及忽略了现实的约束条件,这是不合理的期盼导致的“没落”。在“互联网+物流”的发展中,随着“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的条件逐渐具备,物流O2O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物流APP为什么转瞬即逝

  从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市场上出现了几百款物流APP,但经过近1年多来的实践,留存下来的只剩少数。物流APP的繁荣与陨落,犹如除夕的烟花,只拥有短暂的美丽,显得有些悲壮未酬。为什么物流APP会繁荣?短暂繁荣之后为什么又沉寂?

  物流APP的兴起源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广泛普及,微信、滴滴打车等给人们的社交、娱乐、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冲击。人们本能地将类似的原理、模式和方法往物流经营管理的应用上去思考,而且由于APP开发平台的相对成熟而使得物流APP的门槛比较低。另外,物流业(特别是货运业)的从业主体数量比较多,整个行业的经济体量庞大,使很多人看到了机会。

  物流APP的激情经过市场的检验之后,似乎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逐渐沉下来了。有分析认为,物流APP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获取用户的成本高、赢利手段有限、运营资金断链、产品更新慢等,这些原因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问题。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的物流APP是将服务于个人的应用套用在了物流业务上,多少会有些生硬。货运行业的从业主体多为个体司机,为物流APP服务于个人用户提供了条件,这个不假,但是个体司机的业务与上下游有密切的关联, 而且执行不同的业务所遵循的流程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物流APP要能够适应业务的复杂性和用户的个性化诉求。而这种复杂性与个性化,需要建立在“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微信、打车软件等面向个人用户的产品,做出来的是标准化的东西,所有人都可以用。但是产业互联网遵循的是另外一套逻辑,产品及平台无法做到广泛的标准化,物流APP在缺乏“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的情况下,还无法广泛适应用户的个性化。这就导致了物流APP用户的规模起不来,成本降不了,收入难实现。

  物流APP经过短暂繁荣后陷入凋敝,而今烟火已灭,人们的眼前又是一片漆黑,似乎“互联网+物流”的困惑又卷土重来!物流APP作为“互联网+物流”的一种终端模式,必不可少。物流APP的探索遭遇挫折、回归理性,让我们更加坚信:建立于“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基础上的物流APP一定会发挥出它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

  三、明星企业的先进模式为何总是“然并卵”

  物流业的自媒体几乎每天都在解析“先进企业的先进案例”,菜鸟、京东、亚马逊、顺丰、DHL(德国敦豪航空货运公司)等明星企业的物流模式、案例轮番上阵,经久不衰。了解、学习这些企业的模式,能让我们开阔眼界,但是在物流自媒体发达的年代,这些企业犹如娱乐明星,给我们带来的仅仅是娱乐!我们不知疲倦地关注这些明星企业的动态,就像粉丝崇拜偶像明星却无法重复明星的生活、事业和他们的人生轨迹一样。当我们的行业专家在讲某明星企业的模式如何先进的时候, 听众最终的感受就是“然并卵”(网络名词:“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

  每一个企业就像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明星企业具备的资源和条件,是大多数企业不具备的。明星企业都是从历史走过来的,它们曾经历并抓住历史机遇的时候,是当今很多企业还未成立或当初还无力把握机遇的时候。明星企业今日的辉煌是由于过去历史机遇的恩赐和它们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这也就是商业圣贤们常说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因此,当我们站在“互联网+”这个新的时代起点上,面临的是新的历史机遇。学习和研究明星企业的经典必不可少,但是每一个企业家的使命是不断地超越过去,成就未来。当我们感叹明星企业的过去经典是“然并卵”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困惑是不是找到了答案,是不是找到了“互联网+物流”的出路?

  四、为何用户体验总是那么容易受伤

  传统的社交互联网应用把用户体验提到了很高的高度,“用户体验至上”成为互联网产品及平台的准则。然而在产业互联网的应用中,资源掌控通常要优先于用户体验。没有资源为基础的用户体验是空中楼阁,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及平台也会陷入“怀才不遇”的尴尬境地。

  12306网站的用户体验一直为用户所不满,刚开始上线时系统经常崩溃,被认为登录界面不友好、注册烦琐,一直被网友埋怨不便于抢票,而后来改进的图形验证码又被批太生僻、太奇葩。12306的用户体验虽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人们依然离不开它,因为离开它,你只有去车站及售票网点排队!用户体验是软性的,实际上12306也是在不断地改善用户体验,但是12306对票源的掌控力度才是根本。正因为12306具有对票源的掌控力,才可以推动“火车票实名制”,才可以有效地打击“票黄牛”,才能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铁路客运运行网络。

  《中国青年报》2016年1月6日报道,备受用户点赞的去哪儿网(机票查询订购代理网站)遭受到8家航空公司终止合作。不管用户满不满意,也不管去哪儿网的用户体验有多好,如果连票都没有了,所有的用户体验归零。

  这两个例子的启示是,产业互联网一定是以资源为基础,如果什么资源都没有,用户体验再好也没有用。反过来讲,“互联网+物流”需要良好用户体验的平台和智能交互终端,但是获取用户和资源注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掌控物流资源要素的企业则更加容易实现自身领域的互联网化, 需要有紧迫感,时不我待。

  五、“互联网+物流”的困惑包含哪些问题

  近一年多来,关于“互联网+物流”的各种热点概念、模式以及各式各样的探索实践,让人眼花缭乱,令人困惑。但这样的困惑,更多的是一种感官上的和氛围上的“困惑”,我们更需要理性来正视和剖析“困惑”的本质。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思考“互联网+物流”的困惑里面有哪些关键性的问题,只有理清楚这些问题, 才能解除困惑。

  问题一:“互联网+物流”会是什么样子?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让社会经济的变革充满想象。“互联网+物流” 是什么样子,这是物流业最关心的问题。要是知道“互联网+物流”是什么样子,努力让物流业变成那个样子就好了,可是还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关于这个问题,将在本书第一篇中(蓝图)与读者进行深入探讨。

  问题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物流互联网化转型?

  “互联网+物流”是什么样子,重点是在描述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行业组织形态变化。而企业自身的物流互联网化是在顺应“互联网+物流”的趋势,是从企业自身的立场和利益诉求出发做出的响应。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物流互联网化,这与企业的战略及经营管理目标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企业自身资源和业务属性密切相关。在本书第二篇中(策略),将着重对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多式联运的物流互联网化进行专门的介绍。

  问题三:企业的物流互联网化转型的路径是什么?

  当我们清楚“互联网+物流”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同时也明确了企业的物流互联网化的具体目标,那么如何走向未来以及如何实现目标就是路径和具体措施的问题。未来是什么样子,企业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具体怎么办,这是一套连贯性的问题体系,是对“互联网+物流”困惑的根本问题所在。本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告诉读者,企业的物流互联网化,究竟该怎么办!这是本书的第三篇(导航)需要阐述的内容。

  问题四:物流互联网化需要什么基础和条件?

  物流互联网化的基础是“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物流互联网化的实现需要具备技术上的条件(云、网、端),还需要具备组织及制度上的条件(透明、开放、分享、协同)。关于物流互联网化的基础及条件,将会在后面的章节进行详细论述。

  问题五:企业进行物流互联网化建设的落脚点是什么?

  关于物流互联网化,企业如何进行“云、网、端”的建设,同时如何进行组织上的安排和制度上的重建?企业进行物流互联网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对互联网、物联网相关技术进行创新性的应用,另一方面需要对企业组织的创新性管理进行探索。而这一切又与企业的客户、主营业务、具体流程、资源情况等密切相关,一切又需要回归到以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为出发点、切入点和落脚点。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互联网+”刚流行不久,“互联网+物流”以及“互联网+传统行业”就流行起来了。后来有人跳出来说,不应该是“互联网+”而应该是“+互联网”,于是“物流+互联网”也就被炒起来了。

  究竟是“互联网+物流”还是“物流+互联网”,在物流业内似乎“物流+互联网”稍稍占了上风。原因不在于观点的说服力,而在于人的本位思想。“互联网+物流”,会使人感觉互联网是主体,而物流是从属的附加要素;“物流+互联网” 给人的感觉是物流是主体,互联网是从属的附加工具。

  其实这样的争论并没有什么意义。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就像新婚的一对新人,不断磨合、互相适应, 在融合、在创造新的生活和希望。所以,“互联网+物流”或“物流+互联网”, 其实都是一回事。一回事的两种叫法,没必要去争论,继续下去反而使我们陷入困惑。

  更严谨一点分析,“互联网+”其实是传统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企业精英人士对“产业互联网”的概括提法,强调IT及互联网的信息处理基础;而“+互联网”则是传统行业精英人士基于行业发展诉求,对产业互联网的理解和诠释,强调传统行业要素是构成产业互联网的基本内容。所以,“互联网+物流”及“物流+互联网”都是强调互联网与物流的融合,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一、物流O2OO2O:Online-to-Offline,线上到线下。为什么突然间不灵了

  近一年多来,有很多物流O2O项目悄然兴起,然后偃旗息鼓,还在坚持的只剩少数。这让行业人士感觉到,物流O2O失灵了,“互联网+物流”遭遇了挫折。实际上,不只是物流O2O没落,其他领域的O2O也都在碰壁。物流O2O给行业带来的困惑正在形成行业的焦虑。

  物流O2O的逻辑本身是正确的,线上与线下结合,协同输出服务以提高效率。但将它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时会受到很多现实条件的束缚。例如,以某公司的快递众包业务为例,在某城市的同城快递,白天送货起步价为12元(3千米),如果超出3千米,则每增加1千米多收15元。快递业务员是以众包的形式召集的, 这个快递员可能是出租司机,可能是跳广场舞的大妈。相对于传统快递,这种模式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模式在实践中势必面临着各种现实条件的束缚,比如客户规模、需求频次、人工成本、人员的专业性、业务网络设施,等等。并不是“快递众包”没有希望,而是这种在逻辑上很美妙的业务模式需要克服种种现实条件的束缚。这种束缚就是,缺乏“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这个基础。

  物流O2O多与电商相结合,例如,与快餐外卖、网购生鲜水果、网购日用品等相结合。物流O2O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只是在局部区域范围内适用。原因在于快餐、水果、日用品的客单价比较低,物流费用占每一个订单的销售金额的比重大,如果没有规模的支撑,则难以摊销物流成本。

  物流O2O的没落,不是因为O2O的逻辑本身,而是因为它的应用会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约束,尤其是缺乏“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这个基础。因而在“互联网+物流”的道路上,物流O2O仅仅是一种策略或思路,物流O2O受到追捧或者质疑是行业发展的正常现象。物流O2O的“失灵”,不在于它的功效,而是在于行业内部的不合理放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以及忽略了现实的约束条件,这是不合理的期盼导致的“没落”。在“互联网+物流”的发展中,随着“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的条件逐渐具备,物流O2O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物流APP为什么转瞬即逝

  从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市场上出现了几百款物流APP,但经过近1年多来的实践,留存下来的只剩少数。物流APP的繁荣与陨落,犹如除夕的烟花,只拥有短暂的美丽,显得有些悲壮未酬。为什么物流APP会繁荣?短暂繁荣之后为什么又沉寂?

  物流APP的兴起源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广泛普及,微信、滴滴打车等给人们的社交、娱乐、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冲击。人们本能地将类似的原理、模式和方法往物流经营管理的应用上去思考,而且由于APP开发平台的相对成熟而使得物流APP的门槛比较低。另外,物流业(特别是货运业)的从业主体数量比较多,整个行业的经济体量庞大,使很多人看到了机会。

  物流APP的激情经过市场的检验之后,似乎像是被浇了一盆冷水,逐渐沉下来了。有分析认为,物流APP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获取用户的成本高、赢利手段有限、运营资金断链、产品更新慢等,这些原因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问题。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的物流APP是将服务于个人的应用套用在了物流业务上,多少会有些生硬。货运行业的从业主体多为个体司机,为物流APP服务于个人用户提供了条件,这个不假,但是个体司机的业务与上下游有密切的关联, 而且执行不同的业务所遵循的流程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物流APP要能够适应业务的复杂性和用户的个性化诉求。而这种复杂性与个性化,需要建立在“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微信、打车软件等面向个人用户的产品,做出来的是标准化的东西,所有人都可以用。但是产业互联网遵循的是另外一套逻辑,产品及平台无法做到广泛的标准化,物流APP在缺乏“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的情况下,还无法广泛适应用户的个性化。这就导致了物流APP用户的规模起不来,成本降不了,收入难实现。

  物流APP经过短暂繁荣后陷入凋敝,而今烟火已灭,人们的眼前又是一片漆黑,似乎“互联网+物流”的困惑又卷土重来!物流APP作为“互联网+物流”的一种终端模式,必不可少。物流APP的探索遭遇挫折、回归理性,让我们更加坚信:建立于“物流全要素的透明连接”基础上的物流APP一定会发挥出它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

  三、明星企业的先进模式为何总是“然并卵”

  物流业的自媒体几乎每天都在解析“先进企业的先进案例”,菜鸟、京东、亚马逊、顺丰、DHL(德国敦豪航空货运公司)等明星企业的物流模式、案例轮番上阵,经久不衰。了解、学习这些企业的模式,能让我们开阔眼界,但是在物流自媒体发达的年代,这些企业犹如娱乐明星,给我们带来的仅仅是娱乐!我们不知疲倦地关注这些明星企业的动态,就像粉丝崇拜偶像明星却无法重复明星的生活、事业和他们的人生轨迹一样。当我们的行业专家在讲某明星企业的模式如何先进的时候, 听众最终的感受就是“然并卵”(网络名词:“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

  每一个企业就像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明星企业具备的资源和条件,是大多数企业不具备的。明星企业都是从历史走过来的,它们曾经历并抓住历史机遇的时候,是当今很多企业还未成立或当初还无力把握机遇的时候。明星企业今日的辉煌是由于过去历史机遇的恩赐和它们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这也就是商业圣贤们常说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因此,当我们站在“互联网+”这个新的时代起点上,面临的是新的历史机遇。学习和研究明星企业的经典必不可少,但是每一个企业家的使命是不断地超越过去,成就未来。当我们感叹明星企业的过去经典是“然并卵”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困惑是不是找到了答案,是不是找到了“互联网+物流”的出路?

  四、为何用户体验总是那么容易受伤

  传统的社交互联网应用把用户体验提到了很高的高度,“用户体验至上”成为互联网产品及平台的准则。然而在产业互联网的应用中,资源掌控通常要优先于用户体验。没有资源为基础的用户体验是空中楼阁,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及平台也会陷入“怀才不遇”的尴尬境地。

  12306网站的用户体验一直为用户所不满,刚开始上线时系统经常崩溃,被认为登录界面不友好、注册烦琐,一直被网友埋怨不便于抢票,而后来改进的图形验证码又被批太生僻、太奇葩。12306的用户体验虽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人们依然离不开它,因为离开它,你只有去车站及售票网点排队!用户体验是软性的,实际上12306也是在不断地改善用户体验,但是12306对票源的掌控力度才是根本。正因为12306具有对票源的掌控力,才可以推动“火车票实名制”,才可以有效地打击“票黄牛”,才能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铁路客运运行网络。

  《中国青年报》2016年1月6日报道,备受用户点赞的去哪儿网(机票查询订购代理网站)遭受到8家航空公司终止合作。不管用户满不满意,也不管去哪儿网的用户体验有多好,如果连票都没有了,所有的用户体验归零。

  这两个例子的启示是,产业互联网一定是以资源为基础,如果什么资源都没有,用户体验再好也没有用。反过来讲,“互联网+物流”需要良好用户体验的平台和智能交互终端,但是获取用户和资源注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掌控物流资源要素的企业则更加容易实现自身领域的互联网化, 需要有紧迫感,时不我待。

  ……

展开
目录

引言正视“互联网+物流”的困惑1

“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2


第一篇蓝图


第一章不同的角度,共同的未来11

第一节“互联网+物流”让购买体验更好12

第二节货运司机——未来美好的职业15

第三节制造企业享有省心的物流服务17

第四节“互联网+物流”是未来商贸企业的支点19

第五节物流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管家21

小结“互联网+物流”是所有人的蓝图23


第二章支撑蓝图的基础设施及原则25

第一节承载数据驱动物流的基础设施26

第二节基于所有物流要素的透明连接29

第三节遵守“透明、分享、协同”的准则33

小结“互联网+物流”重构物流业态37


第三章基础设施实体:云+网+端39

第一节“云+网+端”是“互联网+”的基本结构40

第二节“互联网+物流”的云与大数据43

第三节物流平台48

第四节物流终端——感知行业的神经末梢 53

小结武装终端勇敢触网56


第四章企业在蓝图里的占位思考57

第一节资源决定企业占位的起点58

第二节通过透明连接来填充蓝图61

第三节开放融合回归商业本质64

小结共建共享蓝图69


第二篇策略


第五章制造企业的物流互联网化73

第一节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互联网化74

第二节企业物流体系建设的方式选择79

第三节制造企业物流要素的透明连接85

小结88


第六章商贸企业的物流互联网化89

第一节正在发生的商贸变革90

第二节商贸物流的两种体系95

第三节商贸物流互联网化的策略99

小结105


第七章物流企业的互联网化107

第一节第三方物流互联网化的重点108

第二节仓储型物流企业的互联网化策略113

第三节运输型物流企业的互联网化策略120

第四节园区型物流企业的互联网化策略129

第五节综合型物流企业的互联网化策略135

小结142


第八章多式联运的互联网化143

第一节多式联运的条件及衔接144

第二节激活多式联运的公路甩挂149

第三节多式联运的运作要求153

第四节多式联运的互联网化157

小结16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