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品理论是现代公共财政理论的基础性内容。公共品供给机制问题虽然得到了关注,但是人们通常只是将其与供给主体划等号,各种供给机制的内在机理实际上并未得到系统的研究,这种情况在政府供给机制上尤其突出。由一个主体供给转化为另一个主体供给是一个主体变迁的过程,也是一个机制变迁的过程。因此,研究各种供给机制的内在机理,是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可能为我们提供某些新的洞见。本书在梳理和澄清公共品概念的基础上,依次研究了志愿供给机制、政府供给机制和市场供给机制这三种基本供给机制,分析了这些机制的定义、运行条件和局限性,也根据各种机制的特殊性对某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
目 录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一、公共品的内涵
二、公共品的类型
三、公共品供给机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公共品供给机制的文献综述
一、公共品供给机制的演化文献综述
二、关于多部门合作供给公共品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行为经济学理论综述
一、行为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二、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与主要内容
三、批评、回应与应用
第三节 不完全契约理论综述
一、不完全契约理论产生的背景与渊源
二、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内容
三、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影响
第二章 志愿供给机制分析
第一节 志愿供给机制的动力机制
一、促进公共品志愿供给的自利动机
二、促进公共品志愿供给的亲社会倾向
第二节 影响志愿供给水平的机制
一、信息披露制度
二、交流与承诺机制
三、自愿奖惩机制
四、成员的异质程度与双向选择机制
第三节 志愿供给机制的演化
一、中世纪以前全球范围非营利部门的演化
二、中世纪至18世纪欧洲非营利部门的发展
三、工业革命带来的社团大爆发
四、18世纪末三大冲击下非营利部门的衰退
五、福利危机以来非营利组织的复兴
六、非营利部门的复兴态势及现状
第四节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非营利组织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第五节 志愿失灵:志愿供给机制的局限性
一、慈善能力不充分
二、慈善的专属性
三、慈善的家长主义倾向
四、志愿活动的非职业性
五、志愿失灵的分类
第三章 政府供给机制分析
第一节 政府供给公共品的原因及政府供给机制的核心特征
一、公共品与政府的起源
二、公共品政府供给机制的核心特征
第二节 政府供给运行机制分析
一、消极官僚基础上的公共品政府供给机制
二、积极官僚基础上的公共品政府供给机制
三、公民的多重身份及其对公共品政策的影响
第三节 政府供给的两个层次
一、政府资金供给的有效性分析
二、公共品生产体系的政府干预分析
第四节 政府失灵及其对公共品政府供给的影响
一、政府失灵的原因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局限性及政府失灵理论评析
.....
.....
.....
.....
第四节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基本评价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之处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