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欲望的5种心理能力
淳奎不太像现在的孩子,他的意志很坚定。一般初中二年级的男生,对异性好奇心强,容易沉迷于游戏或和朋友玩耍,但淳奎很特殊,竟然陷入物理学的世界无法自拔。淳奎自己喜欢从网络寻找有关天体物理学或量子力学的文章,在图书馆也经常借阅关于天文学的书籍自习。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整体上看不止学习好,性格和善,也很懂礼貌。
对他的多元智能进行了测试,果然淳奎的最强项是逻辑—数理智力,其次是空间智力,名副其实的物理学爱好者。但拥有像淳奎一样智力的孩子,并不都是喜欢物理学的。
淳奎在咨询的过程中说,自己也像其他同学一样对异性有强烈的好奇心,下课后也会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但是自己最喜欢的,还是了解天文学和物理学知识,所以希望科学课程的成绩在班里最好,而且为了提高科学课的成绩,也觉得数学很有趣。
像他这样觉得学习有意思的孩子,是不是天生的?有些父母说自己的孩子因为头脑不灵活,不适合学习。但是在前文中我也曾说过,智商和学习成功的关联性很低。不能片面认为认知能力较强,学习就会好。认知能力差一些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差等生。父母需要改变这种负面的信念。
其实如果要说与学习有关的品质,应该是像好奇心、热情、韧劲、自我控制力等内心的领域,而不是认知能力。实际上,性格偏乐观的孩子学习成就也相对高——淳奎的乐观性指数也非常高。与父母进行对话后我发现这可能和遗传有关。
如果父母用正确的方式带孩子,孩子就能好好学习吗?这是不是多余的奢望呢?如果是父母,要先舍弃这种疑心。如果父母首先对孩子的学习不抱有乐观心态,孩子也无法对学习持有乐观心态。
至于天生的智力和环境两个要素中哪个要素决定学习成绩,这其实是学习心理学讨论已久的问题。简单归纳已知的内容,那就是遗传特性固然重要,但绝对不能忽视养育过程。遗传因素是不可改变的部分,因此父母需要把重点放在后天的努力上,以帮助孩子的成长。
只要是父母,大概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淳奎那样迷恋智力的探索吧。但是在羡慕其他孩子之前,首先需要回想一下自己是什么样的父母。
淳奎的父母拥有极其强烈的教育热情,而且知道要怎么利用这股热情。几个月前淳奎的父母为了喜欢星星的孩子,专门带他去了小白山的天文台过了一天两夜。他们在淳奎还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尊重孩子的梦想,所以经常带他去科学馆之类的地方。我们周围喜欢学习的孩子们,大部分都不是先天性的天才,而是通过积极的过程提高了求知欲。如果我们像淳奎的父母一样强有力地支持与教导孩子,孩子就可以成为懂得智力趣味性的人。
可问题是每个孩子的学习成就是参差不齐的。即便是在相同条件下,孩子们的学业成就也会有所不同。我想从引发学习欲望的心理能力寻求原因。
第一,乐观性的作用很强。孩子对世界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不仅在习领域,在整个人生中都是很重要的。懂得自我认同,偏乐观,这样才能对每件事情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会更幸福。乐观性突出的孩子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持有强烈的欲望。相反地,偏向悲观的孩子们对待事情时表现出消极的态度,由于消极的内心的作用,情感调节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尤其在日积月累的学习生涯中,乐观性是维持学习欲望的核心。
第二,自我调节能力很重要。学习过程中无法避免各种诱惑和内心的困惑,做好自我调节、保持平常心,这点非常重要。这部分我会在后面做更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展开。
第三,学习效能感也是必需的。效能感是信任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做好某事的效能感加上自爱,就是自尊心。自己认为自己是宝贵的存在,以自己为豪,对自己的事情充满信心,这样的孩子自尊心也较高。相反,自尊心较低的孩子对不自信的事情会轻易放弃,遇到较难的课题容易回避,甚至会显露出欺骗他人或否定现实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我可以好好学习”这种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就很难战胜学习这一艰难的课题。
第四,要想学习好,就一定会需要共情能力。21世纪不是个人智力就能支撑的社会,而是集体智慧占上风的社会。协作能力较强的人会产出更好、更高效的成果。与他人进行互动,最需要的就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突出的孩子更擅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与学习伙伴接触时显得更活泼,接触面更广,因此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恢复弹力也是很重要的要素。所谓恢复弹力就是回到原位的力量(恢复力)与跳到高处的弹性结为一体的意思,是战胜困难的力量。尤其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孩子面前摆放着考试与成绩等各种压力因素。要想战胜这些负面要素,恢复弹力这一心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父母容易只着眼于眼前的升学考试或学校考试。我们恶劣的教育体系迫使父母不得不这样。父母只能让孩子全力以赴去面对眼前的学习目标。相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自我主导性启发或者培养有关学习的心理能力,追求分数和名次是更容易的。但是孩子的学习生涯是很长的。我经常说在以信息为中心的社会中,30岁之前都是“主力学习期”。或许也可以说,孩子们不得不走过持续一生的漫长学习旅程。
教育不是只在国家层面上是百年大计,对于一个人、一名儿童来说,教育也是以百年为前提而准备的重大事项。因此我们需要以更长远的眼光来设计并引导孩子们的学习旅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