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s in women's sport studie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82550
  • 作      者:
    熊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性别身体社会--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从学科建设、历史演变、理论与方法、实践四大板块系统性地讨论了女性体育研究的渊源、发展、概念、视域、议题,首次提出了建立女性体育研究的范式与路径,把社会性别研究理念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论域结合起来,并通过一系列代表性的实证研究,确定了性别建构与体育制度、性别制度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为体育中性别的不平等寻求了解释,为拓展“性别、身体与社会”研究框架提供了思路,为社会性别与体育知识的普及、女性体育事业的推动、性别平等的深化提供了支持。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女性与体育
一一研究背景、意义与议题
第一节  女性研究
一一女性主义的思考
一  女性/性别研究沿革
二  女性主义研究
第二节  体育研究
一一社会学的思考
一  什么是体育
二  体育社会学的诞生与发展
第三节  女性体育
一一跨学科的思考
一  为什么研究女性体育
二  为什么在体育中研究性别
三  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发展
四  女性体育研究的实践问题
五  女性体育研究的跨学科视域
第二章  女性体育的演进
一一历史与文化的透视
第一节  女性体育在西方的历史演进
一  古代及中世纪的西方女性体育
二  17一18世纪的西方女性体育运动
三  19世纪西方女性和体育运动
四  20世纪西方女性体育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  女性体育在中国的历史演进
一  古代中国女性的体育生活
二  近代中国女性的体育生活
三  当代中国女性的体育生活
四  港澳台地区女性的体育运动
第三章  女性体育的理论诠释
一一反思、批判与重构
第一节  女性与体育
一一女性主义理论视角
一  体育女性主义的诞生
二  体育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
第二节  体育中的女性与发展
一一女性主义心理学视角
一  女性主义对体育心理学的重构
二  体育中的主体经验研究一一女性的声音
三  女性主义精神分析法一一体育中的另一种声音
四  后结构主义理论一一体育中身份认同的社会建构
第三节  女性、体育与社会
一一社会学理论视角
一  社会学视野下的女性体育一一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视角一一体育中的性别秩序
三  冲突理论视角一一体育中性别不平等、歧视与排斥
四  社会角色理论视角一一体育中的性别角色与分工
五  符号互动理论视角一一体育中的性别身份与刻板映像
第四节  身体、性别与权力
一一身体理论视角
一  社会的身体一一身体理论
二  运动的身体
三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运动身体理论
第四章  女性体育的研究方法
一一聆听女性的心声
第一节  女性主义认识论
一  对实证主义认识论的批判
二  女性主义研究认识论
第二节  女性主义方法论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一  对研究主客体分离的批判
二  对量化研究范式的反思
三  女性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及其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
一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偏好
二  女性主义访谈法
三  女性主义实验法
四  女性主义民族志法
五  女性主义跨文化研究法
第五章  抵抗、平等与超越
一一女性主义的奧林匹克运动
第一节  妇女参与奥林匹克的历程
一  初步发展阶段(1900—1924年)
二  缓慢发展阶段(1928—1976年)
三  飞速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
第二节  女性对奥林匹克的“超越”与“重塑”
一  升华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
二  将奥林匹克的影响推向纵深
三  重塑奥林匹克的完整魅力
四  推动奥林匹克的变革
第三节  奥林匹克对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
一  奥林匹克是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
二  奥林匹克改变妇女的社会地位
三  奥林匹克对妇女问题新的争论
四  妇女在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前景展望
第六章  女性、体育与社会变迁
一一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的崛起
第一节  城市化、女性与大众体育
一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地位的变迁
二  城市化进程中大众体育的发展
三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崛起的动力机制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大众体育的特征
一  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
二  女性大众体育参与的人口学特征
三  女性大众体育参与的心理特征
四  女性大众体育参与形式与行为的特征
五  女性大众体育设施与服务的特征
六  女性大众体育的文化特征
第三节  城市、女性与发展:女性大众体育的发展战略
一  女性大众体育发展存在的矛盾与局限
二  多维视野下中国女性大众体育发展战略的建构
第七章  女性,体育与空间权力
一一体育对女性社会空间的建构及困境
第一节  女性主义社会空间的理论研究
一  女性主义空间研究
二  体育活动对女性空间建构的推论
第二节  体育运动对女性城市社会空间的建构
一  体育运动对当代中国城市女性社会空间的建构
二  体育空间与女性权利:限制与争议
第八章  塑造与控制
一一体育传媒中的性别与性别气质
第一节  体育、媒体与性别
一一理论之探讨
一  社会学视野中的大众传媒
二  传媒视野中的体育
三  批判主义视野中的性别与传媒
四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传媒研究
第二节  体育传媒中的性别与性别气质
一一实证之研究
一  体育报纸对于性别的呈现
二  体育报纸中的性别偏见
三  体育报纸对于性别气质的塑造与控制
第九章  身体的自由与解放?
一一论体育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
第一节  女性休闲的双重含义
一  女性休闲的积极含义一一“自由”与“发展”
二  女性休闲的消极含义一一“失范”与“异化”
第二节  体育运动对女性休闲困境的消解
一  身体实践与赋权(cmpoWemcnt)
二  打破性别的二元空间
三  抵制性别秩序
第十章  时空,人际与身心
一一运动中女性身体体验的文化差异
第一节  身体体现与身体经验的理论化
一  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二  女性主义对梅洛一庞蒂身体现象学的批判与继承
第二节  运动中女性身体体验及文化差异
一  感官体验
二  时间和空间的体验
三  与他人共处的体验
四  对体育中身一心关系的感受
五  身体运动经验与文化差异
第十一章  制度化的排斥与性别角色的“回归”
一一退役女运动员再就业研究
第一节  中国退役女运动员再就业的制度因素
一  运动员再就业政策的变迁
二  举国体制下女性运动员的人力资本
第二节  女性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中的性别角色
一  劳动性别分工与两性职业发展
二  退役女性运动员再就业中社会性别角色的回归
与超越
第十二章  失范、暴力与性别权力
一一体育运动中的性骚扰
第一节  体育运动中的性骚扰:现状、危害与影响
一  体育中“性骚扰”的范畴与现状
二  性骚扰的主要危害和影响
三  国际体坛对性骚扰的应对与防范
第二节  失范、沉默与反抗:女性主义视野下体育运动中的
性骚扰
一  理论探究:运动的身体与性别权力
二  女性主义质性调查
第十三章  尴尬、恐惧与挑战
一一酷儿理论与体育中的同性恋亚文化
第一节  同性恋、酷儿、酷儿理论
一  酷儿、酷儿理论的沿革
二  酷儿理论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第二节  体育与同性恋亚文化的论域
一  酷儿理论与体育研究
二  体育实践:瓦解的异性恋意识形态?
三  酷儿通过体育寻求身体与认同的可能性
四  体育与同性恋亚文化的研究价值与特色
结语  新世纪女性体育研究的挑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