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格与犯罪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68761
  • 作      者:
    王太宁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太宁(女,回族,1979年生,辽宁沈阳人,吉林大学刑法学博士。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中外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目前犯罪研究大体发展为两种进路,其一是观察犯罪,并寻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尝试预防,即犯罪学,其二是观察犯罪的归责,并评价、反思归责过程以尝试减少犯罪,即刑法学。犯罪是人的行为,虽然不能准确地说出犯罪究竟在人类社会的什么时间出现,但不可否认犯罪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一种常见社会现象。在观察犯罪的时候,首先犯罪是作为人的行为进入观察者视野的;其次,犯罪被视为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的行为。虽然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和水平如经济、亚文化、邻里、性别、智力等角度去寻找犯罪的原因,但任何原因究其本意都是为了说明特定的人(犯罪人)为什么做特定的行为(犯罪),或者不做特定的行为;在寻找犯罪对策的时候,各种措施的目的也是通过改变特定的因素,如经济、居住环境、认知学习等,来改变或影响特定的人使其不做特定的行为。刑法学研究也是如此。在当代,首先进入刑法学视野的必然是人的行为,其次,刑罚后果或者处遇措施是作用于人本身的,目的是改变人的行为模式以达到预防和恢复的效果。虽然犯罪学学派林立,不同理论有不同的叙事风格,学者也有不同的研究品味,但是,犯罪研究逃避不开的前提仍然是:该如何看待人和人的行为?如何才能改变或影响人的行为?这种尝试是否有效?因此,犯罪研究应该有一种敞开的胸怀,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的研究目的反思、整合现有的研究结论。即借用现有关于人、人的行为的科学研究,来解释和分析犯罪现象。

  囿于视野和能力所限,此处的借鉴仅仅是借鉴了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并且对于人格做了扩大的理解。

展开
目录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文库、法学译丛总序
导言

第一章 人格理论
一、人格概念
二、研究回顾
三、人格模型
四、人本主义
五、人格连续体
六、行为结构

第二章 人格与犯罪学
一、反思犯罪学研究中的人
二、狭义人格与犯罪学

第三章 人格与犯罪统计l
一、犯罪定义差异
二、犯罪统计误差
三、回到真实世界

第四章 犯罪人差异
一、基于认识论的犯罪理论梳理
二、犯罪人差异

第五章 犯罪内部描述
一、学者叙事
二、自我叙事
三、公众叙事
四、和平共处

第六章 犯罪情境描述
一、属人的空间
二、空间利用犯罪学
三、情境一行为互动
四、空间预防的成功与不足

第七章 犯罪生态描述
一、生态学与犯罪学的勾连
二、生态犯罪学的固有论题
三、建构生态的犯罪学

第八章 犯罪观念获得
一、遗传因素
二、学习因素
结论 关注人的实践的犯罪学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