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天厚土:我是农民付华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907566
  • 作      者:
    付华廷口述
  • 出 版 社 :
    党建读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付华廷,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党委书记、富华集团董事长。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阿兰,本名王彩兰,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协会员。创作报告文学20余篇,影视剧剧本多部。2007年出版小说集《天地磨合》,2013年出版散文集《做自己的红颜》。
展开
内容介绍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正逢全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了激励先进、弘扬正能量,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策划了《高天厚土——我是农民付华廷》一书。为写好这部传记,作家王彩兰深人生活、蹲点采访,根据付华廷同志口述,真实记录了付华廷同志的感人事迹。付华廷同志一生“三不图”:不图当官,不图发财,不图荣誉。为了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他透支健康和生命,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艰苦创业,在‘折腾’中坚定前行”“践行诺言,咬定目标拼命干”“发展集体经济,决不‘单干’共同富”“工农并举,种地不如‘种工厂’”“进军商海,敢于‘弄潮’显身手”“抗击洪水,顾全大局舍小家”“‘四化’同步,续写振兴新路子”……一章章、一幕幕,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透过浸透墨香、饱含真情的文字,一位“爱党为民,艰苦创业,赤诚奉献,勇立潮头,共富争先”的优秀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展开
精彩书摘
  《高天厚土:我是农民付华廷》:
  六、全面发展 脱贫致富
  总结我们在1970年至1979年的工作经验,一是坚持自主权,不搞瞎指挥,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在这方面的做法是,调整了劳动组织和分配关系,在1970年新班子组建后,把兴十四大队划分成4个作业队,实行了专业分工,组成3个专业队:专门从事粮食生产和积肥的农业队;专门从事畜牧饲养、繁殖和改良的畜牧队;专门从事机械耕种和运输的机耕队。各个专业队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生产责任制,定人员、定地块、定车马,组长领着干,统一分配。
  二是实行定额责任制度,奖罚分明,用经济手段领导生产。1974年,在3个专业队的基础上,增加了社办企业队。对产量高、贡献大的队,每个劳动日值多加两分。到了1977年,全面实行“四定一奖”,就是定产量、定产值、定费用、定工日,以产量产值计算报酬,超额完成的给予奖励。这些办法实施后,效果非常显著,1978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总产量比1977年增加了49%,人均收入比1977年增加了43%。
  1979年初,大队对财务、劳动、林业、农业、机耕、畜牧、投肥、多种经营等各项管理制度和分配办法又进行了重新修订,年终各队都超额完成了春定任务。这就是好制度加上好办法,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我们兴十四大队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真正脱贫,开始逐步走向致富。
  农业生产连年持续增长,1979年,兴十四大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人均1173元。粮食总产400万斤,平均亩产673斤;向国家卖粮282万斤,每个农业人口交售商品粮达到4000斤,粮食商品率70.6%;每个劳动力生产粮食3.5万斤,人均占有粮食5483斤。兴十四大队总收入80多万元,每个劳力集体分配和家庭副业收入达到2385元,在当时相当于全省国营职工平均工资739元的3倍多。
  说到这里,讲讲“上纲要”的故事。
  那时的口号有“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过纲要”(亩产400斤)、“过黄河”(亩产600斤)、“跨长江”(亩产粮食800斤),等等。1972年省委书记刘光涛来兴十四视察工作,地委书记、县委书记等领导陪同。
  开会的时候,刘书记问我:“小付啊,你们能不能‘上纲要’啊?”
  我想都没想说:“能啊!”
  刘书记:“你们怎么上?”
  我说:“黑地算不算?”刘书记疑惑了。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黑龙江地多,所谓的黑地,就是计划外的土地。
  刘书记:“那黑地是不是你的?”
  我回答:“是啊,黑地是我们的。”
  刘书记:“是你的,就算。”
  那时我就想,有了这些地,“上纲要”没问题了。
  刘书记又问:“一口人能养一头猪吗?”
  我说:“能啊。”
  刘书记笑了:“好,就这么定了,年底,你把这些都给我交上来哦……”散会后,刘书记对大家说:“这小伙子,不错,有魄力,我们的大队支部书记就应该是这样的!”
  还没等我笑出声来,当时的县委书记王海彦拉着我,找个背人的地方,铁着脸问我:“付华廷啊,你就给我吹吧,你们能‘上纲要’吗?你们去年亩产不到100斤,‘上纲要’得400斤,到时候你咋收场啊?”
  我长出了一口气说:“能上,省委书记不是说了吗,黑地也算。”
  王海彦说:“你怎么黑呀?”
  我噗嗤一声笑了:“你帮我黑呀,你卖给我两台拖拉机就成了。我现在是3000亩地,我再开10000亩地,算3000亩,我还上不了纲要?”
  王海彦说:“唉,这也太虚了,我这心里可没底啊……”
  ……
展开
目录
卷首

上部 兴十四村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根在山东我的童年和父老乡亲
一、沂蒙山下沭水河畔
二、闯关东的父亲
三、爱唱歌的母亲
四、乞讨的日子
五、跪别故乡奔向北大荒
六、艰难的移民过程
第二章 艰苦创业在“折腾”中坚定前行
一、走进大荒原木头橛子定村庄
二、煎熬岁月站稳了脚跟
三、渡过难关喜做新郎
四、王茂生我一定要找到你
五、结束磨难开始“整党建党”
六、社员选我当书记
第三章 践行诺言咬定目标拼命干
一、发了一笔小“羊财”自己组装拖拉机
二、初次战役改土挖渠修水坝
三、养猪养牛又养马办“五小工业”
四、因地制宜打井抗旱
五、植树造林锁住“黑风口”
六、全面发展脱贫致富
第四章 发展集体经济决不“单干”共同富
一、走集体化道路不让一个人掉队
二、制定新规划深化改革奔小康
三、全省第一个砖瓦化村全国第一个彩电村
第五章 工农并举种地不如“种工厂”
一、做“老板”不当“土财主”
二、组建富华集团建成柠檬酸厂
三、“借脑生财”成功上市
四、技术改造产品创新
第六章 进军商海敢于“弄潮”显身手
一、初次下海险些“呛水”
二、重出“江湖”再次经商
……
第二篇 回味我生命中的故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