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区域规划的角度研究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的环境权与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中所包含的广西若干少数民族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专门研究报告,很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国内研究成果,甚至补充了现有研究中的缺陷。
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的环境权与发展问题,是我国实施主体功能区域规划所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本著作以构建回应性法治为目标,系统阐述了我国主体功能区域划分后生态保护区规划的合法性与相应法律制度的回应性关系,论证了从法律制度上完善环境正义、平衡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的环境权和土地发展权的必要性,创新性地将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从地方治理、民族区域自治、生态补偿、生态移民等制度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协调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的环境权与发展权关系的法律建议。
导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环境权与发展的问题
第一节 问题之提出及价值选择难题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依据
三、环境与发展价值选择的法律难题
第二节 国际社会原住民可持续发展的法理基础
一、环境权概述
二、发展权概述
三、原住民权利的内涵
四、原住民环境权与发展权的关系
第三节 世居民族环境权概念释义
一、世居民族环境权的含义
二、世居民族环境权的分类
三、世居民族环境权的宪法预设
四、世居民族环境权的现实功能
第二章 生态保护区规划的合法性追问
第一节 生态保护区规划与世居民族环境权的保障
一、生态保护区规划的合法性基础
二、生态保护区规划对世居民族环境权的制约
三、生态保护区规划对世居民族环境权的促进
第二节 生态保护区规划与土地发展权的保障
一、土地发展权的含义
二、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发展的权利诉求
三、政府规划的合法性审查与法律保障
第三节 国外国土空间开发法的比较
一、大陆法系国家国土空间开发法的特征
二、英美法系国家国土空间开发法的特征
三、国外国土空间开发法的启示
第三章 法律制度的回应性评估
第一节 生态保护区规划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地区世居民族环境权与发展问题的典型性
二、生态保护区规划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契合
三、改善民族地区世居民族环境权法律保障的建议
第二节 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的生态补偿制度
一、生态补偿的含义与制度现状
二、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生态补偿制度的难点
三、改善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
第三节 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的生态移民制度
一、生态移民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二、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生态移民的法律要件
三、改善生态保护区内世居民族生态移民制度的建议
第四章 生态保护区治理的实证分析——以广西为例(上)
第一节 广西世居民族环境权与发展问题概述
一、广西行政区划与世居民族分布概述
二、主体功能区划对世居民族发展的影响
三、主体功能区划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第二节 生态区内广西壮族世居民族环境权与发展问题
一、广西壮族发展史及壮族自治区的成立
二、广西壮族“那”文化环境权利观与现实功能
三、生态区内广西壮族居民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第三节 生态区内广西汉族世居民族环境权与发展问题
一、汉族入桂及其对少数民族发展的影响
二、“土”“来”关系演变及其环境权纠纷的法律适用
三、生态区内广西汉族居民权利保障与发展对策
第五章 生态保护区治理的实证分析——以广西为例(下)
第一节 生态区内广西侗族世居民族环境权与发展问题
一、侗族来源及其与壮族生态文化的区别
二、广西侗族传统生态知识的环境权利化
三、生态区内广西侗族居民权利保障与发展对策
第二节 生态区内广西瑶族世居民族环境权与发展问题
一、广西瑶族的由来与传统环境权利意识的萌生
二、当代瑶族环境权利观念的形成与制度保障
三、生态区内广西瑶族居民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第三节 生态区内广西苗族世居民族环境权与发展问题
一、悠久的民族历史与频繁的迁徙
二、独具特色的苗族环境权法文化
三、生态区内苗族居民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路径
结语
附录
一、大瑶山地区农村林权纠纷治理现状调研
二、隆林各族自治县天生桥库区水事纠纷的调研
三、记者访谈:广西建设中法律人的风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