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郑说心语:大学人的文化使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340821
  • 作      者:
    郑斯宁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郑斯宁教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20多年来,一直在大连理工大学基础课教学第一线工作。他是个富有激情、充满活力的人,学生说他“青春不老”。课堂上,在他清晰严正的逻辑语序中,时常穿插进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事例,使学生在对抽象数理推论理解的同时更加深了对人生的理解。从教近五十年的经验,拥有更多对教育事业的反思与感悟,在字里行间洋溢的,不是教条式的说教,而是浓得化不开的惜才、爱才之心。
展开
作者简介
  郑斯宁,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领域知名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46年生于重庆市沙坪坝。1970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发配辽北农村中学执教六年半。在吉林大学获理学硕士(1981)、博士(1998)学位,导师伍卓群教授。1980、90年代留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及加州理工学院。1981年起在大连理工大学任教至今。1991年成为大连理工大学首批破格晋升的45岁青年教授。长期在教学一线直接面对学生,授课对象从“50后”直到今天的“90后”;真心付出,成为一茬茬学生的知心朋友。六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次主持国家教改项目。现任六种国际数学期刊编委。发表SCI检索国际期刊数学论文100余篇,数学评论200余则,并发表教育、教学随笔50余篇。累计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二十一名。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2005)、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2000)、大连理工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奖(2003)、大连理工大学首届屈伯川奖教金(2011)、辽宁省教学名师奖(2007)、大连市优秀专家(2013)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郑说心语——大学人的文化使命》是郑斯宁教授在大连理工大学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朋友三十余年丰富经历的真实记录,也是他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不断与时俱进的新思考,字里行间映射出他的敬业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书共分为“青春寄语”“解读正能量”“大学人的文化使命”“教坛耕耘琐记”和“教学随笔”五部分。书中既有对青年人寄予的厚望和对青年正确人生观的塑造,也有他对这个时代社会快速变动中出现的复杂敏感问题的看法。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与学生心对心交流,帮助学生认识我们周围的各种社会现象,传递支持改革开放的正能量,坚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理想信念。
展开
精彩书摘
  个性化特点是宝贵的,标新立异乃是创新的普遍特征。一部文艺作品如果没有个性,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尾,必然索然无味;只有那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作品才能打动人。所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实就是要求作品具有比生活更典型、更具鲜明的个性。即使是以真实性为前提的新闻报导,也必须求新、求特(即与众不同)。缺乏个性化特点的人和事,注定不会具有新闻价值。科学研究更是如此。拿数学研究来说,如果结果是可预料的,方法是标准的,那么,即使研究工作做得再辛苦也没有意义。而“结果是可预料的”“方法是标准的”两条,也正是我们向高水准国际数学期刊投稿时最常见到的两个退稿理由。相反地,如果发现了使人意外的新现象,或者发展了新方法,那就真有价值了。
  总之,精英教育应该鼓励而不是抹杀个性发展。世上的大河都是由小河汇聚成的。在遵守社会规则(法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大前提下,每个社会成员个性的充分发展,乃是实现社会最大发展的基本保证。我们的教育,切忌模式化、简单化,千万别在不经意间扼杀了学生宝贵的特质和个性。离开个性发展去谈精英教育是不可想象的。
  ……
展开
目录
值得一读的好书 程耿东 / 1
把心交给学生的良师 钱冬生 / 5
第一章 青春寄语
青春寄语——献给走进新千年的青年学生(2000) / 2
青春的记忆(2005) / 6
让青春闪光(2010) / 11
学习的快乐(2012) / 15
感受“代沟”(2014) / 19
对话90后(2015) / 23
第二章 解读正能量
科学发展观之你我他(2008) / 30
序 言
郑说心语——大学人的文化使命
2
科学发展是硬道理中的硬道理
——再谈科学发展观之你我他(2009) / 33
解读“正能量”(2013) / 37
中国梦之你我他(2014) / 41
从“颜色革命”谈起(2014) / 46
感悟依法治国的大小道理(2015) / 50
谈自信(2015) / 53
再谈自信(2015) / 57
改革万岁(2016) / 61
第三章 大学人的文化使命
校园文明杂感(2006) / 68
诚信与作弊(2006) / 71
我看和谐校园(2007) / 73
目录 3
赞志愿者精神(2008) / 76
赞挑战极限——感受菲尔普斯奇迹(2009) / 80
赞“平常心”(2009) / 83
赞“感恩的心”(2009) / 87
解析校园文化(2010) / 91
从数学修养到数学文化(2010) / 95
可持续发展与青年学生成才之道(2011) / 100
关于“钱学森之问”的理性思考(2011) / 104
大学人的文化使命(2012) / 110
知识分子的反腐败责任(2013) / 113
从“学术信誉”到“做人品牌”(2015) / 116
赞上进心(2016) / 120
4 郑说心语——大学人的文化使命
第四章 耕耘琐记
校庆书怀(2004) / 126
演好自身角色把握时代脉搏(2006) / 130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怀念芮又翘老师(2006) / 135
生在中国真好(2009) / 137
光荣的责任(2012) / 143
做一名称职的主讲教师(2014) / 147
教坛耕耘琐记(2014) / 155
导师角色与学术团队DNA(2015) / 168
第五章 教学随笔
创“名牌”就得严要求(2003) / 176
建立充满活力的校内管理与竞争机制(2005) / 179
目录 5
网络阅读短与长(2005) / 181
赞“勤能补拙”(2007) / 183
创新并不神秘(2007) / 187
从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谈起(2007) / 190
谈女大学生就业的不对称性(2008) / 193
谈精英教育与粗细两类功夫培养(2008) / 197
个性发展:鼓励还是扼杀?(2008) / 201
“变换”的魅力(2008) / 205
附录 一位教授的人生情怀(2004)/ 209
后记 《郑说心语》的由来 / 21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