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机会平等与幸福感:探索中国的“伊斯特林悖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40042
  • 作      者:
    潘春阳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该书的研究对于更深入地理解收入差距的福利性质,探索中国机会平等的程度及制度根源,揭示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变化规律,制定幸福导向的公共政策以最终跳出中国的“伊斯特林悖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该书也为发展中国家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做出了有益的补充。

展开
作者简介

  潘春阳,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师。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法国巴黎著名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做访问研究。研究兴趣包括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并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世界经济文汇》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出版译著两部。曾获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复旦大学黄有光福祉经济学研究奖学金。代表作:《中国城镇化的经验与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机会平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全书共十章,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到3章)回顾了幸福经济学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文献,并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系统考察了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基本决定因素;第二部分(第4到5章)述评了机会平等的理论源流和测度方法,测算了中国机会不平等的总体程度,揭示了机会平等与幸福感的理论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说;第三部分(第6到8章)采用宏微观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从不同角度对研究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第四部分(第9到10章)探索了导致机会不平等的制度根源,并提出了幸福导向的公共政策方案。

展开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中国的“伊斯特林悖论” 

1.1.2 收入不平等是否损害了居民幸福感? 

1.1.3 中国的机会不平等:收入流动性的视角 

1.1.4 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机会不平等? 

1.1.5 本研究想要回答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总体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1.3.1 总体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5.1 重点和难点 

1.5.2 创新之处 

1.6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附录 


第2章 幸福三问——基于幸福经济学文献的分析 

2.1 幸福经济学的源与流 

2.2 幸福感如何测量? 

2.2.1 关于幸福感的调查问题 

2.2.2 幸福感指数的有效性 

2.3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

2.3.1 解释幸福感的计量经济模型

2.3.2 个人特征

2.3.3 收入因素

2.3.4 宏观经济变量

2.3.5 政治制度因素

2.3.6 针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研究

2.4 幸福感指数能否作为公共政策的依据?

2.5 本章结论


第3章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居民幸福感

3.1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伊斯特林悖论”

3.2 中国居民幸福感的总体趋势与群体差异 

3.2.1 数据来源 

3.2.2 关于幸福感的调查问题

3.2.3 总体趋势 

3.2.4 群体差异 

3.3 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决定因素与国际比较 

3.3.1 相关变量 

3.3.2 计量模型 

3.3.3 基准模型:个人特征与居民幸福感 

3.3.4 国内和国际比较分析 

3.3.5 扩展模型:经济转型与居民幸福感 

3.4 本章结论 


第4章 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 

4.1 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趋势与形成原因 

4.1.1 变化趋势 

4.1.2 形成原因

4.2 机会不平等的哲学内涵和理论框架 

4.2.1 机会不平等的理论源流 

4.2.2 约翰?罗默关于机会不平等的理论框架 

4.3 机会不平等的测量方法 

4.3.1 对机会不平等的主观判断 

4.3.2 社会收入流动性 

4.3.3 机会不平等测量方法的新发展 

4.4 中国的机会不平等

4.4.1 从收入流动性看中国的机会不平等

4.4.2 中国机会不平等程度的客观测量:方法论 

4.4.3 数据、“类型”和测算结果 

4.5 本章结论 


第5章 收入不平等、机会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理论分析 

5.1 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

5.1.1 “隧道效应”与“相对剥夺效应” 

5.1.2 混淆的实证结果 

5.1.3 在中国的争论 

5.1.4 一个可能的解释 

5.2 机会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基于中国的理论假说 

5.3 本章结论 


第6章 机会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基于主观感知的视角 

6.1 中国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基于主观感知的视角 

6.1.1 机会不平等感知指数 

6.2 数据来源、变量释义与计量模型 

6.2.1 数据来源 

6.2.2 变量释义 

6.2.3 计量模型 

6.3 机会不平等、收入不平等和主观幸福感:实证分析 

6.3.1 基准模型分析 

6.3.2 收入分层与城乡分层模型分析 

6.3.3 机会不均对不同居民群体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6.4 进一步的分析 

6.4.1 主观变量地区平均法 

6.4.2 收入不平等感知范围问题 

6.5 本章结论 


第7章 机会不平等和主观幸福感:基于成功可控性的视角 

7.1中国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基于成功可控性的视角 

7.1.1从“成功可控性”衡量机会不平等

7.2 数据来源、变量释义与计量模型

7.2.1 数据来源

7.2.2 变量释义 

7.2.3计量模型

7.3 收入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实证分析

7.3.1 基准模型分析 

7.3.2 边际效应分析 

7.4 内生性问题探索 

7.4.1 五大人格特征模型

7.4.2 因子分析法 

7.4.3 直接相减法

7.4.4 人格特征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7.5 本章结论 


第8章 机会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基于收入不平等的分解 

8.1 中国省级机会不平等程度

8.1.1 方法论基础 

8.1.2 中国省级机会不平等程度测算 

8.2 数据来源、变量释义和计量方法 

8.2.1 数据来源

8.2.2 相关变量 

8.2.3 计量模型 

8.3机会不平等、努力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实证分析 

8.3.1 机会不平等、努力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 

8.3.2 收入不平等和主观幸福感 

8.3.3 机会不平等对不同居民群体影响的异质性 

8.4 本章结论 


第9章 机会不平等的制度根源与幸福导向的政策方案 

9.1 机会不平等的制度根源 

9.1.1 基本公共品配置失衡与财政分权制度

9.1.2 户籍歧视与城市倾向的经济制度

9.1.3 政治资本收益与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9.2 幸福导向的公共政策方案

9.2.1 促进社会机会平等的制度安排

9.2.2 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其他政策建议 

9.3 本章结论 


第10章 结论与思考 

10.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0.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