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先秦汉唐传统政治文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64038
  • 作      者:
    付开镜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对儒家政治思想其及在中国古代(先秦汉唐)的影响力进行了重点考察。绪言部分对全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概述。全书分为9个专题:原始儒家政治思想研究、孔子的爱情观与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研究、中国古代的“儒家化”现象研究、中国古代的人才及用人研究、中国古代人才的悲剧性行为研究、 秦汉之际的反秦人才研究、中国古代官民的良性互动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宣传研究、汉唐盛世及其当代影响研究。 通过以上论述,从多角度考察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先秦汉唐)政治的巨大影响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先秦汉唐传统政治文化研究(魏晋隋唐历史文化研究丛书)》:
  4.秦朝以法制为治国的根本,不需要人才的经营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把他治理秦国的经验推行六国广大地区,实行严酷的法治。秦是以武力统一中国的,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三十六郡的建立,不是为了治理人民,而是为了镇压人民。战国时期,边地才置郡,郡的兵力,要比县的兵力大得多。吕思勉先生说,“秦始皇灭六国,六国的人民都非心服,到处都有用兵镇压的必要,所以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
  在严酷的法制之下,也就不存在官员的主动性问题。秦朝的法网严密,可供官员个人发挥的余地太少。因此,人才在秦朝根本发挥不了个人的主动性,像刘邦,在秦做亭长,其才能难以得到发挥,更无法得到提升。秦朝政府对官吏的考核、任免实行了严格的制度。这种制度虽然有助于提高对官吏的管理水平,但因为秦法过于严格,官吏触及法律的可能太多。如刘邦本来要“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干脆放掉其余的全部刑徒。因为按照秦的法律,刘邦不能完成送徒的任务,当受重惩。
  总之,秦朝统一六国后,虽然也网罗了一批六国的人才,但是,社会上依然存在大批的人才,不能为秦政府任用,或者处于政府机构的底层。如此一来,就造成了秦统一之后人才渐渐缺乏的现象,表现有三:一是秦帝国的原来的人才队伍老化,人才成分单一,代表关东利益的人才没有进入中央政府。而秦始皇也没有对关东的人民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二是秦也没有从原来的帝国内部多多选拔人才充实其政府。关中是秦人的发祥地,六国人民虽然对秦不满,只要秦国本土人民团结起来,秦帝国还是有强大力量的。但是,秦国本土的人民,也没有产生众多的杰出官员。秦的制度面面俱到,秦人早已习惯于遵守法律,而难以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秦人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们同样还要进行各种劳役,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秦的高级官员章邯,在面对项羽的进攻之时,很快投降。说明秦朝官员的忠诚性是极差的。三是关东的高级人才,秦始皇根本没有加以关注。这些人才,全都散居在社会中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原始儒家政治思想研究
第一节 孔子树立的学习榜样和批判典型系统
第二节 孔孟政治思想的全体国民性
第三节 儒家顺应民意思想与教化民众思想的统一
第四节 从治水之“治”到治国之“治”
第五节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有限性民主

第二章 孔子的爱情观与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研究
第一节 从《诗经》臆想孔子的爱情观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崇母贱妻现象
第三节 中国古代妇女的隐性参政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儒家化”现象研究——以魏晋南北朝为例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鲜卑民族性观念的儒家化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家犬行为记述的儒家化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人才及用人研究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万人敌”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人才资敌现象
第三节 中国古代三种君主用人模式及其启示
第四节 刘备的出身与用人——兼对曹操、孙氏兄弟的出身与用人进行比较

第五章 中国古代人才的悲剧性行为研究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高官自污现象
第二节 帝王猜忌下中国古代官员的避祸之道
第三节 南朝宋齐皇帝惩治武将的“预制重罪”政策

第六章 秦汉之际的反秦人才研究
第一节 人才前途无望与秦的灭亡
第二节 仇秦与抚秦:项羽、刘邦在灭秦战争中的不同策略
第三节 刘邦消弭六国仇秦浪潮的方略

第七章 中国古代官民的良性互动研究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官民互爱体系
第二节 汉代官民的互爱
第三节 汉唐爱民之官与害民之官的比较
第四节 中国古代统治集团与民众利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宣传研究
第一节 汉字构造特点与中国古代的政治谣言
第二节 魏蜀吴建立前的合法性宣传

第九章 汉唐盛世及其当代影响研究
第一节 汉唐盛世的特征与国人的“汉唐盛世情结”
第二节 汉唐盛世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准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