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主权信用评级规则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62790
  • 作      者:
    周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嘉( 1979 - ) ,女,重庆人,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加拿大约克大学奥斯古德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通讯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经济管理学院
展开
内容介绍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信用评级机构及其所使用的评级方法便受到了广泛关注,这种关注,在綦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全球金融市场对信用评级的高度依赖,也暴露出了由美国评级机构所垄断的全球信用评级市场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信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危机或债务危机的实质都是信用危机,即债权债务关系中债务主体的偿付能力危机,主权信用评级就是揭示债务国偿债能力的一种标准。主权信用评级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世界金融市场稳定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影响一国利用国际信用资源的能力的同时,也影响着国际信用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危机驱动下,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纷纷对信用评级失灵的现象进行了反思,开始着手进行信用评级监管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反观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相对落后,信用评级产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既存的监管规则也存在较多缺陷。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的稳步推进,发展我国的信用评级产业,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完善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的相关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评级市场,是否真的存在公平的主权信用评级?以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为代表的大型信用评级机构.是否真的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生产高质量的主权信用评级?大型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活动,对全球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是否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含义?《主权信用评级规则研究》尝试结合经济学领域与法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展开
精彩书摘
  (五)主权信用评级的特殊性
  主权信用评级中的“主权”是指政府或组织对经济资源的管理权,主权实体不仅指国家或地区的政府,还包括国家之间通过国际公约而组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或超国家组织,如欧盟。和企业信用评级类似,主权评级评估主权发行人按时足额偿还其债务的意愿和能力,但由于评级对象的特殊性,对主权发行人而言,还款愿意比还款能力重要。一方面,主权国家定期发行债券,而公司发行债券的频率相对没有那么固定。另一方面,投资者一般都对企业债券的违约概率感兴趣,其隐含的假设是,企业应该能够在任何时间清偿债务。相反,对于主权国家的隐含假设是,国家是在持续偿还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借款,即重点不在于国家是否能够偿还债务,而在于国家的持续借款能力,这一点其实只有极少数的国家具备相应能力。主权实体如果违约,目前尚无有效的法律的可以对其进行制裁,也不存在任何超国家机制可以实施制裁,主权违约的风险溢价和国家借贷关系中的风险是不同的,因此主权信用评级中的决定因素是借款人的支付意愿,而不是支付能力。理论上,政府可以随时选择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偿还本币债务。然而,实施这一策略可能导致严重的政治效应和经济影响,即使理论上存在偿还债务的能力,如果偿还债务的政治成本过高,政府也可能会选择性违约。此外,也有比较极端的情况,比如发生内战或军事政变,也可能会出现新政府拒绝承担上届政府债务的情况。
  主权信用评级和公司债券评级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后者才是大多数评级机构的主要业务。评级机构对大量的公司进行评级,企业违约的例子较多,评级机构对企业债券评级进行监测,以检查其评级的准确性。例如,穆迪每个月发布统计数据,用以证明其评级具有一致性。但与企业违约相比,主权国家违约的情况非常少,因此难以监控主权国家评级的一致性和有效性。2011年5月,穆迪发布了其针对主权国家违约的第七次研究报告,对1983-2010年接受其评级的100多个主权国家进行统计的结果表明,只有14个主权国家在此期间违约。①因此,与公司评级相比,主权信用评级用违约率去检验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存在较大难度。此外,主权评级往往是被动评级,而公司评级一般都是主动评级,三大评级机构发布的公司评级,大多由发行人支付费用,但评级机构并未将主权信用评级视为主要收入的来源,而是将其作为企业评级的参照标准。对主权发行人发起被动评级,产生的利益冲突可能比主动评级少,但同时也减少了评级机构获取非公共领域信息的机会,其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和独立性可能存在缺陷。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本书研究的现实背景
二、本书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书的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本书的逻辑思路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二、本书的不足之处
第五节 关于本书的两点说明及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主权信用评级的源起与发展
第一节 主权信用评级基本概念的诠释
一、主权信用评级的概念界定
二、相互关联的内部控制规则与外部监管规则
第二节 主权信用评级的发展简史与特定功能
主权信用评级的百年兴衰
二、主权信用评级对主权信用风险的影响
三、主权信用评级的市场价值及其异化

第三章 主权信用评级的内控规则
第一节 主权信用评级的评定规则
一、现代主权信用评级方法的主要特点
二、主权信用评级方式的转变
三、主权信用评级流程
四、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主权信用评级内控规则主导下的评级质量缺陷
一、金融危机中的主权信用评级失灵
二、主权信用评级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透明度
第三节 主权信用评级内控规则的局限性及其根源
一、主权信用评级方法中所隐含的主观性
二、金融资本的组成部分
三、美国评级霸权下的意识形态产物

第四章 主权信用评级的监管规则
第一节 以主权信用评级为基准的监管规则
一、主权信用评级在监管规则中的法定使用
二、以信用评级为基准进行监管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以信用评级机构为导向的监管规则
一、以信用评级为基准的监管规则存在的缺陷
二、危机驱动下的监管反应
第三节 主权信用评级监管规则的最新发展
一、美国和欧盟的监管改革路径
二、美国与欧盟监管规则的趋同化和分歧

第五章 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缺陷的规则性成因分析
第一节 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状况
主权信用评级市场中的领导者和追随者

第六章 我国主权信用评级规则的完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