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孔子》:
孔子回到鲁国,仍然边学边教。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去齐国,归途中;长子死在齐国靠近鲁国的嬴、博之间。孔子知道季札熟悉礼制,觉得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就专程前往观看。他见死者穿着平常的衣服,墓穴深不到水,封土长宽与墓穴相同,高与人蹲下时的肩高相同。掩埋后,季札袒露左臂,向右绕坟边走边号,“你的骨肉又返回土中了,这是命啊。但你的魂灵会回去的,会回去的”,如此三遍后就回去了,孔子认为季札处理的丧事是很合乎礼制的。
在这段时间里,孔子还曾经专门前往当时的周朝都城洛阳去学习周代的礼乐。关于孔子人周的时间,过去学者大多认为是在孔子三十四岁时,其实这是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的时间,并不是孔子人周的时间。拜师时,南宫敬叔大概只有十二三岁,不可能向鲁昭公请求派他和孔子去东周的首都洛邑学习。
这件事情应该在孔子四十多岁的时候。昭公同意了南宫敬叔随孔子入周学习的要求,并给了一辆车、两匹马和一个仆人。孔子和南宫敬叔到了洛邑,专门向老子请教周代礼制。老子姓李名聃,曾任东周的柱下史、守藏史,熟悉周代的礼仪制度,在回答了孔子的问题后,还专门告诫孔子,“聪明神察而接近于死亡者是因为好议论他人,博学善辩见识广大而危及其身者是因为好揭发他人的劣行。做人子的要忘掉自己而只想父母,做臣子的要忘掉自己而只想君主”,老子初次相识就了解了孔子才忠言相告,但是从孔于以后的所作所为看,孔子并没有将老子的话放在心上。
关于孔子教育的记载不是很多,一个是前面所说的“苛政猛于虎”,再一个是观欹器。这件事大约是在孔子四十六岁的时候,孔子带领弟子们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到了欹器。欹器是国君放置在座位右侧用以劝诫的器物。孔子对弟子们说,欹器空的时候是歪斜的,水刚好在中间的时候是端正的,水超过中间就会翻过来,弟子们用水一试,果然这样,孔子借此教育弟子们不要自满。子路问保守成业的办法,孔子说聪明圣知用愚笨来守护,功被天下用礼让来守护,勇力盖世用怯懦来守护,富有四海用谦虚来守护。
这段时间内孔子曾有过两次从政的机会,一次是阳货的邀请,一次是公山不狃的邀请。
阳货邀请是在孔子四十七岁时,但孔子不愿见他,阳货没有办法,心生一计,派人给孔子送去一头蒸熟了的小猪。按照礼仪,接受人家的馈赠要登门拜谢,阳货想在孔子前来拜谢时当面相见。孔子也心生一计,决定趁阳货不在家时前去拜谢。可是万万没有料到,竟然在路上碰到了阳货。阳货对孔子说“来!我给你说”,孔子没有作声,阳货只好自己接着说:“身怀治理国家的才能却看着国家迷乱,可以说是仁爱吗?”孔子仍然不作声,阳货又接着说:“不可以。
喜欢做事,却一次次错失机会,能说是明智吗?”孔子还是不作声,阳货再接着说:“不可以。时间过去7’就不会再给我们7。”孔子这才开口说:“好吧,我就要出仕做官7。”孔子虽然这样说7,但是他仍然没有去做官。其实,孔子并不是不想做官,只是他看不惯阳货的为人,不想在阳货这样的家臣手下做事。
阳货是季孙氏的家臣,囚禁季桓子强迫他签订盟约,以季孙氏的家臣执掌鲁国大政,陪臣而执国命,是孔子最为深恶痛绝的,他怎么能到阳货那里做官呢?后来阳货又曾强迫鲁公、三桓签订盟约,还曾阴谋废掉三桓另立他人,定公九年占据阳关叛乱,被打败后逃奔到齐国,齐国想把他抓了起来,他设计逃脱先去宋国,后来到了晋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