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气妈妈黄文贞的故事育儿经。
★一个好故事,宝宝变懂事。
孩子很容易把故事中的角色与自己联想在一起,将自己融入故事情节当中,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故事所要表达的主旨。好故事的小种子会在孩子心里长成智慧与创造力的大树。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养方式远比天天念叨有效果。
感情越谈越浓,言语越说越流畅。亲子间“说故事”的重点是谈亲子情,说人间爱,而目标是让孩子们具有良好的品格。家长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说书者、智囊库,更是一个好伙伴——陪伴孩子成长,使孩子在不同故事的陶冶之下,试炼出智慧、勇气与爱。
说书胎教,养出准妈妈的好心情
西汉的文学家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记载:“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意思是说,周成王的母亲怀孕时,站有站相,不将重心倚在一边;坐有坐相,坐时不歪斜;笑时不放声喧哗;独居一处时也不懈怠、放任;发怒时也不骂人。她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就是为了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整合周成王母亲的胎教经验与莎士比亚的思想,“良性阅读”应该是能帮助胎儿健康成长的胎教法之一。念故事给胎儿听,不仅可以让怀有身孕的母亲放松心情,体内充满正能量,也可以使胎儿从母亲温柔的朗读语调中得到厚实的安全感,甚至冥冥之中在胎儿大脑发育期间将知识植入胎儿的脑中。孩子出生之后,再次听到相同的故事时,如同沉睡的记忆被唤醒一般——孩子不仅能够比较容易地记住书中的字句,还会喜欢接触书籍,甚至融入书意之中。
准妈妈读的字句,深植在胎儿的心中
我曾听一位名叫玛莉的朋友说过,她怀孕时陪短期出差的先生在西班牙居住了几个月——她随同先生去西班牙时,原本只是想去玩一两周便回来,没想到竟然在那儿待了三个月。
她每天的生活除了去学西班牙语之外,就是待在家里。因为看不懂电视,上网时间太久又对胎儿不好,所以玛莉就反复地念从台湾带去的两本书——一本是《三字经》,另一本则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字经》是她特意带去的,因为她觉得读起来比较朗朗上口,所以就暂且将它当作胎教读物;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她当作平安符随身携带的。
她回到台湾之后,又买了几本胎教故事书,不过偶尔还是会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三字经》拿出来念给腹中的宝宝听。听说,玛莉的孩子出生满月之后,便能从晚上十一点安静地睡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平常也很少哭闹,而且似乎能听得懂大人跟他说的话。有时,玛莉和她的先生因为太累而没陪孩子玩,小宝贝就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婴儿床上,也不黏人。小宝贝发烧不舒服时,玛莉若是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或者《三字经》给小宝贝听,他很快就能放松入睡。
玛莉对我们说:“别人的孩子都喜欢听绘本故事,我家的宝贝却喜欢听经,该不会是和尚转世吧?而且,对于我批评过他的事,他很少再犯错。”
玛丽的丈夫则常炫耀:“我那乖儿子,可非泛泛之辈。”
刚好,玛莉与她先生帮儿子取名为“圣人”。
几年后,“圣人”上幼儿园了,从上小班开始就参加读经比赛。他背诵经典的速度可谓“过耳不忘”——只要听妈妈念几次,他便能记得七八成,而且咬字非常清楚。
后来,玛莉带“圣人”参加读经比赛时,遇见一个与“圣人”相似的孩子。那个孩子的妈妈说她怀孕的时候对各家经典感兴趣,便天天念那些经典,没想到孩子出生之后竟然都记得。
玛莉仿佛解开了多年未解的谜。她对我们说:“原来‘圣人’也是个普通的孩子,只是因为在我的肚子里听多了‘智慧之语’,才会有这么好的记忆力。但是没想到隔着肚皮也能听这么清楚。”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胎儿呱呱落地之后,对出生前妈妈所在的生活环境中的声音特别敏感,听到妈妈的声音也会感到特别安心,因为他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准妈妈们若是能选择比较温馨、富有教育意义或者具有智慧启发性质的故事、经典等读给未出生的宝宝听,这个小小的胎教动作,不仅能使肚子中的孩子对成长环境产生安全感,还能在孩子出生之后进而让孩子对母亲产生信赖感,更能在孩子懂事之后较容易地启发他的良知良能。
虽说这么小的小宝贝或许听不懂那些‘智慧之语’,但若是他能像圣人一样,从小过错不二犯,体谅父母的辛劳,喜欢读书,岂不是很好?
给孩子金银财宝,不如和他分享一本好书
许多疼爱孩子的家长,舍得花钱给孩子买玩具、添购衣物,却没有陪孩子读一本书的时间。家长们认为自己辛苦工作都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却忽略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美国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说过:“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其实,这七年多全职妈妈的经验告诉我,孩子通常不记得便当里的菜色,不记得三年前父母送给他什么生日礼物,也会忘记曾经去过哪里度假,但是却意外地能记住父母念过的故事中的一句话,以及被父母搂在怀里与父母一起读过的绘本的名字。
其实,孩子喜欢的是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孩子从父母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上感受到亲情与爱。那种甜蜜的感觉润物细无声地落入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幸福的记忆。
新手父母不知道如何和孩子对话时,不妨念个故事给他听。尽管孩子可能听不懂故事的意思,但是他会从父母亲切的口吻中知道父母是深爱着他的。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更有勇气与自信去面对将来许多未知的挑战,因为他知道不管路有多艰难,家人都会给予无限的支持。
图书馆的“故事时间”=亲子共享的“爱的光阴”
日本大多数的市区图书馆都有“故事时间”这项活动,而且欢迎亲子一起参加。
在日本名古屋生活期间,每周我都会带着一岁多的小女儿参加市区图书馆为0~3岁的孩子举办的“故事时间”。这项活动每次大约是30分钟,由义工妈妈们轮流主持。1~3位义工妈妈以看图说故事、带动唱和表演木偶剧等方式给未满三岁的孩子讲故事。
在每次的“故事时间”中,义工妈妈们并不要求孩子们一定得乖乖地坐着——有些孩子黏在妈妈的身上,有些孩子则一会站、一会坐,或者蹲在桌下,或者靠在墙边——只要不过分影响其他小朋友与义工妈妈的互动,这些小动作基本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持续带着孩子在日本名古屋的社区图书馆参加“故事时间”约一年的我,深深地了解到其实这项活动并不只是为了给孩子讲故事,启蒙孩子的阅读兴趣,更是为了让妈妈们与孩子进行互动——相互拥抱着听故事,一起做游戏、带动唱,一起看木偶戏,然后在回家的路上一起说着活动的内容……妈妈们陪伴幼小的孩子度过“知性兼感性”的时间。
小脑袋瓜里的深刻记忆
以我和其他妈妈的经验来看,这个年纪的小孩,大多数无法记得当天所听的故事的全部内容,有时甚至根本想不起来当天义工老师们说过的话。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只装着木偶的动作,或者义工老师唱过的歌谣中的一两个字,但是这些许的记忆却让孩子们感到满足与快乐。
有一次,义工妈妈利用手指布偶表演一个小短剧,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礼节。剧中的主角是一个小男孩,他早上起床会大声地和爸妈说早安;吃饭前会说“要开动了”;吃饱饭后会跟母亲道谢;去公园玩时不小心撞到其他小朋友,会鞠躬道歉;从公园回到家会说“我到家了”;爸爸下班回家,会跟爸爸说“您辛苦了”;晚上睡觉前会跟父母道晚安。白天的太阳公公和晚上的月亮公主都说他是一个很棒的好孩子。
对于出现在短剧里的这些礼貌用语,两岁左右的孩子基本都听过。因为都是基本的礼节,周围的大人或者哥哥姐姐也都会使用,所以其实不难记住。但是,有时孩子却不愿按照大人的要求使用这些礼貌用语。不要对孩子说教,试着给孩子说故事吧,也许故事就可以让孩子学会懂礼貌。
孩子特别喜欢逗趣的动作,也比较容易记住相应的场景和语言。那天“故事时间”结束之后,其他几位妈妈邀请我们一起去图书馆旁的公园里野餐。午餐结束后,我们这些妈妈们一边看着孩子做游戏,一边聊天。这时,我的女儿突然跟另一个小女生额头碰额头地撞在了一起。我跟那个孩子的妈妈赶紧将两人拉开。还没等我们开口,这两个刚满两岁的小女孩儿就笑着互说“对不起”。没想到,这两个小妮子刚互相道歉,就又撞在一起,然后又笑着说“对不起”。我和那个孩子的妈妈还没搞清楚状况,旁边的两个小男生竟然也开始撞头,然后互说“对不起”。这四个小朋友轮流换对象碰头,然后说“对不起”,看起来完全像是故意这样做的。
我们这些妈妈们先是看得云里雾里,后来才想起来,原来他们是在学手指布偶剧中的主角在公园和伙伴抢着捡球时相互撞到头,然后互说“对不起”的那个桥段。
当时,义工妈妈在表演两个手指布偶撞到头的情景时,声音和动作都特别夸张,让看表演的孩子们笑得东倒西歪。没想到看完表演的孩子们会亲身体验,反复尝试,让这一幕成了“精彩回顾”。若不是我们这些当妈妈的心疼孩子的额头都撞红了,强制他们玩些别的,这个“对不起”游戏还会再持续一段时间。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和女儿聊起这个短剧。我发现女儿对当天布偶主角说过的话是有印象的,只是记得不是很清楚,加上有些咬字不清晰,所以感觉有些生涩。她翘起手指,握着手帕甩来甩去,嘴里念念有词,好像是在复习从短剧里学到的问候语。于是,我借机将短剧中的故事又说了一次,并且和女儿一起练习故事中的问候语。女儿很努力地边摆手边跟着我重复地说,偶尔还会故意反问我。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这个小短剧中的故事成为我们全家的聊天话题。虽然女儿无法完全自动自发地说出这些问候语,但是提醒她开口时,她并没有显露出不乐意的表情,而是会想起那天短剧表演的情景,积极地向手指布偶学习。
第一篇 故事一点就懂,孩子最容易领悟
懂得运用故事的力量,教育就能轻松、快乐、有效!
第一章 0~3岁宝宝:相亲相爱,共游梦幻世界
说书胎教,养出准妈妈的好心情
准妈妈读的字句,深植在胎儿的心中
给孩子金银财宝,不如和他分享一本好书
图书馆的“故事时间”=亲子共享的“爱的光阴”
小脑袋瓜里的深刻记忆
信任与爱是说故事的必备品
唱唱、说说、贴贴、扭扭、笑笑
一暝大一寸 = 睡觉指令
恬静、优美的世界名曲,让孩子在爱的摇篮里好眠
自编自导自演的启蒙剧,也能有不错的效果
小兔子教会儿子上厕所
以带动唱的方式,训练基本礼节
因材选书,细心导读,才能达到教导效果
绘本插图能激发小宝贝的想象力
严选妈妈代言人
在玩中学习
给小宝宝父母的一句话:用故事搭起亲子信赖的桥梁
父母小帮手:解决父母的难题!0~3岁幼儿常见问题
第二章 3~6岁的孩童:轻声细语,随着孩子谈天说地
语言训练&道德教育,双管齐下
没有疑问,怎能解惑
耐心陪着寻找“为什么”,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巧用问句,引导孩子自省
天马行空的童言童语暗藏玄机
亲子沟通,情感>语言
看似平凡的日常对话,句句都是“教义”
孩子的坚持,需要家长的耐心和鼓励
玩“扮家家酒”,代替体罚
深耕良知良能的好时机
给幼儿园孩子父母的一句话:用故事训练孩子遵守规矩
父母小帮手:解决父母的难题!3~6岁幼儿常见问题
第三章 小学阶段的孩子:全心全意,陪着孩子体验人生
只守护,不否定
小学暑假作业,拉近亲子关系
亲子共读,讲究爱的氛围
不强迫孩子写日记,先当孩子的“文友”
精心设计,让孩子和父母有话说
父母是最好的运动教练
一花一草一木,父母是美的导师
教会孩子人际交往,父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
“诚、信、爱、谅”四字让孩子赢得好人缘
让孩子动手做家务,瞬间化为故事的主角
厕所里的美丽女神
当义工,导正孩子的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远比督促孩子考高分重要
会读书的孩子,多半是父母调教出来的
给小学生父母的一句话:用故事教导孩子明白是非
父母小帮手:解决父母的难题!小学阶段孩子常见问题
第四章 青春期的子女:望、闻、问、切,用心呵护孩子
的蜕变
再怎么不放心,也要勇敢放手
餐桌上的故事时间
父母要会听、会说
孩子的朋友,可以是教养的好帮手
与孩子共同阅读“世界”这本故事书
“我将来想当……”的故事,得由孩子自己来说
兴趣是成功的契机
让孩子做父母的老师
会“耍赖”的父母,用耐心教导孩子
写实故事,是一种警示教育
明白“代价”的意义,便会珍惜青春无价
做父母是一辈子的工作
给青少年父母的一句话:用故事帮助孩子实现自我成长
父母小帮手:解决父母的难题!青春期孩子常见问题
第二篇 说好故事,给孩子源源不绝的成长动力
好故事的小种子,会在孩子心里长成智慧与创造力的大树。
第五章 儒家哲理小故事,培养孩子的品格
与时俱进的老智慧
什么是“五常”
第一课:“仁”,说慈悲的故事
第二课:“义”,说合宜的故事
第三课:“礼”,说敬人的故事
第四课:“智”,说智慧的故事
第五课:“信”,说诚信的故事
第六章 大人小孩都适用的“世界故事”
只有孩子能听进心里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给孩子说故事,贵在“质”而不是“量”
第一课: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第二课:做好事,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第三课:说谎话,倒霉的会是自己
第四课:快乐的环境靠自己来创造
第五课:敞开心胸接受和自己认知不同的人、事、物
第六课:心美,就什么都美
将好故事放在孩子的心中
后 记 有爱的故事就能发挥教养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