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亚地缘政治沿革:历史、现状与未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29720
  • 作      者:
    许涛著
  • 出 版 社 :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中亚是我国西部重要邻区,是欧亚板块的内陆腹地,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也将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地区。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中亚民族国家和政治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封闭的地缘环境保留下了古老的游牧传统,而处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位置又使中亚不断受到外来强权中心和强势文化的影响。古希腊、波斯、匈奴、突厥、阿拉伯、蒙古、俄罗斯等,异族的征服和统治一次次中断了中亚文明的正常发展进程,外来文化的不断侵入成为中亚历史发展的常态。这种特殊地缘环境前提下的社会历史在造就中亚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塑造了中亚地缘政治的多元性特征。苏联的解体使中亚各国实现了独立,中亚地缘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25年的独立建国历史中,地区力量的成长与域外强权的渗透交织发挥作用。中亚地区政治除多样性之外,内外影响下的不确定性也成为重要特征。本书从中亚地缘政治沿革的路径解读这一地区面临的若干复杂问题,并尝试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问题的提出及其学术意义
关于中亚定义的历史沿革
中亚学在欧洲各国的兴衰
中国学者眼中的中亚
中国外交对中亚地区的定位
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章 中亚地区的地缘特性
中亚定义的地缘政治含义
征服者们留下的政治遗产
汗国、艾米尔、伯克的存亡及其地缘政治意义
中亚行政区划沿革中的地缘政治考量
苏维埃政权下的中亚地缘板块
苏联时期的中亚民族与地缘政治

第三章 中亚国家的独立与重建
超级大国体制内的中亚地缘政治
苏联改革在中亚引起的躁动
“8·19”事件与中亚各国的独立宣言
十字路口上的徘徊与抉择
“和平分家”后的尴尬与无奈
民族意识的回归与国家政治特色
国家政体构建模式的地缘特色

第四章 域外权力中心的中亚观与地缘影响
从“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到“新丝绸之路战略”
从领导到伙伴的角色转变
“新欧盟”与“新中亚战略”
“突厥民族大家庭”的召唤
从恒河到阿姆河的地缘文化对接
“日本+中亚五国”的外交对话

第五章 中亚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
传统地缘政治中心的“漂移”
新生国家权力中心的发育与成熟
原有地缘政治生态的裂变
重构地缘政治版图的j中动
“9·1l”事件与阿富汗战争
“中南亚”概念提出的地缘政治意义
从“大中亚伙伴计划”到“大中亚战略”的政策演进

第六章 中亚各国对外政策中的地缘政治认知
“草原之鹰”的欧亚国家定位
“从来不依赖任何人”的乌兹别克斯坦
由“中亚民主岛”滑向“颜色革命”陷阱
面对“圣战”和毒品的坚守
《鲁赫拉马》的智慧与中立国策
平衡外交与多元政治格局的形成

第七章 艰难的区域一体化脚本
斯塔尔“大中亚计划”的经济一体化内涵
失分的“新丝绸之路战略”
上海合作组织自贸区的困境
从“关税同盟”到“欧亚联盟”的地缘政治考虑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亚区域一体化前景

第八章 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地缘政治影响
“民族大熔炉”还是“民族火药桶”
从“纯;争伊斯兰运动”到“迁徙圣战”
脆弱的绿洲与膨胀的人口
萎缩的冰川与消逝的成海
金融海啸后的中亚国家
中亚民族文化寻根的焦虑
被全球治理遗忘的角落

第九章 新安全观与新合作方式地缘政治启示
转化冷战“负资产”的成功尝试
“上海五国”论坛机制的形成
共同安全风险下的协作与行动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新安全观的实践
“上海精神”的地缘政治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与粘合剂
上海合作组织的人文精神与欧亚文明的复兴
质疑、探索和前景

第十章 阿富汗:中亚的梦魇还是机遇
列强博弈的地缘政治遗产
葬送昔日帝国的泥淖
布热津斯基眼中的“死穴”
“塔利班文化”的兴衰
极端主义势力的庇护所
“失败国家”的重建困境
“鸦片之路”对中亚社会的侵蚀
地缘条件决定下的宿命与机缘

第十一章 历史的轮回:新利益共同体的构建
古代“丝绸之路”的地缘要素
当代中亚民族的“丝绸之路”情结
“丝路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
中亚民族文化自觉与欧亚文明中枢的重建
从“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
由“丝绸之路”复兴看中亚民族的复兴

第十二章 基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