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91602
  • 作      者:
    杨柳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柳,男,1980年5月生于陕西紫阳县,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硕士。现任职于陕西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史学。先后承担和参与省厅级课题8项,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有3项,分别为陕西省社科界2013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民俗、民间体育发展转型与保护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转型与保护研究”;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陕南地区农村学校利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实践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财富,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其中之一。《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怎样传承与保护”为目的入手,对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审视,主要研究其概念与文化形态,并从客观出发,揭示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发展规律、价值与功能。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适合广大中华文化关注者及文、史、哲、体育专业大学生和教师等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瑰宝,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武术已发展成为具有完整运动形态、完善规则制度及理论构架的文化体系。1953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将武术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自此,在后面的历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中,武术一直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同时也是全国运动会的正式竞技项目,深受国家及各地体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在各自漫长的生产、狩猎、战争等历程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防身健体的武术活动,构成了博大的武术文化体系。很多民族都有较为丰富的武术活动。
  摔跤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影响,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中华民族中以蒙古族、彝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藏族、同族的摔跤最为著名,并各有自己的摔法、规则与特色。蒙古族极为喜爱摔跤运动,摔跤与赛马、射箭一起被称为“男子三项竞艺”。蒙古族摔跤时要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摔跤衣,同其他摔跤一样,要求运动员手腰腿部动作调配合,在对抗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朝鲜族的摔跤最大特点就是比赛时使用腿绳,比赛的双方下蹲,右膝着地,搂住对方右肩,用右手抓住对方腰带,左手抓住对方腿带,待裁判哨声响,双方同时起身用力,以将对方摔倒为胜,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彝族摔跤比赛方式各不相同,但其规则和现在的国际自由式摔跤比较相似。在民族的传统节日庆典中举行,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摔跤节”、朝鲜族的“端午节”、彝族的“火把节”“密枝节”“春节”、哈尼族的“苦扎扎节”等。在彝族部分地区的婚礼、祭祀、葬礼等习俗活动中也有举行摔跤活动的。1953年的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摔跤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在此后的历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摔跤均被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国家为规范民族摔跤运动的方式,1953年特制定了《民族形式体育运动摔跤暂行规则》,1975年又制定《中国式摔跤规则》,并在以后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少数民族摔跤运动已经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射箭与射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是山林地区人们为了狩猎及战争的需要而出现的武器,也是人们长期以来非常喜欢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人们重要的生产生活手段①。射箭由具有强大弹性的弓、弦和箭组成,是利用弓弦的弹性将箭发射到远处目标的武器。我国的蒙古、藏、彝、满、傈僳、达斡尔、羌、锡伯、普米、裕同、门巴、珞巴等民族都沿传有悠久而精湛的民间射箭习俗。弩是在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也称为弩弓。弩弓比弓箭射程更远,并且准确平稳。射弩作为众多民族中开展较为普遍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广大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对其进行动作规范、竞赛规则、竞赛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于1986年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被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目前,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射弩项目共设男子立姿、跪姿、全能,女子立姿、跪姿、全能项比赛。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形态

第二章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学审视
第一节 文化学与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 中华文化与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第三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特质
第四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第五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溯源
第一节 神话传说与宗教仪式推动了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萌生
第二节 风格各异的风俗习惯延伸了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
第三节 采集技能中的肢体活动孕育了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
第四节 狩猎斗兽技能促进了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第五节 农耕生产技能孕育的肢体活动酝酿了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
第六节 战争中的身体对抗技能推进了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第四章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阐释
第一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高度凝练了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汇聚了民族的性情
第三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身体活动体现了人的欢悦之情
第四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包含了身心并育的双重因素
第五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展示了独特的运动方式选择机制

第五章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
第一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阐述
第二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文化价值结构体系及特点
第三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本质

第六章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功能
第一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功能类别
第三节 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功能阐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