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美德智慧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816616
  • 作      者:
    范宸著
  • 出 版 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庄子
  成于务,失于傲。——管子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韩非子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荀子……
  传统文化中潜藏着无尽的智慧,需要我们加以传承与发扬光大。

展开
作者简介
  范宸,编辑出身,写过多种励志类图书。其作品文笔优美凝练,见解犀利独到,富有深刻的哲理性,深受读者喜爱。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对先秦诸子经典的国学著作中圣贤智慧的总结,书中重新解读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和荀子的文化智慧。
  通过阅读本书,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古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中汲取心灵的营养,并对其中的精华做到继承和发扬,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孔子的美德智慧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家境贫寒,却有志于学,20岁时已学识渊博,被当时之人称“博学好礼”。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开鲁国,前往齐国,受到齐景公赏识。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孔子返回鲁国,但此时政权皆掌握在权臣手中,孔子虽有两次从政机会,却全都放弃了。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出任中都宰,卓有政绩。后来先后担任小司空、大司寇等职位,鲁国大治。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在鲁国权臣的打击下,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直到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才再次返回鲁国。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于鲁国,享年73岁。
  孔子博学多才,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的核心思想是“礼”与“仁”,主张用礼教和道德来治理国家,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学徒众多,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达者七十二人。这些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孔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成书,是为《论语》。
  以和为贵
  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仁义道德、礼法规则,是为了
  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在人与人之间架起“和谐相
  处”的桥梁。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家和万事兴”,意思是,与自己的家人“和谐相处”,就会更好地去拼搏事业;与身边的朋友“和谐相处”,友谊就会长存;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世界就会和平。
  “和谐”是人类文明社会几千年来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前提条件。人、事、物均应以“和”为贵,和谐、和睦、和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伟大文明遗产,是一代代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披荆斩棘、开创时代、积累下来的生存智慧,也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所必须掌握的通达处世之道。
  “将相和”的故事早已被大家所熟知。
  廉颇是赵国的第一武将,而蔺相如在没有官职前只不过是一个泛泛之辈。但是,当赵王在为跟秦国谈判的人选犯愁的时候,恰恰是蔺相如毛遂自荐,带着和氏璧来到了秦王面前。在谈判的过程中,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勇敢与智慧,最终完成了赵王交给他的任务和使命,为维护赵国的尊严立下了彪炳史册的功绩。
  从此以后,蔺相如这位原本没有任何官职的幕僚在赵国名声大振,他的官职也一跃超过了战功赫赫的廉颇,这让廉颇的心里很不舒服。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之下,廉颇开始找蔺相如的麻烦。蔺相如每次看见廉颇之后,都会远远躲开,甚至为了不与廉颇见面,还称病不上朝。蔺相如的手下对此牢骚满腹:明明位高权重,却为何要再三躲避?蔺相如的回答使手下深深折服,他说:“廉颇与秦王相比,自然是秦王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秦国这么强大,但是却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我蔺相如,如果我们两人不和的话,那么秦国必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对我们赵国大举进攻,到时候,不但我们之间的矛盾化解不了,赵国还会面临亡国的危险。所以,我避开廉将军,并不是因为我怕他,而是为了我们赵国的生存与发展。”手下听了蔺相如的解释恍然大悟。不久,蔺相如的这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感到非常惭愧。一天,廉颇背负荆条来向蔺相如道歉,于是有了“负荆请罪”的成语。之后,廉颇、蔺相如成为最好的朋友,两人共同为赵国的发展尽心尽力。
  无疑,与久经沙场的廉颇相比,蔺相如更具智慧,心胸也更加宽广。他拥有一站在战略大局之上的人生智慧,他知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和”有多么重要。蔺相如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因为他与廉颇之间的争斗而导致将相不和的话,即便最后真的分出了胜负,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满清之初,52岁的皇太极猝然辞世,多尔衮与豪格为了争夺皇位互不相让,甚至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最后,还是多尔衮提出了折中的办法,双方各退一步,让皇太极的儿子福临继位做皇帝。难道是多尔衮不想当皇帝吗?自然不是,可那时的多尔衮也明白,双方一旦开战,大清多年积攒下来的精兵猛将、财富、人心都会被这种内部斗争消耗掉,这样一来,自己父兄多年拼杀打下的江山就会危机四伏。所以,“和”是保住大清现有实力的唯一办法,只有“和”才能让大清更加强大,最终定鼎中原,统一天下。
  无论是国与国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还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甚至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只有做到“和”,才能实现“兴旺发达”,才能体现出智慧的力量。
  “和”不仅是维系一切秩序的根本与必须,更是使一个人内心真正强大起来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方法。
  对他人仁,会使他人更加尊敬你;对朋友义,会使朋友更加信任你;对陌生人礼,会使陌生人更加亲近你;对父母孝,会使父母更加疼爱你;对孩子和气,会使孩子更加依赖你……仁、义、礼、孝、和气都是在“和”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些品质不仅仅能使一个人自身的品质得到提升,还能让这个人的周围充满祥和的气氛。当你每天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充满和谐、幸福与快乐。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孔子的美德智慧
以和为贵........................................................... 3
以礼待人........................................................... 7
以孝为本........................................................... 10
学而不厌........................................................... 13
安贫乐道........................................................... 20
知错就改........................................................... 23
修身参悟........................................................... 26
虚心求教........................................................... 29
诚信为本........................................................... 32
勤于实践........................................................... 39
理性判断........................................................... 43
见利思义........................................................... 47
推己及人........................................................... 50
第二章 孟子的美德智慧
重礼崇德........................................................... 54
诚实待人........................................................... 59
不媚权贵........................................................... 62
不为名利........................................................... 65
舍生取义........................................................... 69
浩然正气........................................................... 73
乘势待时........................................................... 77
生于忧患........................................................... 80
第三章 老子的美德智慧
通达权变........................................................... 83
大公无私........................................................... 91
谦虚谨慎........................................................... 95
宠辱不惊........................................................... 98
接纳雅言........................................................... 101
自知之明........................................................... 106
始终如一........................................................... 110
上善若水........................................................... 113
积微成著........................................................... 116
坚持不懈........................................................... 121
第四章 庄子的美德智慧
志向高远 …………………………………… 127
生死坦然 …………………………………… 131
识人依德 …………………………………… 134
各司其职 …………………………………… 137
同心协力 …………………………………… 140
勇者无敌 …………………………………… 142
随机应变 …………………………………… 146
第五章 管子的美德智慧
有节有制 …………………………………… 151
务实不傲 …………………………………… 153
以理服人 …………………………………… 156
以身作则 …………………………………… 159
予之为取 …………………………………… 163
宽宏大量 …………………………………… 166
得人者强 …………………………………… 170
赏罚分明 …………………………………… 174
第六章 韩非子的美德智慧
奋勇无敌 …………………………………… 181
良药苦口 …………………………………… 184
执法必严 …………………………………… 188
不偏不向 …………………………………… 191
事出有因 …………………………………… 194
是非分明 …………………………………… 198
第七章 荀子的美德智慧
自立自强 …………………………………… 203
学以致用 …………………………………… 206
择地而处 …………………………………… 209
锲而不舍 …………………………………… 212
专心致志 …………………………………… 216
谨慎处事 …………………………………… 220
量力而行 …………………………………… 224
观人察行 …………………………………… 22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